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薦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上下冊)》梳理了自舊石器時代以降的中國繪畫脈絡,論述了各個時期畫作、畫家、畫論的成就和發展歷程,內容涵蓋捲軸畫、岩畫、墓葬壁畫、石窟寺壁畫等。

尤其是對出土材料的收錄和解讀,成為亮點之一。

今天看來,仍然是較全面、系統的美術史著作。

中國繪畫通史(上下冊)

王伯敏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6

ISBN:9787108060419 定價:188.00元

重構中國繪畫的歷史

文 | 巫 鴻

(巫鴻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美術史系,

執該校 「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 」講席)

北京三聯書店將出版王伯敏先生的《中國繪畫通史》,我知道了非常高興。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我看來這部書是現代中外美術史家所著各種中國繪畫史中取材最為廣泛,構思也最有創造性的一部,由三聯書店出版推廣可方便廣大中國美術愛好者對我國繪畫史的學習;二是因為著者對本書範圍和取材的考慮並非僅僅擴充了中國繪畫史的知識範圍,而是同時也更新了收集和使用歷史素材的手段方法,因此對中國美術史的一般性研究也有方法上的意義。

舉例說明這後一點,王先生在談到他希望把本書寫成一部多民族繪畫史時說的一段話十分有代表性,可以作為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和史學觀念的一把鑰匙。

在他看來,任何對繪畫史內容的擴張並非僅僅是量的增加,而必須突破原來的寫作框架:

因為「系統」不是簡單化的一種排列,它必須削枝理節、縱橫穿插,才能使全書有機地、又很有默契地容納下具有上下數千年歷史、覆蓋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主要史跡……繪畫藝術史,不是某一種技術進步的歷史,它是一部人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趣味以及民族性格變化的歷史。

可以說,作者在取材和結構等方面所做的革新都是為了這個中心的,即把一本繪畫史寫成一部「人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趣味以及民族性格變化的歷史」。

讀者在閱讀和使用這部書的時候會對本書的特點各有領會,我在這裡只略談一下我所感受最強的兩點。

第一點是關於史料的擴充,特別是作者對考古材料的大量應用。

我想再次強調這並不是單純擴大知識範圍的問題,因為對某一特定類型材料的注重不可避免地會改變所寫歷史的範圍、內容和性格。

以往《中國繪畫史》多以傳世繪畫和畫史記載為主要素材,即便近年重構中國繪畫的歷史來學者不斷嘗試結合使用考古材料,但這種使用一般說來仍是局部的和輔助性的。

王先生在這方面做了一個重大突破,因為在他的筆下,考古材料往往對重構中國繪畫的歷史發展具有了決定性意義。

這一特點在其對宋以前繪畫的討論中尤其突出,但即使是宋、遼、金階段,他所大量引用的墓室壁畫材料仍使讀者對這一時代的繪畫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對考古材料的大量運用導致「繪畫」概念的擴大以及繪畫史敘事模式的改變。

雖然不少以往的美術史家也在其對中國繪畫的討論中包括了石窟和墓室壁畫、畫像石,甚至器物裝飾,但是重心無可置疑地仍在捲軸畫上。

這種偏重在研究宋代以後繪畫的時候可能問題較小,但在研究宋代以前繪畫時則大有問題,因為唐代和唐代以前這門藝術的大宗應是建築壁畫和其他類型的裝飾繪畫。

本書唐代一章可以說是比較切實地反映了這種歷史情況,把大約一半篇幅用於分析石窟和墓葬壁畫,同時在對畫史所載畫家的討論中特別突出吳道子這位出身工匠的壁畫大師。

對考古材料的重視也把中國繪畫史從單純的書畫鑑定中解放出來。

舉例來說,繪畫史著者常常在某些傳世捲軸畫的真偽和斷代問題上爭論不休,但確鑿無疑和時代有據的繪畫作品卻往往被放在了一邊。

本書則一改這種偏見,如討論隋代繪畫的時候,著者對一些重要畫家和傳世作品(多為後世摹本)作了簡要介紹,而把分析的重點放在了敦煌石窟中所保存的隋代壁畫,尤其是 303窟中的一幅 13.5米長的風景畫。

以著者的話來說,「與現存古代的長卷山水比較,它是一件較長又較早的作品」,對研究山水長卷的發展至為重要。

我想強調的另一點是關於本書的結構。

實際上,考古材料的積累已經使得一部中國繪畫史不再只是一部以宋以後一千年為主的「捲軸畫史」。

這部歷史的前半大大地充實了,原來資料十分貧瘠的上古、商周時期現在有了不少實際繪畫形象,除較熟知的彩陶和畫像銅器以外,又增加了岩畫、地畫和帛畫。

但著者所做的另外兩項創新同樣對改變繪畫史的結構和敘事模式起了重要作用。

一項是他對民間藝術的重視,如本書唐、宋、明、清各章都包括對民間繪畫的專論,列舉有關當時藝人和作品的資料,絕非泛泛而論的簡介。

另一項是他對近現代美術的重視,使這部中國繪畫史不僅是一部古代繪畫史。

全書最後一章專論 20世紀前半繪畫,討論重點除重要畫家外包括繪畫社團和美術學校的出現以及漫畫和月份牌等大眾藝術的流行,洋洋洒洒百餘頁,可說是自成一部簡明民國時期繪畫史。

當然,沒有一部美術史是完全客觀的。

特別是在觀點、傳統紛紜的今天,美術史寫法的差異往往反映了作者的選擇。

但我認為一個基本的原則應該是採取一種開放的態度,對新史料做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時對藝術史的史學規範不斷進行反思。

王伯敏先生的這部《中國繪畫通史》在這兩方面都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2000年5月於北京

王伯敏 浙江台州人。

1947 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後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研究班深造。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史學會理事,敦煌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1992 年國務院表彰其「為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予以國家獎勵的殊榮。

美術史論家、畫家、詩人,自言「詩、書、畫是一生讀書的餘事」。

為美術史研究方面集大成者,在美術史界著述頗豐,有《中國繪畫史》《中國版畫史》《中國美術通史》《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中國繪畫通史》《中國畫的構圖》等。





中國繪畫通史 總目

上 冊 目 錄

( 向上滑動查看)

重構中國繪畫的歷史…………巫鴻

《中國繪畫通史》己卯序

第一章 原始時代的繪畫(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000年)

引 言

第一節 石器的製作

第二節 陶器上的繪畫

  • 彩陶上的幾何形紋飾

  • 彩陶上反映生活的紋飾

  • 彩陶上動物形象的紋飾

  • 彩陶上富有意趣的紋飾

第三節 岩畫

第四節 地畫

第二章 夏、商、周的繪畫(約公元前2000—前221年)

引 言

第一節 商、周銅器上的畫像

  • 全器動物形象的塑造

  • 銅器上的紋飾變化

第二節 商、周布帛畫

  • 殷人畫幔

  • 戰國帛畫

第三節 春秋戰國的漆畫

第四節 文獻中的畫事、畫論

  • 畫事

  • 畫論

第三章 秦、漢的繪畫(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引 言

第一節 秦代的繪畫

  • 寫放宮室

  • 壁畫

  • 漆畫

  • 木板畫

  • 畫像磚與瓦當

第二節 漢代的繪畫

  • 帛畫

  • 壁畫

  • 漆畫

  • 岩畫

  • 木板畫和木簡畫

第三節 漢代的畫像石與畫像磚

  • 畫像石

  • 畫像磚

  • 畫像石、畫像磚的表現特點

第四節 漢代的肖形印

第五節 漢代的畫家

  • 宮廷畫家及畫工

  • 文人畫家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的繪畫(220—589年)

引 言

第一節 魏晉的繪畫

第二節 南朝的繪畫

第三節 十六國、北朝的繪畫 1

  • 北朝的畫家

  • 石窟壁畫

  •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的墓室壁畫

  • 魏晉壁畫

  • 北朝壁面

  • 南朝壁畫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繪畫(581—960年)

引 言

第一節 隋代的繪畫

  • 畫家

  • 石窟壁畫

第二節 唐代的繪畫

  • 人物畫

  • 山水畫

  • 花鳥、鞍馬、雜畫

第三節 吳道子

  • 從民間畫家到宮廷畫家

  • 兩京神品

  • 藝術創造與特點

  • 一代宗師

第四節 唐代民間繪畫

  • 單獨作業的畫工

  • 征入宮廷的民間畫工

  • 小畫僧與畫雜工

  • 兼職畫工

第五節 唐代壁畫

  • 石窟、寺院壁畫

  • 墓室壁畫

第六節 唐代史論著述與論畫詩

  • 史論著述

  • 論畫詩

第七節 五代的繪畫

  • 畫院

  • 徐黃異體

  • 吳越繪畫

  • 後梁繪畫

  • 荊、關、董山水

  • 馮暉墓壁畫

第六章 宋、遼、金、西夏的繪畫(960—1279年)

引 言

第一節 兩宋畫院

  • 畫院活動

  • 畫院畫家

  • 畫院院址

  • 宋徽宗與畫院

第二節 兩宋人物畫

  • 人物畫畫家

  • 風俗畫與歷史畫

第三節 兩宋山水畫

  • 北宋畫家

  • 南宋畫家

第四節 兩宋花鳥畫

  • 北宋畫家

  • 南宋畫家

第五節 兩宋水墨梅、竹

  • 北宋畫家

  • 南宋畫家

第六節 兩宋民間繪畫

  • 為村社節日作畫

  • 為書刊作畫

  • 畫道釋捲軸

  • 為寺觀、石窟及墓室作畫

  • 設棚「寫真」

  • 賣畫

第七節 兩宋畫學著作

  • 著述

  • 散論

第八節 兩宋壁畫

  • 寺觀壁畫

  • 石窟壁畫

  • 墓室壁畫

第九節 遼國繪畫(916—1125年)

  • 畫家與作品

  • 寺院壁畫

  • 墓室壁畫

第十節 金國繪畫(1115—1234年)

  • 畫家與作品

  • 寺院壁畫

  • 墓室壁畫

第十一節 西夏繪畫(1038—1227年)

  • 石窟壁畫

  • 遺址畫跡

  • 墓室畫跡

第七章 元代的繪畫(1271—1368年)

引 言

第一節 元代前期畫家

  • 吳興一家

  • 霅溪傳人

第二節 元代山水畫(上)

  • 畫得「米」意者

  • 「國人」畫家

  • 李、郭傳派

  • 文採風流

  • 界畫工整

第三節 元代山水畫(下)

  • 元季四家

  • 山水風格

第四節 元代花鳥畫

  • 梅竹寫意

  • 墨花墨禽

  • 彩筆禽卉

第五節 元代人物畫

  • 風俗故實畫

  • 傳神寫照

第六節 元代文人畫興起

  • 以有「士氣」為上品

  • 以「超然於物外」為處世之道

  • 以「萬壑在胸」為畫源

  • 以「書畫本來同」為要旨

  • 以所作「合幽寂人之心」為快事

第七節 元代畫學著作

  • 著述

  • 散論

第八節 元代壁畫

  • 寺觀壁畫

  • 墓室壁畫

下 冊 目 錄

( 向上滑動查看)

第八章 明、清的繪畫( 1368—1911年)

引 言

第一節 明清前期繪畫

——前期為掇英時期

  • 前期山水畫

  • 前期花鳥畫

  • 前期人物畫

第二節 明清中期繪畫

——中期為梳理時期

  • 中期山水畫(上)

  • 中期山水畫(下)

  • 中期花鳥畫

  • 中期人物畫

第三節 明清後期繪畫

——後期為守業時期

  • 後期山水畫

  • 後期花鳥畫

  • 後期人物畫

  • 海派繪畫

第四節 太平天國繪畫

  • 壁畫

  • 年畫

  • 畫家

第五節 明清畫學著述

  • 明代論畫

  • 清代論畫

第六節 明清宮廷繪畫

  • 明代宮廷畫院

  • 清代宮廷繪畫

第七節 明清民間繪畫

  • 明代民間繪畫

  • 清代民間繪畫

第八節 清末繪畫餘韻

  • 國畫的繼承革新

  • 畫報、月份牌的出現與發展

  • 圖畫手工科的創立

  • 出國留學與美術開拓

第九章 民國時期的繪畫( 1912—1949年)

引 言

第一節 民國初期

  • 新文化思潮的衝擊

  • 「美育代宗教」的倡導

第二節 繪畫社團興起

  • 主要的繪畫社團

  • 一般畫會名錄

第三節 美術學校創立

  • 師範學堂的圖畫手工科

  • 專門學校的創立

第四節 抗日戰爭前後期間(上)

  • 新興的繪畫

  • 抗戰期間的繪畫

第五節 抗日戰爭前後期間(下)

  • 革命的美術學校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發表

  • 革命美術的開展

第六節 中國畫

  • 京、滬、嶺南三鼎足

  • 畫家(上)

  • 畫家(中)

  • 畫家(下)

  • 古畫保護和研究

第七節 西洋畫

  • 歷史的回顧

  • 出國留學

  • 畫家

第八節 版畫

  • 歷史的回顧

  • 新興版畫社團

  • 版畫家及其作品

第九節 漫畫

  • 辛亥革命前後期漫畫

  • 30年代的漫畫

  • 戰爭時期的漫畫

  • 30年代至40年代漫畫家

第十節 月份牌

  • 概述

  • 畫家

第十一節 畫學著述

  • 畫(美術)史編著

  • 畫(美術)史書目

  • 畫論研究

  • 叢輯

第十章 畫史編餘

中國人物畫的產生與發展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與道釋思想的關係

從畫花畫鳥到花鳥畫的形成

筆、墨、紙、硯、印泥的概述

歷代名畫的聚散

回顧百年 展望未來

後記

附錄

  • 附表一 中外歷史對照簡表

  • 附表二 中國繪畫史簡表

圖版目錄

—END—

歡迎點讚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近期專題」

三聯書訊 | 2018年7月

我們的文明建立在萬千書籍的多樣性上:只有像一隻彩蝶從各種語言、對立與矛盾中吸食花蜜那樣,不斷在各種書頁中遊走追尋,你才能發現真理。

——卡爾維諾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復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復聽課,了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