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郵票上有元青花追韓信圖梅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91年10月11日,我國發行一套《景德鎮瓷器》特種郵票,其中第二枚圖案為「元青花追韓信圖梅瓶」。

青花瓷為瓷器中的珍品,源於唐宋,盛於元明,全國館藏不過百件,繪有人物故事的更為難得。

南京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元青花追韓信圖梅瓶,正是一件舉世無雙的珍寶。

元青花追韓信圖梅瓶由景德鎮窯燒制,高44.1厘米,底部直徑13厘米,口徑5.5厘米。

小口豐肩,斜腹平底,造型優美,線條圓潤,雍容華貴,白釉潔凈瑩潤,青料濃艷幽雅,給人以凝重的美感。

1950年,明朝開國功臣沐英墓被盜,多件文物流落民間,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即為被盜文物之一。

當時,有人在南京市新街口附近兜售這件梅瓶, 被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陳新民看到後一眼認出其為稀世珍寶,便出5根金條買下。

後經文物專家鑑定,此梅瓶是一級國寶,由南京市博物館保存。

青花,是中國陶瓷史上繞不過去的一環。

肇始於唐代的青花瓷,在元朝確立了形制並馬上達到了頂峰。

元青花以其大氣渾厚的造型與明艷奪人的色彩成為青花瓷不可逾越的豐碑,光照後世。

然而,有趣的是,元青花身世的昭示,卻是很晚的事情。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明朝一直被認為是成熟青花工藝的起點,人們甚至普遍不知道元青花的存在,歷史上也沒對元青花有過任何記載。

擁有「瓷器之王」美譽的元青花,湮沒在歷史中,充滿了爭議,也充滿了神秘,下面雅道陶瓷為你細細評說。

來自西亞的絕美藍色

元青花之美,在於奪人。

比起後世的青花,它的不同之處在於那一抹藍色。

元青花的藍色非常鮮明,像藍寶石一樣附著於白玉一般的瓷胎上,仿佛有一種生命力被賦予器物,美得令人震驚。

這種藍色來源於一種產自西亞的含鈷著色劑,被世人稱為「蘇麻離青」。

這類著色劑中,除了鈷元素,還會含有一定的錳和鐵。

元素成分的比例,決定了青花的顏色。

蘇麻離青之所有最負盛名,因其除含有著色能力極強的鈷元素,還具備高鐵低錳的特點,而國產青料往往相反,錳含量高、鐵含量低,燒成的青花多為淺淡的青色或灰藍色,並不好看。

這種來自西亞的蘇麻離青,經過1300攝氏度左右的燒制,呈現出國產青料無法比擬的明艷之藍,讓人見之忘俗。

因此元代官窯,特別是為貴族燒制的器物,幾乎都採用蘇麻離青著色。

「蘇料」也就成了官料的代名詞。

到了明朝永樂、仁宣年間,蘇麻離青逐漸絕跡於中國的瓷器製造業。

蘇麻離青具體產自何處,眾說不一。

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興起,橫跨亞歐大陸的中外貿易繁榮昌盛。

路連接的是兩端,有東西運出去,自然也有東西運回來,其中就有蘇麻離青料。

有研究者經過實地考察和探訪,認為蘇麻離青的古代產地是伊朗德黑蘭以南400公里的卡尚山區。

縱觀中國歷史,元之前的朝代,很難接受如此張揚的藍色,比起宋瓷的安靜文雅,元青花的美麗是另一個極端,它大膽而熱情,似乎一夜之間為中華文明注入了另一種美學情趣。

元青花的誕生帶著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記,並不僅僅表現在其顏色上。

目前存世並得到學界公認的元青花,以型大、胎厚、體重為主流,雖然偶有高足碗、梨型壺等小器,但整體上與宋代瓷器的精巧、輕靈形成鮮明反差。

此外,元青花的紋飾也帶有異域色彩,是波斯文化、伊斯蘭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產物。

卷草紋、纏枝牡丹、纏枝蓮等繁縟紋飾密集繪製於器物表面,與中國本土的圖案有極大差別。

此類草花紋具有明顯的波斯風格,如今仍廣泛存在於西亞國家的裝飾中。

明宣德以後,隨著海外貿易被禁錮,這種進口料就絕跡了,最後的絕響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了少量的進口料,因此在明代永宣年間仍有官窯使用蘇麻離青的記錄,之後,這種艷麗的顏色就如一股煙雲般消逝而去。

傳奇大罐「鬼谷子下山」

作為一種深受西域文明影響的瓷器樣式,元青花身世的昭雪與它的誕生一樣,與西方淵源頗深。

西方學者和收藏家的研究發現,幫助我們更新並豐富了對青花瓷的認識。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1929年,有一位愛好收藏的旅英華僑吳賚(音同賴)熙在北京遊歷智化寺時,發現了一對「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十分漂亮,於是買了下來。

吳賚熙觀察發現,這對青花瓷瓶上除了圖案,還燒制了一段銘文,落款處寫有「至正十一年」字樣。

而至正是元順帝的年號。

吳賚熙將瓷瓶拿給當時的行家鑑賞,卻被收藏家們譏諷一番,認為他買了拙劣的贗品。

也許是這對青花瓶的美麗,讓吳賚熙不忍放棄,他還是將瓷瓶帶回英國,後來賣給了一位英國爵士,他就是「珀西瓦爾·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的創始人大維德,因此西方後來稱這對瓷瓶為「大維德瓶」。

這對瓷瓶被大英博物館東方部主任霍布遜慧眼識中,這位中國陶瓷學專家專門寫了論文,論證落款「至正十一年」並非偽造,如此精美的青花瓷確實誕生於元代。

但這一研究成果並未引發當時學界的重視,直到1952年,美國佛利爾博物館的館長助理,同樣是中國陶瓷學專家的約翰·亞歷山大·波普博士,認真研究了大維德瓶上的銘文,又往來於伊朗和土耳其,一番比較辨識,以大維德瓶為標準器,以存於伊朗阿德比爾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堡托布卡普宮的一批中國瓷器為旁證,撰寫了兩本著作,初步揭開了元青花神秘的面紗。

波普證實早在14世紀後期,中國就已經能夠燒制如此完備、精美的青花瓷器。

此後,北京元大都遺址、河北保定先後出土元青花,這些考古發現,不斷佐證波普的研究。

元代雖然國土幅員遼闊,橫跨歐亞大陸,號稱「大哉乾元」「四海聲威」,但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不足百年。

「至正型」瓷器被視為元青花標型器,而至正這一元代年號指代的時間只有短短30多年,所以元青花的存世數量少之又少,普遍認為不超過400件,其中的精品更是鳳毛麟角。

最著名的元青花,當屬「鬼谷子下山」圖罐。

2005年7月12日,英國佳士得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元代青花大罐被拍出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創造了亞洲藝術品在全球拍賣史上的最高紀錄,成為「瓷器之王」。

「鬼谷子下山」是《戰國策》里的典故,說的是戰國時期,諸侯紛起。

軍事奇才王翊號稱「鬼谷子」,收了一個徒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孫臏。

當時燕國和齊國交戰,在齊國當軍師的孫臏被燕國俘虜,齊國使節蘇代求他的師父鬼谷子下山救徒。

這件圖罐上,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超凡如仙。

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後。

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

據拍賣方倫敦佳士得拍賣行透露,這件瓷罐的收藏者是名荷蘭人,其曾祖父范赫默特男爵曾在海軍服役,於1913年到1923年期間被派駐北京。

而在拍賣會上買下「鬼谷子下山」圖罐的則是英國頂級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凱納齊。

青花里的元雜劇

元青花的存在更新了中國陶瓷史,甚至證明了短暫的元代在中國文化史上也不能小覷。

多民族互相競爭與激盪下,造就出文化的錯位,而在這些錯位中,又往往能誕生文明的意外之喜。

元青花除纏枝蓮、纏枝牡丹、靈芝、卷草等蒙元貴族偏愛的花紋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直接將民間故事和歷史典故寫實地繪製於表面。

這類元代青花瓷器呈現了統一的畫風,用筆紮實,一氣呵成,寫實意味濃郁,人物形象生動活潑,其豐富的表意性直接影響了明代小說繡像和人物畫的筆法。

以南京沐英(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的養子)墓出土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為例,可以充分理解元青花的故事紋飾之美。

高44厘米,直徑13厘米的梅瓶,表面繪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圖樣。

在瓶體腹部,一側是漢代丞相蕭何著袍束帶,眉目微蹙,上身前傾,神情焦急;另一側則是韓信手牽戰馬在河邊飲水,他右手牽馬站在河邊,一副滿懷心事的樣子。

畫面中,蕭何作為一代名相的謹慎與韓信內心的游移不定,栩栩如生,在瓶體渾圓的表面形成了一種動態的情節感,讓人拍案叫絕。

主編微信:1522128881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元青花瓷罐市值連城?——福羲國際拍賣

青花瓷為元景德鎮窯代表瓷器,這是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類。青花著色力強,呈色穩定,紋飾永不褪脫,且風格幽靚典雅,素凈秀麗。光潤透亮的青花釉與素雅明凈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襯托,頗具中國水墨畫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