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歷史遺蹟的現狀與利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楊煜

【作者簡介】楊煜,男,布依族,黔西南州作家協會會員。

已在《貴州日報》《黔西南日報》《貴州民族報》《貴州政協報》省州媒體公開發表消息、通訊、報告文學、散文等作品1000餘篇。

————————————————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

安龍是中國西部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南明之都、荷香之城」的美譽。

1652年起,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此建都4年,成就了這座帝王之都的城市輝煌。

永曆帝在安龍4年間,留下了「永曆行宮」、「御校場」、「西關街」、「三王墓」、「石門關古戰場」和「十八先生祠墓」等歷史遺址遺蹟,演繹了一段感慨蒼涼、異代同悲的歷史壯劇。


據史料記載,明朝末年,清軍占領北京,明朝宣布滅亡。

然而在南方,明朝一些餘部紛紛擁戴當時的一些小蕃王建立新的明朝政權,歷史上稱「南明」,永曆朝廷是當時四個小朝廷之一,他的當朝天子是明神宗的孫子——桂端王朱常贏的兒子朱由榔,朱由榔於1646年10月在廣東肇慶登基,其宗旨是反清復明。

( 安龍博物館——南明永曆行宮)

永曆皇帝登基後,在清政府的追殺下,到處流亡,曾流亡到廣東、廣西、湖南、貴州等地。

1652年2月,大西軍遺部孫可望遣兵從廣西迎永曆帝駐蹕貴州安隆所,改安隆所為安龍府,並派兵守之。

永曆王朝在安龍,生活與朝政都受制於孫可望,而且滋長了孫可望篡位的野心,獨斷專橫,公開逼永曆帝讓位。

1653年11月,永曆帝與朝臣吳貞毓等十八人密商,決定召李定國入衛,護衛安龍,以遏制孫可望。

不料此事泄密,孫可望知道後,大怒,便派部將鄭國調查此事,鄭國將十八朝臣關押起來,嚴刑拷打,逼他們供出永曆帝。

十八位朝臣為了保護永曆帝,便承擔所有責任。

1654年,孫可望便以「盜寶矯詔,欺君害良」之罪將十八學士處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八先生之獄」。

1656年,李定國從廣西率軍至安龍,將永曆帝護駕到雲南昆明。

1658年,永曆帝派遣通政史尹三奔赴安龍,為死難者樹碑,並親自題「明十八先生成仁處」。

永曆帝在位共16年,在安龍4年時間,安龍便成為抗清的政權和軍事指揮中心,安龍也是永曆帝唯一建立行宮的地方,三百年來,安龍歷經滄桑,因此享有「南明古都」「桂王城」的美譽。

( 安龍博物館——南明永曆行宮)

▶▶▶南明歷史遺蹟的保護與現狀

永曆行宮(安龍博物館):位於安龍縣招堤街道大同路,館舍為中國傳統宮殿式仿古建築,是根據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移居安龍、建立陪都之史實復建,因此老百姓也稱這裡為「皇宮」。

博物館由門樓、文華殿、配殿、角樓組成,建築風格上主要採取當年永曆皇宮的建築樣式。

「永曆皇宮」始建於明末清初戰亂年代,明朝崇禎皇帝死後,朱氏皇族桂王朱由榔自立為南明永曆皇帝。

1652年,在安龍設立行宮指揮抗擊清軍,當地人把行宮稱為「永曆皇宮」,「永曆皇宮」毀於清朝同治年間。

2OO3年3月,經安龍縣政府籌資重新修建。

歷時三年,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展覽面積2300平方米,總投資670萬元的安龍博物館建成,2006年6月正式對遊客開放,2012年11月免費對外開放,成為遊客了解安龍歷史文化、民族風情、自然景觀的重要窗口。

宮殿看起來雖然沒有北京故宮宏大,可也顯得金碧輝煌。

整個博物館共設有兩館、兩個中心、兩個展廳,即南明歷史陳列館、數字博物館,遊客服務中心、民族文化展演中心,安龍歷史文化展廳、民俗文化展廳,展線長近400米,以圖片、文字和實物相結合的方式分別展示了南明永曆政權的興衰史、舊石器時代晚期至今的歷史遺存和民族民俗文化等,是目前黔西南州第一、貴州省第二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

(安龍博物館內的宮廷)

明十八先生墓:1980年,省政府撥款修復十八先生墓,並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十八先生墓因為埋葬南明永曆王朝東閣大學士吳貞毓等18位大臣和內官而得名。

1646年10月14日,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即帝位,建立「永曆」政權。

1652年南明永曆朝廷遷至安龍,在此建立陪都。

永曆帝調集南方明軍並聯合大西軍農民義軍抗清,孫可望「挾天子以令諸侯」欲自立稱帝,朝臣吳貞毓等奉永曆命欲召李定國護駕。

事泄之後,孫可望以「盜寶矯詔、欺群害良」擬罪,賜吳貞毓自縊並斬吳以下17朝臣,這就是南明史上著名的「十八先生之獄」。

吳貞毓等18人殉難後,其家屬及安龍百姓將他們合葬於城內西北隅的天榜山下。

李定國率軍至安龍護駕,建十八先生祠堂,永曆帝親題墓碑。

清康熙年間在墓後樹林;道光二十九年(1849)興義府(今安龍)知府張瑛建多節亭、虛舟;民國五年(1916)南籠縣(今安龍)知事洪寅於墓前建石牌坊;光緒九年(1883)和民國二十八年(1939)先後兩次鑿刻摩岩。

明十八先生墓由門樓、墓區、墓碑、碑林、祠堂、摩岩組成。

整個墓區占地12000平方米,是全國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南明歷史遺蹟,集重大史事、獨特建築風格、精湛的石木雕刻藝術於一體,與天榜山明代寺觀遺址相連,規模宏大,獨具特色。

門樓修建於2000年3月,8月竣工,仿古建築,磚混結構。

墓區牌坊上「巋然千古,成仁取義」幾個大字為貴州著名書法家陳恆安先生所題,是1980年修夏十八先生祠墓時題的。

墓碑「十八先生成仁之處」幾個大字是由永曆皇帝朱由榔親筆題寫,碑的左面刻有十八位大臣的官職和姓名,右邊刻的是遇難的經過和時間。

碑林共18塊,是歷代文人,為紀念十八先生所題的詩詞,並有十八先生臨行前的絕命詩。

祠堂是仿古建築,磚混結構,瓦為舊時用的青銅瓦,中間為正殿,兩廂為配殿,正殿曾經供奉了十八位大臣的雕像,後因戰亂而毀壞,祠堂中的一組圖畫,描述了整個歷史事件的經過,是由省著名畫家黃天虎先生所畫。

(明十八先生墓)

明十八先生的錚錚鐵骨,高風亮節,為後人所仰慕。

他們死後,人們便為他們修墓建祠。

歷代不少名人來此憑弔,並留下大量題詞,使這裡成為貴州西南部名人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是全國僅存的一處南明歷史文化遺蹟。

2013年,明十八先生墓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王墓:三王墓,俗稱「皇墳」,在城西北郊之玉屏山麓,為明末永曆帝居安龍時三個幼子的墳墓。

三座墳墓原以石板砌成八方形,每方刻有龍紋浮雕,墓頂系仿宮殿式石刻筒瓦。

所葬為永曆帝之第五子慈煒、第六子慈熠和第七子慈焯,分別為中宮皇后及戴貴人和楊貴人所生,永曆帝封諡他們為涪悼王、沔殤王和澧沖王。

1943年,安龍縣培修古蹟委員會整修墳墓,並於墓前建石亭一座,上刻一聯:「漠漠斜陽啼杜宇;萋萋芳草泣王孫。

」語義深刻,耐人尋味。

墓前有一條石板鋪砌的「明王墓道」,兩側松柏森森,莊嚴肅穆。

(《明經》卷三,有南明永曆)

▶▶▶南明歷史遺蹟的開發與利用

安龍是貴州省唯一住過皇帝的縣,「永曆行宮」、「十八先生祠墓」、「御校場」、「三王墓」、「石門關古戰場」等歷史遺址遺蹟是南明永曆朝廷在安龍4年時間留下的珍貴遺產。

近年來,安龍縣高度重視古文化遺址遺蹟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和發展,「永曆行宮」已恢復明清時期的建築,整個宮殿雄偉壯觀,頗具規模;北門坡、市巷口、西關街、景家巷等古街古民居保存完好,商住合一,「腰門」是古民居最顯著的特點,成為安龍區別於其它地方民居的魅力所在;明十八先生墓已升格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處墓、祠、廂房、牌坊、亭、摩崖石刻保存較為完整,體現了南明十八朝臣可歌可泣的忠義氣節,祠墓合一,是全國僅存的南明歷史文化遺存;三王墓為南明永曆帝三個兒子的墓葬,現墓碑、墓志銘等保存完好;御校場、石門關古戰場遺址尚存。

縣城內眾多景區景點、遺址遺蹟已成為人們旅遊觀光、了解歷史、激勵後人的重要場所。

(摩崖石刻)

為深入打造「南明之都,荷香之城」旅遊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歷史遺址遺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升安龍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做大做強旅遊文化產業,可從館舍的維修保護、陳列展示、文化內涵、開放程度等方面加大對南明歷史遺址遺蹟的保護、開發與利用。

加強館舍的維修保護。

已建成的安龍博物館、明十八先生墓等遺址遺蹟隨著時間的流逝,屋面、牆體、墓碑、石刻等處由於太陽的炙烤,雨水的沖刷,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出現風化、老化、破損的現象,建議政府每年拿出資金及時進行維修保護。

對還未全面開發的「御校場」、「三王墓」、「石門關古戰場」等遺址遺蹟在加強保護的同時,應積極創造條件,爭取資金支持,不斷修繕,力爭早日對外開放。

完善館舍的陳列展示。

在明十八先生墓方面,要重點完善十八先生墓廂房的陳列,十八先生塑像的展示、生平事跡介紹、祠堂的牌位陳設;要對即將風化、老化的詩詞楹聯摩崖石刻採取保護措施。

在安龍博物館方面,要對展示中出現錯亂和遺漏的地方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要挖掘、收集、充實博物館陳列展示的內容及物件,積極創造條件申報國家三級博物館。

豐富館舍的文化內涵。

從縣的層面搭建領導班子,明確一名縣級領導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機構,統籌協調單位部門之間的人、財、物資源,為南明歷史文化研究搭建平台,創造條件。

整合人力資源,加大對南明歷史遺址遺蹟的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力度。

通過開展徵文、舉辦論壇、召開學術研討等方式,收集資料,挖掘史實,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充實南明歷史文化內容,提升館舍文化內涵。

加大館舍的開放程度。

安龍博物館、明十八先生墓等南明歷史遺址遺蹟雖已建成投用多年,安龍博物館已免費向公眾對外開放,但即便如此,每年參觀的人數還是不夠理想,沒有充分發揮博物館聚集人氣、教育引領、宣傳推介的作用。

究就原因,既有旅遊市場不完備的外部因素,也有宣傳推介力度不夠,陳列展示內容不豐富等內部因素。

建議豐富陳列展示內容,舉辦文化系列活動,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讓更多的人走近歷史遺址遺蹟,從而達到知曉安龍,宣傳安龍,推介安龍的目的。

(南明永曆通寶)

恢復歷史街區。

安龍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街道有西關街、周家巷、景家巷、馬家壩、楊家巷等,這些街道是在老城的主要街道,也是老城最早最繁華的區域。

保存得相對完整的傳統街道有北門坡、廣東街。

隨著縣城的發展,縣城繼續向東、西、北發展,作為城市主要道路之一的廣東街經過多次擴寬和改造,有了一定的拆建。

但作為歷史上安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依然是老城較繁華的街道,應及時恢復歷史街區,展現歷史風貌。

保護文物古蹟。

南明文化是安龍特有的歷史文化,是安龍獨有的城市特質。

因此,在保護和恢復安龍古城中不但要注重對歷史建築、文物古蹟等物質性遺產的保護,而且還要對城市格局、城市傳統文化、城市非物質遺產進行保護。

據統計,目前登記在案的文物保護單位有39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5處,州級5處,縣級27處。

有文物489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件,二級文物26件,三級文物52件。

這些文物和古蹟都是安龍古城發展的歷史和見證,必須切實加以保護。

挖掘傳統文化。

傳統歷史文化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有形的文物古蹟相互依存相互依託,共同反映城市的歷史文化積澱,構成城市的特色。

深入挖掘和充分認識其內涵,並加以保護、宣傳和利用,把歷代的精神財富流傳下去。

安龍可挖掘的傳統文化有南明文化、荷花文化、忠義文化、宗教文化,有詩歌中的半山亭記,民間音樂與舞蹈中的苗族古歌、八音坐唱,節慶中的荷花節、毛杉樹歌節、底西苗寨採花坡,民間工藝與技術中的古法制香、造紙,民俗活動中的婚俗、食俗、廟會等等,它們久負盛名、流傳很廣,都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應有效地挖掘、繼承和發展。

《作家洪與》微信號:hongyupt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平台《琴泉》微信號stzx12345678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顧問:朱鷹 鄒開岐

編輯:洪與 姚小紅 楊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