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張金科的浮山情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認識古稀老人張金科是2014年,那時《三晉石刻大全·浮山卷》剛剛出版,他手捧著厚厚的《三晉石刻大全·浮山卷》,好似抱著自己的孩子。

今年12月10日,當他手捧《浮山縣文物集錦》出現在記者面前時,與兩年前相比,老人的精神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多了幾道魚尾紋。

老驥伏櫪志在浮山

「為搜集出版《三晉石刻大全·浮山卷》資料,踏遍了浮山的山山水水。

為整理再現浮山縣文物,張金科用兩年多的時間,行程千餘公里,足跡遍布全縣9個鄉鎮100餘個村莊,收集文物16類580件,照片661張。

」浮山三晉文化研究會的幾位理事介紹。

張金科身為縣三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為所有會員帶了個好頭。

當年初識張金科老人他已年過古稀,如今兩年過去了,老人仍精神不減。

當再次問他手機號是否變更時,他卻反問「難道你忘了?」記者恍然大悟,他是一位身裝「起搏器的老人」,手機信號會影響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對他的身心健康也會帶來不利因素。

在通訊高速發展的今天,他不帶通訊工具遊走於鄉村,可以說是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張金科深有感觸地說,文物是歷史遺留的印記,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的文化資源。

浮山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浮山物阜民豐,人傑地靈,從古至今,地上地下都存有豐富珍貴的文物。

由於千百年來的風雨侵蝕,加上保護措施滯後,不少珍貴文物不是丟失就是毀損。

「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在既無資金,又無交通工具,更沒有專業技術的困難面前,想盡一切辦法邁出了第一步。

不曾想,這一步邁出去,變得不可停歇。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浮山縣三晉文化研究會同仁的鼓勵和幫助下,資料一點點積攢起來。

遺蹟遺物展示文化

「浮山三晉文化研究會成立5周年的日子就要到了,我們要做個小結,張金科副會長的《浮山縣文物集錦》出版,也是研究會5年的成果。

」該縣三晉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奇志說,張金科的《浮山縣文物集錦》是一部大書,該書的歷史坐標跨越上下幾千年,橫越浮山960平方公里。

一座座廟宇,有文字註解;一件件雕刻,標示著所在村莊;特殊的建築,有詳細的說明;就連一個小小的瓦當和陶器,都有它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還有文化藝術價值。

這部書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風土人情和民俗,還反映了當時的工業、農業等水平。

正是這些容易遺失的物品幫助人們認識浮山的遠古時期,認識浮山的悠久文化和歷史,讓浮山人了解浮山,熱愛自己的家鄉。

張金科老人介紹,該書包涵宮、觀、寺廟、壁畫、祠堂、遺址、城塞堡、塔、閣(門)樓、古建築、戲台、影壁、橋、牌匾、水庫、泊池、奇物、磚雕石刻等內容。

這是一本文物資料性書籍,對研究浮山歷史文化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發展浮山的現代文化藝術和科學研究有借鑑意義。

「出於對浮山文化的熱愛,出於對浮山的責任與擔當,他默默挑起了收集浮山古文化、古建築等文物的擔子,在含金量頗高的這方沃土上探尋著浮山文物的信息與密碼。

他經歷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艱難,並享受著個中的快樂,也強化了他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儲備。

」這是眾多浮山三晉文化研究者對張金科老人的褒獎。

記者 王隰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上饒文物——娓娓道來的都是故事

本報記者龔俊慧文物是什麼?是歲月,是歷史,是記憶。信江書院、婺源彩虹橋、鉛山河口清明古街、萬年仙人洞……娓娓道來的是上饒的故事,在歲月中滌盪,吐露芳華。行走在上饒的大城小巷、鄉間村落,你一定會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