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過去銅鏡能為人樂道的 就是它的生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代菱花型瑞獸鳳鳥花枝青銅鏡,千石唯司舊藏,以3500萬元人民幣易手。

■唐代海獸葡萄青銅鏡

■西漢錯金規矩青銅鏡

■戰國時期三山三葉鏡

中國銅鏡研究會顧問馮毅點評:

1981年,在對青銅鏡毫無了解的情況下,月薪只有三十九元的馮毅便出1萬元收入了一件青銅器,從這時候開始,他便成為了青銅鏡收藏圈的傳奇。

此後,為了弄懂青銅鏡的專業問題,他前後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去看各種資料。

「也可以說,在這二十年中,並沒有哪一個讓我心動的了。

」馮毅說,「銅鏡在中國青銅藝術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青銅澆鑄工藝在銅鏡製作中得到延續和發展,甚至達到極致。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曾松

月薪只有三十九元,卻花了1萬元收入第一件銅鏡

他收藏的第一面銅鏡是在1981年。

那時候,還在工廠上班的馮毅雖然已經收藏了不少郵票,也收藏了一些錢幣,但對銅鏡還一竅不通。

有一次,在上海逛「鬼市」的時候,他偶遇了一面渾身烏黑的漢代銅鏡「黑霸王」。

這面銅鏡沒有一點點銹和傷,乾淨精緻、光滑圓潤,美到不真實的地步。

馮毅記得當時圍觀的人很多,大家一面嘖嘖稱嘆,一面也發出疑問:不會是假的吧?金屬埋在地下2000多年怎麼會不生鏽呢?「這不會是塑料的吧?」馮毅心裡嘀咕著。

馮毅慢慢端詳著,因為早在此前20年,就已是四級鉗工並有翻砂工工作經驗,馮毅對金屬加工工藝有不一樣的了解。

最後他不但肯定了這塊藏品的材質,更肯定了這並不是用當代失蠟法,而是用范鑄法(模鑄法)所制。

最終,他出價1萬元買了下來。

而那時他的月薪只有三十九元。

「那塊銅鏡給我打開了一扇門,我沒想到居然我們傳統中,有這麼工藝精美的藝術品。

馮毅從那時起便掉進了銅鏡的世界中再難自拔,但是整整二十年,他沒有再碰到一面令他心儀的銅鏡。

收入第二件銅鏡,已經是21世紀初的事。

「為了弄懂青銅鏡的專業問題,我前後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去看各種資料。

也可以說,在這二十年中,並沒有哪一個讓我心動的了。

2001年的一天,一個朋友給他打電話,說江蘇出來一面上好的喜鵲猴子紋鏡,開價5萬元。

馮毅第二天就驅車趕過去,但銅鏡已經售出。

他又馬不停蹄地追到廣東,銅鏡卻又剛剛轉售香港。

他繼續追蹤前往,終於在香港以26.5萬元的拍賣價格成交。

這是馮毅收藏的第二面銅鏡。

這個曲折的交易過程和馮毅勇於付「天價」的傳說,使馮毅的聲名在銅鏡收藏界不脛而走,各種上好銅鏡也陸陸續續自己找上門,被馮毅收入囊中。

馮毅目前收藏有20面左右的銅鏡,雖然數量不多,但件件精品。

反覆遊說日本藏家割愛

終以3500萬元收藏唐代銅鏡

在這其中,最為他所珍視的是2011年收入的一面「唐朝海獸葡萄紋鏡」,這一件讓他斥資3500萬元人民幣收藏的銅鏡至今仍然是行內佳話,據說,這枚銅鏡曾經是唐朝皇帝送給日本天皇的禮物。

說起這面銅鏡,馮毅至今還覺得驚心動魄。

日本有個青銅器的大收藏家,名叫千石唯司,2006年時,他曾經想賣一些自己的收藏品,便聯繫到了上海博物館,「博物館的相關人員把他的一本出版物給我看,問我是否有興趣,那本出版物所收錄的,果然件件精品,有青銅鼎、青銅樽、青銅鏡以及許多品質上佳的收藏品。

但是我就只喜歡青銅鏡。

」馮毅說,當初就看上了兩件青銅鏡,沒想到那個千石唯司偏偏就青銅鏡不願意賣。

2004年,中國嘉德拍賣邀請馮毅擔任青銅鏡拍賣的顧問,馮毅便建議可以聯繫日本的千石唯司,但這位日本藏家仍然不捨得賣青銅鏡,「我當時就想,不賣,過來展覽總可以吧?讓中國人看看這些青銅鏡的鑄造工藝到底有多高也是好事。

」千石唯司果然同意了。

最終,這些銅鏡在上海展出,馮毅在現場細細地品鑑,「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實物,三件銅鏡一套,真的非常精美,堪稱巧奪天工。

」而在現場的青銅鏡藏家也都紛紛議論起來,甚至有人說哪怕一億元,也願意買。

這話傳到了千石唯司耳中,雖然他仍然不打算賣,但這話也讓他了解到了中國藏家對青銅鏡的珍視。

馮毅自知那是稀世珍品,他說:「乾隆題跋稱讚自己所有收藏的器物中有四件銅鏡謂之:上上品,也就是最高等級。

」馮毅看來,能把這件「唐朝海獸葡萄紋鏡」收入囊中,那水平可以達到乾隆的高度。

馮毅還是尋思跟千石唯司溝通轉讓的事,又過了幾年,經過輾轉曲折的溝通,2011年,千石唯司終於同意以一件3500萬元人民幣的價錢割愛,就這樣,馮毅把這件「唐朝海獸葡萄紋鏡」收入囊中,成為行內佳話。

簡介

馮毅

中國銅鏡研究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特聘客座教授,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業務顧問,中國保利國際拍賣公司業務顧問。

對話

不能把收藏當作純粹投資 要愛好它研究它

收藏周刊:從事收藏已經三四十年,在收藏與投資方面,有什麼心得?

馮毅:不能把收藏當作純粹的投資,要愛好它、研究它。

尤其要關注一些尚未被發掘的板塊,這樣就可以挑著買。

在十年、二十年以後,它都一定會有非常大的回報。

收藏品留給後代,後人有需要可以拿一件去賣,現在一千萬,以後可能就幾個億,一輩子就夠生活了。

一代小孩只要賣一件東西,有二十件,二十代就可以過日子了。

收藏周刊:您如何判斷藝術品是否有收藏價值?

馮毅:首先要判斷的,就是生命力,比如銅鏡,為何幾千年過去了,大家仍然覺得它精美,仍然那麼喜愛?這就是生命力的問題。

當代的一些書畫,是否有生命力,還有待驗證,其中也不乏炒作成分。

所以,我們在選擇收藏門類的時候,首先要看它的工藝是否精美,是否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這就是收藏價值。

我們的青銅鏡幾千年來,全世界不管你是貴族還是平民,沒有一個人說中國的青銅鏡不好。

每個人都說它好,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品。

收藏周刊:您對青銅鏡有近四十年的研究,您能否從歷史的角度評價一下青銅鏡的藝術地位?

馮毅:青銅器鼎盛於商周,到了戰國、兩漢、隋唐時期,青銅澆鑄工藝卻是通過銅鏡的製作而達到頂峰的,把最為精緻的藝術美感表現在青銅鏡上,也就是說,銅鏡是一個最佳的表現載體。

其歷史原因是:春秋戰國時期,原始瓷的大量出現,青銅器的罍、尊、壺、盉等器物被原始瓷替代,兩漢時期,成本更為低廉的鐵器大量出現,限制了青銅製品的發展,唯有銅鏡無法用鐵和陶替代,因此,青銅澆鑄工藝在銅鏡製作中得到延續和發展,直至達到青銅藝術極致。

商周青銅器多粗獷豪放,以氣象取勝,但就其細節與審美價值而言,實在遠不及漢唐銅鏡,銅鏡鑄造工藝也遠複雜於其他青銅器,因此,銅鏡在中國青銅藝術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說中國古代青銅禮器被譽為中國藝術史上的皇冠,那麼戰國、兩漢、隋唐時期的青銅鏡精品,無疑就是皇冠上那顆顆炫耀的明珠,熠熠生輝,璀璨之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