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庭故城牆下挖出「開元通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庭故城南城外城牆遺址

覃大海在考古現場探溝內詳解發掘求證過程(通訊員江玉傑陳代明提供)

新疆網訊(記者白帆)北庭都護府作為唐代管轄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的最高軍政中心,在歷史上早有定論。

但北庭故城外城的建設時間,卻在學術界引發近百年爭論,有說建於唐代,也有說建於宋代回鶻時期。

然而近期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在城牆遺址下層發現了一枚「開元通寶」……至此,學術文化界爭論近百年的「北庭故城外城是唐代建築抑或是宋代高昌回鶻時期建築」塵埃落定。

25日,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主持此次考古發現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隊長、首席研究員巫新華。

他表示,經過十幾天的發掘,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研究證實:北庭故城外城牆系唐代按唐代建制所建。

當然,僅憑一枚「開元通寶」是沒有足夠說服力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經過考古發掘,根據城牆構築方式、出土文物、文化層疊壓現象以及包含的文物殘片等情況,作出判斷:首次從考古發現學術實物證據確認北庭故城外城為唐代構建。

正在考古現場參與發掘的新疆資深考古學者覃大海介紹,根據對考古發掘現場所見的這幾個大型夯土建築遺存及周邊留存古城建築遺蹟觀測,遺址為過去的南城外城牆。

巫新華說,從城牆的土層清理情況來看,城牆全是就地取材夯築,使用附近的泥土一層一層夯築而成,這種方式完全是中原古城建設模式。

從城牆頂部下到數米深的探溝內,從土層斷面清晰可見層層土質的變化。

覃大海說,最上面的土層是現代的,有塑料殘片、雜草等;第二層為宋以後,這層里發現了鈞窯瓷器殘片;第三層是唐代的,這層發掘出大量唐代特徵陶片、磚瓦殘片,還發現了一枚「開元通寶」。

此次北庭故城考古發掘,目前初步確認了以下發現:南城城牆、城門、瓮城為唐代規制、唐代構築。

馬面、城牆寬度,夯築方法,牆基情況說明現有古城外牆就是當年的大唐氣象,漠北回鶻時期基本原樣利用。

巫新華說,北庭故城及其周圍遺址的發現證明佛教文化在新疆地區的一千多年的歷史存在。

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新疆不僅自古以來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神聖而不可分割部分,而且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文化、多宗教、多民族共同生活與發展的家園。

□繼續閱讀

北庭都護府

北庭故城位於現今吉木薩爾縣城北12公里處。

據史籍記載,舊址為漢代戊巳校尉耿恭屯戍的金滿城。

長安二年(公元702 年),武則天為進一步鞏固西北邊疆,在庭州設立了北庭都護府,所轄瀚海軍駐此,管轄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為唐代西部重鎮。

元代在此設「行尚書省」和「別失八里元帥府」,故城廢棄時間約為元末明初。

歷史資料表明,北庭故城在唐代時最為繁盛,從庭州到北庭都護府,再到北庭大都護府,它的級別不斷提升,管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最終成為天山北麓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都護府作為唐朝設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軍事權力。

任命各級官吏,統率邊防守軍,推行中央政令,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在這一帶都得以施行。

這對維護國家的統一,鞏固西北邊防,發展中西交通,促進西域和中原乃至中外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記者白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庭故城考古出土大量各類遺物殘片

央廣網烏魯木齊8月9日消息(記者張孝成 通訊員杜川江)隨著夏季高溫到來,新疆北庭故城考古室外發掘工作暫時停止。目前,考古人員正在對發掘出土的各類器物進行歸類整理。連日來,考古工作人員耐心細緻地清...

放眼「大北庭」 拓寬北庭研究

近日,考古人員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忙碌著,北庭古城考古工作站正在草創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巫新華向記者介紹,即將展開的發掘和研究以北庭故城城牆的形制等為重點,希望能夠為今後...

考古專家:「北庭故城外城是唐代所建」

(記者王瑟)作為唐代管轄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的最高軍政中心——北庭故城外城,究竟是哪朝哪代建設,學術界爭論了一百多年。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隊經過十幾天的發掘,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