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首壺,那個戰亂年代的一種夢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吉之夢想

人們喜歡雞首壺,還因為"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安寧,是那個戰亂年代的一種夢想。

雞首壺,因器身飾雞頭得名,最早出現於西晉,由越窯首創。

東晉時,雞頭由裝飾性變為實用性,雞頸與腹相通可出水,短尾變成曲柄,以便捏拿,之後,雞首壺的器形多次變化,在唐初時被執壺代替。

此器是其中的代表。

昂首雞鳴

壺的造型為盤口細頸圓腹平底。

肩的一側凸起雞首形流,另一側為曲形把手,連接口肩,並稍高於壺口,流與把手之間有一對撟形系,以拴繩系掛。

此器造型別致新穎,特別是雞首上昂引頸遠眺,與把手一高一低,遙相呼應,既莊重古樸,又增加了外形曲線的生動性。

漆器色澤

壺的精彩之處還在於它的釉色,東晉時浙江的德清窯以燒制黑釉瓷器聞名,此壺算是一件精品。

通體施黑釉,釉層豐厚,釉面滋潤,勻凈無瑕,其烏黑髮亮的色澤頗具漆器的藝術效果,讓人刮目相看。

燒制雞首壺的瓷窯主要有越窯、甌窯,壺的造型與盤口壺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側安雞首,另一側是雞尾,前後對稱。

雞首有空心、實心之分,前者多為實用,後者是冥器。

三國末年的器皿較為少見。

西晉時期的雞首壺特點是壺身、壺頸比較矮,雞首多無頸,雞尾甚小。

東晉壺體略高,雞首有了頸部,雞尾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略高於壺口的圓股形曲柄。

東晉中、晚期在把手的上端飾龍首和熊紋,器形優美。

1972年江蘇南京化纖廠東晉墓出土青瓷雞首壺,底部刻"罌主姓黃名齊之"、可知晉時稱此類器形為罌。

南北朝時期,壺體修長,雞首的冠部較大,頸部細長,盤口增高。

浙江紹興南池鄉尹相公山南朝墓出土一件雞首壺,碗形口,下接細長的弦紋頸,肩部前有圓嘴的雞首,後貼上翹的雞尾,壺下有承盤,湖南曾出土龍柄三足壺,裝飾與上述南朝墓雞首壺相似。

隋代的壺雞首趨於寫實,作昂首曲頸打鳴狀,壺柄貼塑龍形飾。

此外,還派生出羊首、鷹首或虎首壺。

隋代以後。

雞首壺幾乎匿跡。

清代康熙時期,宜興陶藝大師陳鳴遠制有紫砂天雞壺,直口,長頸,豐肩.肩-側設雞首形流,其風格與上述雞首壺相似,是仿古作用。

雞首壺流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社會大動盪的時期,也是瓷器大發展的時期。

由於連年戰亂,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紛紛南下,推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南方制瓷工藝逐步提高,北方瓷系出現,從此我國制瓷業形成南北兩大系統,互相促進,互相影響。

在南方,以瓷器製造為主的手工業進入迅速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奠基於東漢的青瓷燒造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東南沿海的江、浙、閩,長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贛都相繼設立瓷窯,著名的越窯、德清窯、洪州窯、甌窯、婺州窯、岳州窯等先後出現。

這一時期的瓷器種類也不斷增加,除罐、尊、壺、碗、盤、洗、耳杯等外,還有雞首壺、香熏、唾盂、虎子、硯台、鎮墓獸、蓮花尊、豬圈、雞籠、灶、多格盒、水注等等。

裝飾內容也更為豐富,堆塑、貼花、模印、

刻劃、鏤孔、施彩等工藝的使用,使得瓷器造型生動,樣式繁多。

有的將整個器形做成動物形狀,如臥羊形、蛙形等,有的則捏塑動物頭部,如雞頭、羊頭、虎頭等為裝飾,以祈求吉祥和辟邪。

後者占了動物類裝飾內容的絕大部分,雞首壺即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形。

雞首壺盛行於西晉至唐代,是我國古陶瓷中最具有特色的器型之一,因此歷來為眾多收藏高手及名人所青睞。

顧名思義,這種壺的流是用雞首作裝飾的,而且各時期在雞首的造型設計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雞首或昂或平或正或側,與壺身特別是扳的比例變化亦多,所以該類型的壺對審美來說其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是不言而喻的。

小編私人微信:15024378322歡迎交流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隋唐時期的青瓷和白瓷器

北京 耿東升唐代瓷業以南方越窯青瓷和北方邢窯白瓷享譽天下,世稱「南青北白」。邢瓷類銀,越瓷類玉,並立共榮,為世人所珍。國家博物館典藏有珍貴的隋唐時期越窯青瓷和北方邢窯等窯生產的白瓷器,多為墓葬、...

六朝青瓷對中國瓷器發展的貢獻

六朝青瓷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漢代瓷器創造的成就,下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礎,在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東漢以後,是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接著有...

雞年最應該看的藝術品——雞頭壺

雞作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家禽,很早就與人們的經濟生活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雞的國家之一,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如河北武安磁山、江西萬年仙人洞中,就曾出土過家雞祖先——原雞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