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現15座成片古墓群 出土罕見明瓷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鎮天燈村變電站工地進行施工時,一挖掘機突然掘出一個古墓。
工人們在充滿積水的墓室中,發現了一個造型精美的明代瓷器枕頭。
而在其後的施工中,古墓數量越挖越多,相關部門趕到後對古墓群實施保護。
經考古專家初步鑑定,該處發現的是一漢、明大型墓葬群。
本周,相關部門將對該墓群進行進一步發掘,揭開古墓之下塵封的秘密。
古墓群位於天燈村13組一個面積300多平方米的土坡上,當地本來準備修建一個超高壓變電站,但昨日中午,整個工地的施工都因發現了古墓群而停止下來,鎮上派來兩個民兵看墓。
一李姓民兵說,等考古專家來發掘之前,他們會24小時在這裡看墓。
網絡配圖
發現古墓的工人易德忠不停地拿著相機轉悠,見到記者他遺憾的說,「為了保護墓室,我們已按要求回填了泥土,恐怕在發掘完成前,你都見不到有著大柱子、梯步的墓室和精美的墓門板咯。
」古墓群現場,記者只見到了未被封嚴的墳墓洞口,其上已經放置了大石板。
墓里淌滿了水,但沒有異味。
墓旁則有一個半米大的圓洞,透過洞口,記者看到地下有40厘米粗的柱子和方磚鋪成的走廊,一米多長的巨大石塊排列規則。
易德忠指著墓群一旁農田田坎里露出的半截磚牆說,這個雕刻過的石頭,專家已經鑑定過是漢朝的。
易回憶說,5日下午3時許,挖掘機正在土坡上進行平整地面的作業。
突然挖斗一下去,就挖出來幾塊雕著精美花紋的石板。
泥層之下,人們發現了一個棕色瓷器。
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將其刨出,清理乾淨後看到這是弧形瓷枕,上面還雕刻有精細的藍色花紋。
工人們覺得古墓里可能還有文物,所以不敢繼續挖掘,轉到另一個墓堆施工。
沒想到幾鏟挖下去,又一個古墓入口呈現出來。
工人們又接連換了幾處地方,往往是一鋤頭下去,一個古墓就冒了出來。
易德忠說,後來就沒人敢再動鋤頭和挖掘機了,立即上報文物部門。
5日下午,省電力公司、電力建設指揮部、國土局和龍泉文物局等部門就趕到,仔細察看後立即封鎖現場,並說這是一個漢、明的古墓群,不能繼續施工,等待考古發掘。
「這群古墓到底存在多久,誰都說不清。
」在天燈村教書40多年的70歲村民陳慶水說,只知道墓群清末的演變,再往前就不知道了。
陳回憶,墓群的土坡被人稱為「黃家山林」。
陳慶水說,按照風水學這裡是天燈村的龍脈,「黃家山林」則正好位於天燈村的龍脈正中。
小時候,他就常聽老人說該地最早的主人是黃姓家族,他們是湖廣填四川時來到天燈村定居的。
黃家是一個大戶人家,土坡是他們的家族墓地,族人都埋在裡面。
清末時,黃家逐漸衰敗。
民國時,這一大片土地便被當時的大軍閥陳書龍買去,並轉手租借給曹姓人家。
隨後「黃家山林」變為「曹家山林」,作為曹家的家族墓地。
解放後,曹家土地被當地政府分給了當地群眾,「黃家山林」便被當地居民作為公共墳地。
幾易其主後,山包便形成了墳中墳的景象。
龍泉驛區文管所所長方全明表示,這處高不過10餘米,橫切面積近千平米的小土坡,就是一座巨大的古墓封土堆,已現身的15座墓葬分別來自漢代至明代。
根據墓穴的建造方式和石棺的材質,可以確定墓主多為古代時在此生活的平民。
保存如此完好的民墓在成都平原很少見,這對研究中國古代喪葬習俗的變化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據文管所工作人員透露,墓室中發現的瓷枕頭有可能是明代瓷枕,有著重要的考古價值。
在成都的考古中發現瓷器、特別是瓷枕的幾率很小。
至於墓群之下是否還有更多的寶藏?這些墓室的主人究竟是誰?對於人們的疑問,方全明表示由於發掘工作沒有全部展開,這些謎題目前很難找到答案。
本周內,考古隊將正式進場展開發掘工作,屆時希望能夠找到答案。
東漢柳葉鐵劍沉睡1800年今「出鞘」
閬中古城南郊,白塔山麓。在建築工地挖掘機的巨鏟下,一座東漢崖墓「猝不及防」重見天日。文管人員現場連夜奮戰,終於在8月3日凌晨2時許完成考古發掘。「我們在漢墓里發現了不少文物,特別是一支柳葉鐵劍十...
金鼎山新大門施工處,竟然發現了兩座疑似明代古墓
上周,金鼎山新大門施工的工人在灌水泥漿、打水泥柱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拱形的石磚墓,消息一經傳出,鎮政府立即向紅花崗區文管所反映了情況。隨後,市文物局又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取得聯繫,並前往現場進...
漢壽新發現一座東晉古墓 專家推測該處可能有東晉古墓群
尚一網訊(記者 劉凌 通訊員 劉聖鴻 曾實秋)近日,漢壽縣聶家橋鄉茶鋪村五組一施工工地又發現一座東晉古墓。據文物專家分析,該古墓與今年4月29日同地發現並挖掘的一座東晉古墓僅相距15米,這片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