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考古大咖在新疆溫泉探討從天山到阿爾泰山青銅時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為與會代表考察呼斯塔遺址現場。

代天驕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8月27日電 (陳曉程 劉彬彬 尚國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德國考古研究院歐亞考古研究所主辦的《跨越歐亞:從天山到阿爾泰山青銅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新疆西部的溫泉召開。

來自德國、英國、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等國的15名考古界大咖以及國內的考古研究所、大學等10餘名考古學者分別就相關領域和課題進行相互探討、交流切磋。

與會者的工作和研究領域均與中國新疆地區,尤其是與天山-阿爾泰山地區密切相關,涉及歐亞地區的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文化考古發掘、研究,氣候、環境的演變以及農作物的傳播,歐亞草原文化間的交流等問題。

據悉,長久以來,對於歐亞地區間廣泛存在的古代文化交流、互動及動因等內容,一直是考古學者非常關注的課題,也是國際考古的「顯學」之一。

在新疆博爾塔拉河流域一系列考古新發現所顯示出的跨越歐亞的特點,為這種持續的關注增加了新的熱度。

溫泉縣正處於博爾塔拉河流域的上游。

與會專家們的演講內容分為考古新發現與研究、文化及技術的交流、環境考古、科技考古等幾大部分。

記者注意到,多位考古界大咖的演講聚焦了近年來溫泉縣境內發掘的阿敦喬魯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叢德新以阿敦喬魯遺址的資料為主,提出了西天山地區一支新的考古學文化-阿敦喬魯文化的概念和內涵,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分布於西天山地區最早的青銅文化。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教授賈偉明提出了對溫泉縣以阿敦喬魯遺址為代表遺址群的新看法,在結合博爾塔拉河流域民族學調查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季節性固定居住址的概念,並認為博爾塔拉河上中游區域(阿敦喬魯)的這種形態,很可能是後來走向遊牧社會的發端。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強調了阿敦喬魯遺址浮選出的大麥遺存的重要意義,認為阿敦喬魯代表的西天山地區是小麥東傳的重要節點。

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位於新疆天山西部余脈之間,在溫泉縣查干屯格鄉。

其年代為公元前19世紀至公元前17世紀,2012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榜單。

被稱為「石頭迷宮」的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是新疆首次發現早期青銅時代遺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