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耳璫及女子穿耳習俗(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女子不流行穿耳?

劉熙在《釋名·釋首飾》認為:「穿耳施珠曰璫。

」孫機在《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里也是這麼認為:漢代婦女佩戴耳璫是「戴的時候以細端塞入耳垂的穿孔中。

」耳璫似乎就是需要在耳朵上穿孔才可以佩戴。

首先,在考古發現的漢代耳飾中,除了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發現的各種材質耳璫可能需要穿耳以外,還有大多需要穿耳才能佩戴的耳環、耳墜和玦。

當然,耳環、耳墜主要集中內東北地區、甘肅和新疆,玦主要出現在兩廣和雲南等地,雖然這些地區大多不屬於中原地區,但對於考察漢族女子的穿耳習俗來說,還應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漢代金耳墜,吉林榆樹老河深漢墓出土)

其次,考古發現和出土的有穿耳和穿耳戴飾的女子形象中,一為壁畫:在河南洛陽卜千秋西漢壁畫墓中,在墓頂發現繪有耳戴紅色耳璫的女媧像。

陝西西安曲江西漢壁畫墓的墓室東壁南部繪有一位貴婦人形象,她頭挽三環髻,耳部有紅色耳璫穿於耳垂之中;二為女俑:徐州北洞山楚王墓發現的女立姿俑(根據考古發掘報告,明確穿有耳洞的有69件,數量上占去女俑總數一半以上),雙耳輪處各有一小孔。

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東漢陶持鏡俑,佩有頭飾,左右配花兩朵,耳戴珠串,著褶領大袖袍。

另外,廣東東漢後期墓里也有出土佩戴耳璫的陶女歌舞俑。


(西漢穿耳女俑,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第三,根據考古報告,湖南馬王堆一號墓主辛追夫人的所有首飾,可能也就只有妝奩里的一頂假髮、插於女屍頭部的三支發簪和一副假髮。

滿城漢墓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也只出土了一些玉佩、玉環、玉石珠和帶鉤。

燒溝漢墓里出土的19件琉璃耳璫也是占去可以歸為首飾一類物品的絕大多數,其他只有黃金佩飾4件、銀環以及水晶、琉璃飾品等,且各只有零星幾件。

結合《後漢書·輿服志》的相關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相對於後世宋代或明清女性,漢代女性其實並不太注重佩戴首飾。

從孫機的《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我們也能發現,漢代首飾除了發簪(笄)、勝(長擿)或步搖,也就是耳璫了。

(本文註:在東漢後期四川等地區,有女性喜好頭戴簪花。

)目前所出土的漢代女俑和壁畫中的女性形像也能說明這一點。

根據需要穿耳佩戴的耳飾和有穿耳或穿耳施珠的女形形象,從其地區和數量上可以看出,漢文化地區的穿耳習俗肯定不是非常罕見。

但是,再與其他沒有穿耳戴飾的漢代女性形象相比較,整體上來看,穿耳及穿耳施珠現象也的確不占太大比例。

那麼,就穿耳習俗是否流行一說,更準確點的說法,應是在漢代中原女子之間,並不流行佩戴包括耳飾在內的首飾,而不僅僅是不流行穿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見過這麼古代人的棺材嗎?

古代海曲漢墓發掘出土陶、銅、漆、木、竹、玉、鐵、角器等隨葬品。其中發掘出的500件漆木器,是山東考古史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據介紹,海曲漢代墓地因墓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精美、埋封方式...

考古匯|漢代女性服飾演變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漢代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的昌盛,經過近400年的發展,奠定了中國漢文化的基礎。漢代的服飾文化非常發達,從漢代出土的女俑造型可以窺見一斑。漢代出土的女傭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