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故事|養心殿啟動百年大修工程——故宮博物院首次嘗試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養心殿位於乾清宮西側,自雍正皇帝始,至溥儀出宮,清朝有八位皇帝在此居住。

初秋的北京,風和日麗,在藍天白雲映襯下,紫禁城的紅牆綠瓦顯得格外耀眼。

熙熙攘攘的人群紛至沓來,已「閉關」兩年零八個月的養心殿熱鬧非凡。

養心殿正脊頂部,工匠小心翼翼打開琉璃瓦,取出內部磚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左二)與老院長鄭欣淼(右二)共同「請」出具有鎮殿意義的彩繪寶匣。

9月3日下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老院長鄭欣淼一同攀上養心殿屋頂。

工匠小心翼翼打開琉璃瓦,取出內部磚塊,兩位院長共同「請」出了具有鎮殿意義的彩繪寶匣。

取寶匣,意味著這處住過八位清朝皇帝的宮殿正式開啟百年大修工程。

紫禁城中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內作為「鎮殿之物」。

養心殿寶匣外部繪清晰的祥龍圖案,比其他宮殿的寶匣更為精緻。

這座有著近五百年歷史的建築將在2020年重新開門迎客。

屆時,開放面積將擴大至八成以上,並開放室內參觀路線。

俯瞰養心殿。

開工儀式現場,歷經百年風雨的養心殿已被灰白色硬板式圍欄包裹住。

根據養心殿區域現狀和保護計劃,本次修繕內容包括遵義門內的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的琉璃門、木照壁等,修繕範圍占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0平方米。

即將迎來百年大修的養心殿外景。

內部建築已被灰白色硬板式圍欄包裹住。

養心殿建於明嘉靖年間,位於內庭乾清宮西側。

自雍正皇帝始,至溥儀出宮,清朝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於此。

其間不斷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皇帝學習居住、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見證了垂簾聽政、清帝退位等諸多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

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修繕開工儀式。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整個維修過程將始終堅持「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築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築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築傳統修繕技藝傳承」三大原則,將研究精神、專家指導、人才培養貫穿始終。

養心殿自2015年10月8日起暫停對外開放,開始著手修繕準備工作。

養心殿自2015年10月8日起暫停對外開放。

在這兩年多時間裡,工作人員緊鑼密鼓開展文物記錄撤陳、文物殘損病害修復、古建築勘察測繪、匠人培訓選拔等修繕準備工作。

所有參與修繕工程的「瓦、木、石、油飾、彩畫、裱糊」六作官式營造工匠都須「持證上崗」。

「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一大特徵,就是要進行不間斷地修繕和修復,才能保持狀態。

」單霽翔說,「紫禁城建城六百年,可以說是不斷修繕的六百年。

」隨著明清兩代不斷重建、重修,故宮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在實踐中逐漸成熟、完善,各部位作法和施工工序逐漸形成定式,進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制嚴格的官式營造技藝。

養心殿內搭建起腳手架,工匠們已準備就緒。

為了展現養心殿歷史風貌,兩年多來故宮各部門全面介入,先後展開多項課題研究。

2017—2018年間,故宮博物院修繕技藝部協同多個單位,按照「瓦、木、石、油飾、彩畫、裱糊」六作對工匠分別進行培訓。

經過選拔、考核,最終有116人取得課程結業證書,19位資深工匠接受了故宮博物院聘請,為養心殿修繕工作打下人才基礎。

這次所有參與修繕工程的六作官式營造工匠都須「持證上崗」。

殿內隨處可見各種標記的測量、施工點位,修繕工程正科學有序地進行。

單霽翔表示,施工的過程依然是研究性的,「一磚一瓦都必須清晰記錄。

不需要換的,堅決不換;需要換的,換什麼材料、與歷史有什麼關係,要研究得明明白白。

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是故宮博物院在古建築修繕方面的首次嘗試。

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是故宮博物院在古建築修繕方面的首次嘗試。

養心殿項目之後,故宮博物院內所有1200棟古建築修繕都將作為研究性保護項目,必須進行全方位基礎性研究鋪墊以後再開工。

歷經風雨的養心殿如同一位古稀老者,隨處可見斑駁的歲月痕跡。

養心殿內隨處可見斑駁的歲月痕跡。

修繕工程將根據區域現狀和保護計劃,嚴格遵循傳統古建築營造則例。

養心殿屋脊上的精美雕刻。

養心殿修繕工程預計2020年完成。

屆時,開放面積將從目前的30%擴大到80%以上。

通過合理設計路線,遊客可進入原狀陳列的室內有序參觀,全面了解養心殿的歷史沿革、價值內容,從容欣賞建築、環境和藝術品的精妙,獲得更好的參觀體驗。

養心殿屋脊。

養心殿修繕工程預計2020年完成。

屆時,開放面積將從目前的30%擴大到80%以上。

作者:袁婧

編輯:王柏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