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歷代帝墓基本都被挖掘,而一個朝代的帝王墓葬一個沒找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帝王陵墓 史,我們可以發現,各個朝代的帝王 們為了防止自己陵墓在死後慘遭被盜 的厄運,都挖空心思想盡各種措施來 防盜,於是,在陵墓內部設置諸如弓 弩之類的機關、將陵墓內部灌上水銀、 在墓碑上寫咒語等防盜手段逐漸登上 歷史舞台。

但是,從現有的資料記載 上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幾乎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帝王陵墓地址,在 其死後不到一百年便會在民間逐漸流 傳開來,並且大多也會受到盜墓者的 「光顧」。

唯獨有一個朝代的帝王陵墓 例外,這就是元代的帝王陵墓。

到現 在為止,考古學家們還沒有發現一座 元代帝王陵墓,這並不代表元代帝王 沒有陵墓,相反,其陵墓的規格與封 建社會其他帝王陵墓相比,絲毫也不 會遜色,只是由於其特殊的防盜功能,使得後世考古學家摸不清頭腦。

那麼, 元代陵墓究竟採取了什麼特別的防盜 措施呢?

元朝皇帝陵墓的第一種防盜措施 是「萬馬踏平」,這本身就是蒙古族 一種傳統的帝王墓葬風俗。

歷史上有 關於元朝墓葬風俗的記載,這種墓葬 風俗不露絲毫痕跡,外人根本無從發 覺,所以防盜功能最髙。

繼元朝之後 的明朝葉子奇對元朝帝王墓葬文化進 行了研究,在他所寫的《草木子》中 有關於元朝墓葬風俗的記載:「元朝皇 帝死亡後,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 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

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 (箍兩頭、中間)。

然後,掘深溝一道 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

殺駱駝於其 上,以千騎守之。

來歲草既生,則移 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葉子 奇所寫的《草木子》,深刻地記載了 元朝皇帝墓葬的方式,通過這種墓葬 風俗,如果一旦識墓標記不復存在或 者一旦認識墓地之所的人死亡,由於 陵墓與地平齊並被草地所掩蓋,後世 想要發覺自然比登天還難。

今天之所 以還沒有發現成吉思汗的真正葬身之 所,很大一部分與此有關。

南宋有關文人所編的史書上記載 了成吉思汗下葬的全過程:「成吉思汗 在寧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 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

其 遺體存放在一個將大樹中間掏空做成 的獨木棺里。

獨木棺下葬後,土回填, 然後萬馬踏平。

為了防止外人發覺陵 墓地址,在將成吉思汗陵用馬踏平之

後,其將士還要用帳篷將周圍地區全 部圍起來,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長 出,與周圍的青草無異,才將帳篷撤 走,這樣墓葬的地點就不會泄露了。

全套工作完成後,蒙古人在墓葬地表 殺死一頭小駱駝,這時,陪伴這頭小 駱駝前來的母胳駝就會十分悲痛地號 叫,並且記住這個地點。

第二年來祭 祀的時候,把這頭母駱駝牽來,在殺 死小駱駝的地點,母駱駝就會悲痛地 流淚。

這樣,前來祭祀的人就能找到 墓葬的確切地點。

」這樣,在母胳駝死 後,後人再也難以尋找成吉思汗準確 的葬身之所,這也正是成吉思汗真正 陵墓所在地至今仍是一個迷的原因。

元朝皇帝陵墓的第二種防盜措施 是民間所流傳的「天葬」,也就是通 過牛來決定陵墓之選址。

元朝皇帝為 了避免其陵墓被盜,在其死亡後將屍 體用好的緞子包裹好放在一輛小木牛 車上,任憑牛奔跑,屍體掉下來的地 方就是皇帝的葬身之所。

由於這種選 墓方式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不容易找 到,故而防盜功能也比較髙。

但是這 種墓葬方式的可信度並不很髙,因為 古代皇帝歷來十分注重陵墓風水,蒙 古族對於風水的迷信觀念與以往歷代 中原皇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通過 牛來決定其陵寢之所在,很顯然是其 所無法接受的。

以上第一種防盜措施具有一定的 合理性,不僅史料上有所記載,而且 與蒙古皇帝當時的思想觀念吻合。

元 朝歷代的皇帝不希望在死後被世人所 「光顧」,因而其陵墓的選擇大多具有 一定的隱蔽性,再加上其本身這種墓 葬的風俗,更是滿足了他們這種「不 願意被後人所光顧」的心愿。

正因為 如此,元朝皇帝的陵墓要想面世,還 有待考古學家們更為深人的探尋和研 究。

元朝這種隱跡的喪葬習俗確實在 反盜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畢竟陵 墓所在地都找不到就更不用說盜墓了, 所以「萬馬踏平」的方式正可謂元代 皇陵反盜墓的撒手鐧,也稱得上是釜 底抽薪的一招!

了解更多歷史關注微信公眾號「迷濛歷史堂」(mmlst00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