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歷史記憶 呵護精神家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仁化縣正式啟動粵北紅軍長征紀念館展陳建設。

紀念館計劃年底建成使用,屆時將以豐富的實物、展板、場景仿真等為主體,再現紅軍長征的艱苦歲月和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並與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雙峰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連成一體,成為仁化紅色旅遊「新貴」。

2012年以來,該縣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原則,在縣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加大對歷史文物保護力度,留住歷史記憶、呵護精神家園,走出了一條修繕保護與適度開發利用相結合之路。

建章立制保護文物步入新常態

該縣域內文物古蹟眾多,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3個,其中,擁有唐代的雲龍寺塔、澌溪寺塔等14座古塔,被稱為嶺南古塔之鄉,也是唐代佛教南移的第一站。

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省級古村落7個。

「豐富的古蹟遺存不僅見證了仁化的歷史變遷,更彰顯了仁化深厚的文化底蘊。

」該縣縣委書記劉鋒說,「保護文物是縣委、縣政府的重大責任與使命,我們要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加大文物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推動歷史文物保護工作步入『新常態』。

為此,該縣把文物保護納入了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要求建設工程選址要儘量避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需要遷移拆除的文物要依法履行審批手續,統籌協調文物保護與城鄉建設。

並建立了一支以縣文化局為主、鄉鎮文化站為樞紐,村幹部、文物保護積極分子為骨幹的文物保護網絡,文物保護工作進入常態化、制度化。

搶救修繕重點文物保存完整

「作為山區欠發達地區,儘管縣財力有限,但仁化縣還是高度重視保護文物的。

」該縣文化局分管文物保護的副局長江美成說,他們在縣財政每年安排不低於10萬元的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的基礎上,積極向國家、省爭取專項資金搶修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塘古村是韶關市範圍內古建築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曾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近兩年來,該縣共申請國家專項資金1246萬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古村內的三角商業街、門前巷、三多倉雜貨鋪、李仲生故居、李氏宗祠貽德堂等復原維修。

對雙峰寨四面角樓、牆體、樓板、走馬廊等進行了搶救性維修,在雙峰寨前後各建一個文娛廣場,配套完成了排污設施、健身廣場等綜合改造工程。

除了搶修國家重點保護單位,該縣還投入資金118萬元,對古秦城、董勸書院、雙水塔、世科祠、紅軍石拱橋等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維修,使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及時有效的搶修。

近年來,該縣多次送文物展到學校、進社區、入農戶,提高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制定了不可移動文物的巡查巡視制度,對全縣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不定時巡查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傳承利用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搶修文物古蹟的同時,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激發文物生命力,讓寶貴文物『活』起來。

」仁化縣縣長王曉梅說,仁化創新文物資源利用模式,推動文物保護與旅遊發展相結合,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與美麗鄉村、扶貧開發相結合,使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更多群眾,實現文物保護利用與經濟發展比翼齊飛、相得益彰。

夏富古村在加強古村內歷史建築群和文物古蹟保護外,大力推介「世外桃源」——牛鼻村以及「夏富情歌」、「裝故事」等民俗文化游。

2013年以來,夏富古村落吸引了逾8萬遊客踏訪,中央電視台《遠方的家》系列《江河萬里行》攝製組等先後前來取景拍攝,成為鄉村休閒旅遊的又一好去處。

在城鎮化發展中,該縣也注意吸收古建築特色。

目前,該縣在環丹霞山周邊建成了統一的嶺南式徽派風格的黃屋旅遊新村、瑤塘旅遊新村以及韶贛高速丹霞站出入口沿線「穿衣戴帽」改造工程,與周邊的夏富、風度、大圍等省級古村落遙相呼應,成為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