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甫頭考古新發掘 再現燦爛奪目的古滇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昆明市官渡區羊甫頭古墓葬考古發掘,是繼上世紀50年代我省晉寧石寨山考古發掘以及上世紀70年代江川李家山考古發掘之後,我省開展的又一次重要考古發掘。

此次發掘首次發現大量古滇國漆木器和陶器,以豐富成果入選「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豐富了古滇文化內容,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古滇國的燦爛文明。

一個匿名舉報電話讓一座古墓浮出水面

「羊甫頭一所學校建設工地上挖出大量文物,一些文物販子在羊甫頭村內爭相收購,請你們來看看……」19年前,即1998年4月22日,對我省乃至全國考古界來說,都註定是個重要的日子。

那天,雲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一名工作人員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響起,打來電話的人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匆匆說完情況後立馬掛斷了電話。

這是一個匿名舉報電話。

出於自己的專業知識,接電話的工作人員感覺舉報人反映的情況似乎並沒有編造的跡象,職業敏感讓他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次重要的考古線索。

放下電話,這名工作人員立即把這一情況通報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收到情況通報後,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出專業人員驅車來到學校建設工地進行實地核實。

這所隸屬於武警部隊的學校訓練場建設工地,位於官渡區小板橋附近的羊甫頭村。

表明身份和來意後,在學校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專業人員來到學校訓練場基建工地。

然而,展現在文物考古專業人員眼前的,是一個已經被平整的工地,面積足有兩個足球場大。

在經過平整的工地土層上,依稀可找到一些疑似青銅器殘件和陶器碎片的東西,在工地一邊,橫七豎八地堆著一些剛挖出來的黑乎乎的大型槨木。

當來到已開掘出土層剖面前時,驚奇的一幕出現在眼前,一些古墓葬的痕跡清晰顯現出來,粗略統計一下有十多處。

隨後,在學校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考古專業人員又來到學校保衛科。

打開一個鐵質文件櫃,裡面是一些剛出土的漢式銅提梁壺、銅洗等器物。

學校工作人員說,這是施工人員從工地上挖出來的,暫時保管在這裡。

經初步判斷,這些器物是具有滇文化特色的漢代青銅器。

「這裡可能埋藏著一個大型古墓葬群!」看著這一尊尊還帶著泥土味道的文物,現場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業人員和學校的工作人員們都感到非常興奮。

搶救性發掘獲得重大發現

「要迅速組織力量進行發掘,把因人為因素造成的文物損失降到最低」。

在學校的積極配合下,建設工地隨即停止施工。

同時,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國家文物局依法完善了發掘手續。

1998年9月27日,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館和官渡區博物館聯合組成的考古隊伍開進學校。

一場大規模的古墓葬群考古發掘工作在羊甫頭村正式拉開序幕。

由於古墓葬現場地表已被推土機推平,只要把地面表層土壤撥開,一些殘存的古墓體就會顯露出來。

隨著表面土壤的逐漸剝離,古墓葬接二連三地出現。

在這片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的低矮緩丘上,居然密密麻麻分布著大小不等的數百座墓葬。

隨著發掘工作的不斷推進,考古隊發現很多古墓已遭到破壞和盜掠,有的墓葬隨葬品也被盜一空,即使有的墓葬還有隨葬品殘留,但也遭到了嚴重破壞。

儘管如此,考古隊還獲得了令人驚喜的發現。

其中一個被命名為「113號」的墓葬,雖然已經遭到施工過程的破壞,槨室內部的隨葬品大部分已被盜掠,但經過考古隊員細緻認真的發掘,在墓室中部一個專門用於存放隨葬品的大型腰坑裡,獲得了重大發現。

在腰坑的第一層中部,除發現成捆的戈、矛、斧、鑿等帶柲兵器外,還現銅質動物造型的杖頭、工具、扣飾及散落的瑪瑙珠。

在腰坑的第二層,除發現帶柲的兵器和農具外,還發現日常工具和竹編物木器等。

在腰坑的第三層,發現了大量的陶罐、釜、尊、鼎、竹器和木器等裝飾物。

在腰坑的第四層發現了銅鍤、鋤、鏟、杯、葫蘆笙、勺以及製作精美的漆木俎等器物。

經過近兩個月的發掘及清理工作,僅從這一大型腰坑內就發掘出400多件保存完整的文物。

其中,此次發掘出土的漆木柄兵器、工具、農具是雲南考古首次發現,填補了雲南出土文物無漆木器的空白。

據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在以往古滇墓葬發掘中,只零星發現有漆木器的漆痕,從未獲得真品。

但此次羊甫頭古墓葬發掘出土的大量保存完好的漆木器,極大地豐富了古滇文化的內涵,也為研究滇池地區古滇人生活狀況和農具、兵器的演化提供了實物依據。

這次考古發掘工作從1998年持續到2001年,在歷時4年的發掘工作中,發掘總面積達1.5萬餘平方米,共清理811座滇文化墓葬(戰國中期—西漢晚期)、28座東漢墓葬和7座明清墓葬,出土隨葬的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玉石器及金銀器等各類珍貴文物7000餘件。

這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之多,為雲南考古發掘所罕見,因此,此次考古發掘被列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二次考古發掘收穫頗豐

15年過去了,這所位於羊甫頭的學校已更名為公安邊防士官學校。

去年7月,為改善辦學條件,學校計劃在校內西北角建設公寓房,為弄清施工區域地下可能埋藏的文物狀況,避免可能造成的損失,在學校和官渡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向國家文物局申請考古發掘執照,並聯合官渡區博物館開展了羊甫頭墓地2016年度考古發掘工作。

發掘前,根據已出版的《昆明羊甫頭墓地》考古報告,考古隊制定了詳細發掘計劃和出土器物保護預案。

此次發掘位於上次發掘現場的東北角,屬於墓地的邊緣地帶,發掘嚴格執行國家文物局編制的《田野考古工作規程》。

考古隊成員胡長城說,這次發掘區域歷經多次自然和人為活動影響,墓葬上層土壤不僅經過了平整,還回填了大量建築垃圾,原生地層已被破壞,所有墓葬都處於建築垃圾層下,建築垃圾層最厚達2.5米。

大部分墓葬不同程度遭到破壞,隨葬品盜損嚴重。

另外,該區域為學校的拓展訓練場和綠化帶,地表安裝安放著各種訓練器材,並種植大量綠化花草樹木。

為提高發掘效率,把對文物可能造成的損壞和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這次考古發掘大量採用新技術。

比如使用影像三維重建技術獲取羊甫頭墓地所有墓葬的數字製圖;使用無人機低空航拍獲取羊甫頭墓地的航拍資料;實行羊甫頭墓地數字化存檔;使用考古工地數字化管理系統;使用RTK布方,測量和採集各類數據。

在發掘前,考古隊花大量人力物力將地表雜物清理後,再進行發掘。

這次清理的墓葬,都為豎穴土坑墓,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墓葬都出土有隨葬品。

這些隨葬品可分為青銅時代和明清時期墓葬,其中青銅時代墓葬45座,明清時期墓葬8座。

青銅墓葬面積普遍在1.5至4平方米不等,墓坑製作規整,墓壁光滑,墓底平整,填土疏鬆。

墓葬都未發現人骨朽痕和棺木痕跡,大部分墓葬在墓底中部都有腰坑,個別墓葬在墓底兩端還有墊木基槽和二層台,少數墓葬存在疊葬,最多的達四層。

其中編號為M851的墓葬在同一墓坑中,發現四層隨葬品,說明該墓坑前後最少四次利用,這種現象較為少見。

墓葬除個別遭破壞未見隨葬品外,其它或多或少都有隨葬品,最多的達數十件,出土隨葬品共計230餘件(套)。

出土器物以陶器和青銅器為主,少量銅鐵合制器、玉石器,未見漆木器。

陶器大致分為陶釜、陶罐、陶杯、陶紡輪、陶同心圓紋盤等,青銅器有銅矛、銅劍、銅戈、銅啄、銅斧、銅削、銅爪鐮、銅臂甲、銅釧、銅扣飾等,其它質地的器物有銅柄鐵劍、石墜、瑪瑙、綠松石、石紡輪、玉玦等。

在清理出的明清時期墓葬中,除一座為合葬墓外,其它都為單人葬。

墓坑同樣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在墓底中央都有腰坑,普遍放置有瓷罐、瓷碗等。

這些墓葬由於年代較近,普遍都發現有棺板痕跡,部分墓葬還發現有人骨,葬式為仰身直肢葬,並出土多件非常精美的玉器。

這些墓葬共出土各類隨葬品50餘件(套),有瓷罐、瓷碗、銅錢、銀髮簪、銀耳環、玉簪、玉戒指等。

而此次發掘的青銅時代墓葬都為小型土坑墓,出土器物也主要是以陶器和青銅器為主,器形小。

根據出土器物及墓葬形制特點,以及參照《昆明羊甫頭墓地》考古報告,這些墓葬分別屬於滇文化墓葬和漢式墓葬,以滇文化墓葬為主。

墓葬出土器物也以滇文化青銅器為主,少量漢式青銅器。

滇文化青銅器典型器物如長銎銅矛、方形銅扣飾、銅啄、玉玦等,漢式青銅器則以出土銅臂甲最為典型。

根據專家初步研究判斷,此次發掘的墓葬年代大致定在戰國中期至西漢末期之間,而具體年代需等到整理研究再定。

而這次清理髮掘的明清時期的墓葬,根據出土的多枚清代銅錢,如「康熙通寶」、「嘉慶通寶」等,可以斷定年代大多在清代早中期。

此外,根據墓葬器物及墓葬形制推斷,隨葬品少,都為生活用具,墓葬形制都為小型墓葬,說明為平民墓葬。

這次發掘出土的文物雖遠不及上次的豐富,但官渡區博物館館長李丹玫顯得仍很興奮。

她說,此次羊甫頭墓地的發掘是繼1998年至2001年度的又一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此次發掘面積1975平方米,清理墓葬53座,出土各類器物313件(套)。

這次發掘再一次證明羊甫頭古墓葬與晉寧石寨山古墓葬和江川李家山古墓葬有明顯的不同。

石寨山墓葬屬於滇王及其親屬、臣屬的墓地,李家山古墓葬屬於滇國上層人物墓葬,而羊甫頭古墓葬則屬於平民墓葬。

李館長表示,發掘獲得的信息對羊甫頭墓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也是對古滇文化研究材料的有益補充。

(記者 李競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昆明羊甫頭古墓地考古發現豐富文物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官渡區博物館對位於某單位建築工地的昆明市羊甫頭古墓地開展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據了解,此次墓葬出土器物以滇文化青銅器為主,少量漢式青銅器,為研究古滇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

雲南昆明羊甫頭墓地再次進行考古發掘

原題:昆明羊甫頭墓地羊甫頭墓地位於昆明市官渡區小板橋街道辦事處羊甫村。1998年至2001年,文物部門曾對墓地進行過正式的考古發掘,清理出大量滇文化及漢式墓葬,出土隨葬器物7000餘件,主要為各...

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霸國」完整現身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媒體公布,備受考古界和新聞界關注的翼城縣大河口西周「霸伯」墓地考古發掘目前已進入尾聲。發現馬車坑22座,610座距今3000多年的墓葬出土了15000多件青銅器、漆器、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