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離奇的三大盜墓事件,最後一位連盜墓狂人都被嚇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墓地

從中國盜墓史上看,盜墓者的動機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如伍子胥、齊懿公所謂的「報復」;二是壞人祖墳風水;三就是盜取珠寶,從死人手裡「借錢」。

早期的盜墓者以前兩種目的為主,而後來盜墓事件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則集中表現在第三方面。


因為在秦漢以後,真正的「厚葬」才算開始,遠古時期甚至沒有陪葬品的概念。

由於中國古代人相信,口鼻等竅門塞緊了可以讓靈魂附身,獲得永生,而讓死者口中含「夜明珠」一類的寶物,則是這種喪葬觀中最常見的表現方式。

有條件的帝王還要身著金鏤玉衣趕天堂,將這種喪葬觀發揮到了更為奢華的地步。

盜墓中,「辱屍」現象本來就很多,屍體內外再有寶物,這下想有一個完屍就更困難了。

但史上發生了三大令人驚奇的盜墓事件,最後一件連五代的盜墓狂人溫韜都被嚇住,不敢再盜墓了。

董卓盜漢武帝墓,卻被死去的漢武帝辱罵:

盜墓

董卓一開始盜墓就為了錢,可是他在盜漢武帝劉徹的墓時,派自己的乾兒子去,交代他盜墓時尋一樣寶貝--治啞巴的藥方,據說在漢武帝墓里有。

他怎麼就對這個藥方感興趣呢,其實是為了給他孫女董白尋得,他孫女是個啞巴,很漂亮。

結果沒找著藥方,找到攥在漢武帝手裡的一個黃絹,以為是寶物就給帶回來了。

上面寫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董卓一想,這不罵我呢嗎,千里艹就是董,十日卜就是卓,不得生,罵他不得好死,就把漢武帝墓就給毀了。

趙匡胤口吐黑水:

趙匡胤

此段奇事出自元代《庶齋老學叢談》,原文如下:趙祖山陵,金之末年,河南朱漆臉等發掘,取其寶器。

又欲取其玉帶,重不可得,乃以繩穿其臂,扎於自己坐而枰起之,帶始可解。

為口內物噴於臉上,洗之不去,人因呼朱漆臉,後敗露,皆杖死。

洛陽朱漆臉早已窺探太祖皇陵已久,糾集十幾位盜徒,於一夜黑風高之夜打通了永昌陵(趙匡胤之陵)地宮,入墓後,盡取其中寶物,他們利慾薰心,後又撬開趙匡胤棺槨,這朱漆臉實為盜墓老手,口銜馬燈跳入棺內,見宋祖周身寶物無數盡取之,後見太祖腰間掛一『龍紋鑲金鉈尾』玉帶,這東西用料極為貴重,雕功堪絕,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高深的本領技巧茲要是被利所誘,也難免河溝里翻船,這朱漆臉兩眼放光,想解下玉帶,誰成想宋祖屍身極為胖碩,費盡力氣竟然挪不動,朱漆臉使繩索穿太祖背,翻身座於屍身之上,將繩索系在自己脖項上打了個結用力搬動,那屍身緩緩坐起,突然一股黑褐色液體由屍骸口中噴出,那朱漆臉躲避不及臉上被噴個正著。

朱漆臉面部被『屍液』所染,慌不擇路回到家中,使清水浸臉卻是去之不掉,毒液侵入肌膚之內,久而久之臉部便落下了一塊暗褐色痕跡,後江湖中便稱其為『朱漆臉』!這朱漆臉遠沒有清之焦四幸運,後來他將太祖墓中所得寶物帶至汴梁(今開封)欲行銷贓,人在做,天在看,不成想被人認出寶物來源,後報官將他們一夥盜墓之人皆杖死與府衙。

盜墓期間出現反常天象,驚注一代盜墓狂人:

溫韜



《新五代史》記載:

溫韜,京兆華原人也。

少為盜,後事李茂貞,為華原鎮將,冒姓李,名彥韜。

茂貞以華原縣為耀州,以韜為刺史。

梁太祖圍茂貞於鳳翔,韜以耀州降梁,已而復叛歸茂貞。

茂貞又以美原縣為鼎州,建義勝軍,以韜為節度使。

末帝時,韜復叛茂貞降梁,梁改耀州為崇州,鼎州為裕州,義勝為靜勝軍,即以韜為節度使,復其姓溫,更其名曰昭圖。

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溫韜在史料記載中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

民國時期的孫殿英和他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溫韜所盜陵寢之多,堪稱有史記載之最。

在他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8個陵寢竟然被他一一光顧。

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

溫韜和黃巢一樣,他也興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

溫韜不解其中緣由,但他也是心有餘悸,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

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危害最大的盜墓賊——溫韜

唐朝共有21位皇帝(含武則天在內),其中19位皇帝的陵都在漢陵以北的關中北山山脈一帶,號「關中十八陵」(武則天與李治同陵)。但其中17座都被盜掘了,而第一禍首就是唐末五代時期的節度使溫韜。在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