看小說學知識,懸疑小說與公案小說的深入剖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案小說是中國小說史上特殊的一類。

作為大多描寫作案、破案以及斷案的小說,作品往往滲入古代的法治思想,同時,通過鬼神的介入,強烈的智慧因素,揭示社會法治缺陷。

古代公案小說的背後,更多隱藏著的是人們對於清官的期盼意識。

公案,原指公府案牘,引申為剖斷是非的意思。

佛典中的「公案」,指佛祖機緣,用以剖斷生死,是言語動作的垂示,以禪理來判決事端的準繩。

公案小說萌發於魏晉,發展於唐宋,興盛於明清。

魏晉時期志怪小說興起,《搜神記》、《冤魂志》等,多以宣揚因果報應為主,線條粗疏,缺乏細節,但在記載刑事、民事案件以及官員審案、斷案方面,注入了作家的願望和想像,作品本身出現一定的虛構,使之逐漸從歷史小說脫離而與志怪小說結合,進入文學創作之列。

唐宋時期,《謝小娥傳》、《錯斬崔寧》等眾多的公案小說問世,大多把案件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內容豐富,情節描寫細膩,反應社會現實的同時,發揚了民間「懲惡揚善」的思想。

至明清,公案小說迎來了大成時期,《三俠五義》、《施公案》、《彭公案》、《兒女英雄傳》風靡市井,在民間廣為流傳,俠客與清官合二為一,扶危濟困與伸張正義成為主流思想。

隨著時代的更迭與發展,公案小說逐漸沒落,但其內核的推理斷案元素卻被保留,慢慢併入懸疑小說的範疇中。

當代懸疑小說家們也在對公案小說進行傳承與弘揚。

早在20世紀,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先生就將懸疑推理與公案相結合,創作《大唐狄公案》,打造出「中國的福爾摩斯」,可以將之成為對公案小說大膽地創新,以及懸疑小說的第一個發展高潮。

進入新世紀,隨著社會與文明的不斷推陳出新,懸疑小說也進入全新的領域。

懸疑文學一度將懸疑、推理、驚悚、探案、歷史等多種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一個龐大而完善的文學體系。

但依然有對公案小說的繼承與創新,如雷米所著的《殉罪者》、法醫秦明的《法醫秦明》系列等,可以說是以現代為背景的懸疑公案小說。

此外,也有以歷史為背景的懸疑小說,繼承著公案小說的特色。

如著名懸疑作家唐隱創作的《大唐懸疑錄》、何慕創作的《三國諜影》、側側輕寒的《簪中錄》、冶文彪的《清明上河圖密碼》,都是以解謎、破案、探案為元素的懸疑小說。

以唐隱的《大唐懸疑錄》小說為例。

故事發生在中唐時期,名為裴玄靜的女神探陷入大唐宰相武元衡遇刺一案當中,先後以《蘭亭序》、《璇璣圖》、《長恨歌》為線索,展開一段破解大唐隱秘文化謎局的故事。

《大唐懸疑錄》小說中人物眾多,身份迥異,從掌握社稷宗廟的唐憲宗,到高居殿堂的武元衡、裴度、韓愈,再到滾滾紅塵中的「詩鬼」李賀、郎中崔淼,還有高深莫測的女刺客聶隱娘,「八仙」韓湘子,甚至還有大明宮中的閹人吐突承璀、陳宏志等127位人物,紛紛陷入謎局,演繹著屬於自己的戲份,一一躍然紙上。

這樣的故事發展,沒有公案小說中常見的臉譜化,帶給讀者的,除了緊張刺激的破案解謎情節,還有豐富的人物形象與場景化即視感,令故事更立體化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當然,不論是古代的公案小說,還是當代的懸疑推理小說,都無法迴避的一個關鍵就是——情節。

《三俠五義》、《施公案》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也正是其情節的精彩,這一點,也是值得當代懸疑題材作者所學習研究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公案小說與懸疑小說的內核,不外乎設謎題與解謎題,真正的答案就在字裡行間,卻又似是而非,使人觀之欲罷不能,這才是公案小說與懸疑小說佳作的真正魅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一帖」 謎中謎

□朱延嵩唐朝是一個強大而繁榮的時代,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很高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唐朝留給後人的除了燦爛文化和大國記憶外,更有一系列撲朔迷離、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