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不可出國展出的國寶(1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出土於湖北江陵馬山5號楚墓出土。

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

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

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

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極其鋒利。

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殺,越軍大敗。

在獻上了絕世美女西施後,越國的國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馬夫。

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二十年後,勾踐回到越國,他任用賢臣,發展生產,東山再起。

用了9年時間滅掉了吳國,並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名霸王。

「鳩淺」就是這位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名字。

而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

[2]

越王勾踐劍的歷史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國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這柄銅劍。

越王勾踐寶劍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國貴族墓,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嫁妝說,勾踐曾把女兒嫁給楚昭王為姬,因此,這柄寶劍很可能作為嫁女時的禮品到了楚國,後來,楚王又把它賜給了某一個貴族,於是成了這位楚國貴族的隨葬品。

另一種意見是戰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間,楚國出兵越國時楚軍繳獲了此劍,帶回了楚國,最終成了隨葬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越王勾踐劍為何會在楚國故地的湖北出土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劍長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劍首外翻捲成圓箍狀,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