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代與《孫子兵法》並列的還有六部,為何只《孫子兵法》傳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戰國亂世,幾乎沒有和平一說,在如此高強度的戰爭背景下,軍事潛力被快速挖掘了出來,但是世人只知《孫子兵法》,但是同時期能與《孫子兵法》並列的,還有六部傳世兵法。


TOP、1《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

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孫子兵法》竹簡出土在臨沂。

TOP、2《鬼谷子》

鬼谷子此人太過於神秘,更逆天,堪稱千古第一智者也絲毫不為過。

鬼谷子還有四個最有名的弟子,蘇秦、張儀、龐涓、孫臏。

《鬼谷子》這部書,堪稱中華史上最詭異的一部書,雖然歷代以來的所有學者毫無例外的都譏諷詆毀這部書,但是私底下卻又無一例外的深入研究這部奇書,而且據說歷代帝王的帝王心術典範書籍其中必有《鬼谷子》。

鬼谷子是極少的從人性的角度來剖析這個世界的書,而不是盲目的去引導所謂的正義或者邪惡,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鬼谷子》不是一部教導的書籍,講究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把一切都算到了,也就不懼了,所以真正能學好《鬼谷子》的人,智商也是同代的佼佼者了,而且對人性有極深刻的理解,這樣的人,足以為帝師了,市面上所謂的《鬼谷子》十有八九都是騙子,真的能研讀好《鬼谷子》的人,也沒必要去靠這個掙錢了。

《鬼谷子》裡面,當然也有兵法篇,龐涓和孫臏的兵法絕大部分都是鬼谷子教的。

TOP、3 《司馬法》

《司馬法》,是重要的春秋時期軍事著作之一。

據唐朝宰相李靖所說,《司馬法》本出自姜太公之手,商周秦漢的大司馬可以理解為現代的國防部長,司馬法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國防部頒發的作戰條例,而姜太公曾擔任周文王的大司馬,故有周之司馬法出自姜太公之說。

而後世司馬穰苴所寫兵書名為《司馬穰苴書》,並非《司馬法》。

《司馬法》是現存最古老的軍事思想,比大名鼎鼎的《孫子兵法》還要古老。

它保存著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戰原則,有濃郁的貴族色彩,如「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

此書講軍禮的地方甚至超過兵法的部分,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

TOP、4《吳子兵法》

《吳子兵法》,中國古代著名漢族軍事著作,《武經七書》之一。

相傳戰國初期吳起所著,戰國末年即已流傳。

《漢書·藝文志》稱「吳起四十八篇」,《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載為一卷。

今有《續古逸叢書》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分上下兩卷。

《吳子》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有關思想,在歷史上曾與《孫子》齊名,並稱為「孫吳兵法」,因而為歷代兵家所重視。

現有日、英、法、俄等譯本流傳。

TOP、5《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古稱《齊孫子》,作者為孫臏,先秦天下十豪之一。

《孫臏兵法》應該是最齊全的一門兵法,孫臏本身天資聰明,天資比龐涓還高,加上出生名門之後,系統的總結了《鬼谷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和傳承《孫子兵法》,加上多年帶兵打仗經驗,可以說《孫臏兵法》應該是戰國中期的戰爭思想總結了。


TOP、6《尉繚子》

其實,關於《尉繚子》這部書,其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

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

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

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

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

但是,依舊還是太神秘,不過該書被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可見此書的重要性了。

TOP、7《六韜》

《六韜》的作者是呂望,《六韜》的名氣,絲毫不遜於《孫子兵法》,其實很多人都對《六韜》有點陌生,換個說話可能就會恍然大悟了,《六韜》其實就叫《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

雖然剛開始的人認為,《六韜》的作者是呂望,嗯,又要姜望,字子牙,就是姜子牙了。

但是經過宋代至今的考古等認為,《六韜》應該是書成於戰國時期,迷糊的是,該書大量的是以姜子牙的視角來以對話的形勢寫這部書的,具體真實作者是誰,已經考證不出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六韜》這部書,太過於經典深邃,也不知原著作者為何不說自己的名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