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他的驚世才華、錯位人生,足足令後人感慨了一千年!(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一場春花秋月的無奈!他的驚世才華、悲慘命運、錯位人生,足足令後人感慨了一千年!(第一集)

作者:月潤江南

全文5021,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01

李煜,南唐後主,一代詞宗,多才多藝,極負盛名,最終卻落得國破家亡,客死異鄉的悲慘下場。

一千年來,關於李煜的故事,仍在世間流傳,仍為世人感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千年,去探尋歷史深處這位風流君主的那些悽美故事吧。

要說李煜,當然,首先要說他的祖父——李昪(biàn),正是他,為李煜打下了一片錦繡江南。

【一個孤兒的傳奇】

乾寧二年(公元895年),大唐王朝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率軍北上攻下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

這場仗打得很順利,戰事本身不值一提。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楊行密此行在濠州遇到了一個流浪的小孩。

這個小孩名叫李昪,從小父母雙亡,小小年紀便流浪於濠州、泗州一帶,身世著實可憐。

不過,這個孩子與年輕時候的楊行密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長相不錯,楊行密第一眼見到李昪,便「奇其狀貌」,甚為喜愛,於是將其收為養子。

但是,鑒於李昪小盆友長得實在太可愛,而楊行密同志對他也實在是太寵愛,於是,楊行密的親生兒子們集體抗議:強烈要求老爹將這個來歷不明的傢伙逐出家門。

無可奈何之下,楊行密只好將李昪託付給手下愛將徐溫,令徐溫收留李昪為養子,改姓為徐,名為知誥。

從此李昪在徐溫家安頓了下來。

【百善孝為先】

李昪不僅長得好,更重要的是,他腦子也很好。

李昪明白,要在徐家立足,首先要學會孝順。

百善孝為先,尤其對於自己這樣寄人籬下的孩子,孝是立身之本。

因此,自從被徐溫收為養子之後,李昪便恭恭敬敬地以事父之禮侍奉徐溫,一絲不苟、體貼入微。

李昪20歲時,徐溫為其聘王氏為妻,小兩口感情很好,而且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孝順。

有一次,徐溫生病,李昪夫婦從早到晚守在徐溫身邊,衣不解帶,悉心照料。

徐溫半夜醒來,感覺身邊有人,便問:「是誰?」

李昪回答:「是知誥。

徐溫再問:「還有誰?」

李昪回答:「知誥婦。

徐溫深受感動,也更加疼愛這位養子。

李昪的孝行不僅感動了老爹,甚至也感動了老天,從此,這位孤苦無依的孤兒踏上了一條自己都不曾想到的輝煌大道。

唐末全國形勢圖(淺綠色部分為楊行密勢力)

02

【楊行密的預言】

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十一月,戎馬一生、叱吒淮南的吳王楊行密病死(楊行密於公元902年被唐朝冊封為吳王),徐溫扶立楊行密長子楊渥繼位。

楊行密在世之時,就對其身後之事放心不下,直言其諸子皆「非保主也」,很難守住這份家業。

果不其然,楊渥即位之後,立刻開始享用老爹留下的豐厚遺產,窮奢極欲、殘暴無道,以致民怨沸騰、將帥離心。

曾經為楊渥繼位立下汗馬功勞的徐溫後悔莫及,在屢勸無效的情況下,於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春,和大將張顥一道發動政變,將楊大少爺軟禁,並在第二年將其絞殺,另立楊行密第二子楊隆演為吳王。

不久,徐溫更進一步,將曾經的戰友張顥斬殺,從此獨掌淮南大權,而所謂的吳王楊隆演只是一個提線木偶,徐溫成了淮南實際的當家人。

這樣一來,李昪自然也就跟著水漲船高。

開平三年(公元909年),李昪被養父徐溫任命為南京警備區水軍司令(昇州樓船軍使),不久,又因軍功,升任南京市長(昇州刺史),從此坐鎮南京,守備一方。

被徐溫委以重任的李昪沒有讓養父失望,與徐溫的幾個親生兒子相比,李昪不但孝行出眾,而且德行也很出眾。

掌管昇州之後,李昪整頓軍備,安撫地方,任人得當,處事得體,一時轄境大治,民生安寧,四方賢達,趨之若鶩,短短數年之間,賢明之聲,遍於淮南。

徐溫聞之,不禁大喜,於是屢加拔擢,乾化元年(公元914年),徐溫加封李昪為檢校司徒,正一品,從此,李昪成為了吳國的中樞重臣。

而這一年,李昪剛剛年滿二十六周歲。

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粉絲的價值】

李昪的出色表現,雖然令養父徐溫非常高興,但是卻令徐溫的親生兒子們非常掃興。

尤其是徐溫的長子徐知訓,對李昪可謂是恨之入骨。

其實,徐知訓的這個恨也是和父親徐溫的培養分不開的。

徐知訓比李昪小,從徐知訓小盆友記事的時候開始,每次他調點皮鬧點事,父親徐溫同志總會毫不留情地來一頓竹筍炒肉,之後,又煞費苦心地將他與李昪做一個比較,而比較的結果無一例外:徐知訓小盆友不如李昪小盆友,每當這個時候,父親徐溫總是要擰著徐知訓小盆友的耳朵使勁地晃,告誡兒子要向偶像李昪小盆友看齊。

這樣的結果就是:徐知訓並沒有向李昪看齊,但是帳都算到了李昪頭上。

因為是徐溫的長子,因此徐知訓一向被當做未來的接班人來培養,由於童年的時候,李昪給這位太子爺留下了太多的陰影,所以,成年之後,徐知訓逮著機會就想收拾李昪。

一次,徐知訓邀請李昪宴飲,同時在酒宴的四周暗伏甲士準備刺殺。

李昪接到邀請沒有多想,慨然赴宴。

也是吉人天相,由於李昪從小就名聲在外,再加上養父徐溫不遺餘力的宣傳,因此李昪在吳國境內的FANS還是很多的,甚至徐知訓手下的親信刁彥能也成為了李昪的超級FANS。

當日,刁彥能作為行酒吏正好負責斟酒行令的職責,於是刁彥能趁著為李昪斟酒之機,偷偷掐了偶像一下,李昪立刻明白過來,起身便走,逃過一劫。

後來又有一次,李昪從潤州趕到廣陵覲見吳王楊隆演,徐知訓在山光寺設宴招待,又想趁機害他,幸好徐知訓的弟弟徐知諫素來與李昪相善,於是徐知諫緊急通知其趕緊逃走。

徐知訓得知李昪逃走的消息之後,又急忙授劍於刁彥能,命其追趕,這位李昪的超級粉絲追上李昪之後,和偶像打了個招呼,連簽名都沒要,就返回了,向徐知訓復命稱追趕不及,算是交了差。

李昪由此又逃過一劫。

就這樣,在各位FANS的大力支持和保護之下,李昪總算是化險為夷,平安無事。

但是即使如此,徐知訓依然不會善罷甘休,因此李昪的前景似乎還是不太樂觀。

可是,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沒有多久,徐知訓就遭了報應。

李昪 畫像

03

【作死的徐衙內】

這位徐衙內為人兇狠殘暴,驕奢淫逸,人品一直存在很大的問題。

徐溫最初任命他為宣城市長(宣州刺史),徐市長一上任就開始大興土木、大肆搜刮,在宣州橫徵暴斂、胡作非為,搞得雞飛狗跳、民不聊生。

徐溫拿他沒辦法,又將其調回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干點輕鬆的活——去監督那位傀儡吳王楊隆演。

一向以太子爺自居的徐衙內,這一下就把雞毛當了令箭,對吳王楊隆演呼來喝去,百般凌辱。

這位楊隆演雖然不掌實權,只是個傀儡,但是好歹他還是名義上的吳國之主,而且楊行密縱橫江淮數十年,吳國一帶的百姓也曾受過楊氏的恩惠,因此,老百姓雖然並非真心擁戴楊隆演,但至少也不討厭他,甚至多多少少對楊氏一族也是抱有同情之心的,畢竟楊氏苦心經營三十年創下的這片基業實際上已經落入了徐氏手中。

也正是因為擔心民心向背,徐知訓的老爹徐溫才一直沒有走上前台,寧可當活曹操,供著楊隆演,也不願意正式稱帝。

而徐知訓卻沒有這樣的覺悟,為了甩甩太子爺的威風,他時不時地要訓一訓楊隆演,甚至把這位傀儡吳王當做奴僕一般使喚。

徐知訓這種把皇帝當小弟的做法,令吳國上下極為反感,其所作所為不得人心。

徐知訓對待吳王都如此刻薄,對待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這一來,就惹怒了一位好漢。

【徐衙內之死】

這位好漢就是當時的淮南名將朱瑾。

朱瑾也是唐末著名的軍閥,曾經割據一方,後來被朱溫暗算,戰敗投奔淮南,深受楊行密器重。

徐知訓少時,朱瑾還曾經教過其武藝,算起來,兩人還有師生之誼。

可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徐知訓非但不念舊情,反而處處刁難朱瑾,最終惹惱了這位黑煞星,被朱瑾略施小計予以斬殺。

朱將軍一人做事一人當,隨後亦自殺。

當時,李昪正好駐守潤州(今江蘇鎮江),聞訊後立即帶兵趕往廣陵,控制局面。

徐溫隨後從金陵趕來,處理後事。

那時,徐溫其餘的兒子年紀都不大,而李昪老成持重,治國有方,於是,徐溫便命養子李昪坐鎮廣陵,總理國政。

李昪也由此,名正言順地登上了吳國政壇的中心。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04

【吉人自有天相】

李昪鎮守廣陵之後,有了一個更加寬廣的舞台,再加上義父徐溫的大力支持,李昪終於得以放開手腳,大施仁政。

李昪內聚名士,外推恩信,簡傜薄賦,寬刑易法,吳國上下,盡得人心。

當初,徐知訓之死,令徐溫大受刺激,親生兒子實在是太不爭氣,但是孝順的義子卻如此出息,兩相比較之下,徐溫對於李昪更加器重。

公元919年,徐溫強令楊演隆即吳王位,改元武義,置百官、宗廟、社稷,皆用天子禮儀,除了名頭之外,與天子無異。

楊隆演拜徐溫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徐溫為東海郡王。

因此,楊隆演雖然名為吳王,實為無王,真正的實權都在徐溫手裡。

徐溫隨後又加封李昪為左僕射、參知政事,李昪從此便成為了義父最為得力的助手。

武義二年(公元920年),當了一輩子傀儡的楊隆演終於鬱悶死了,徐溫在例行嚎哭一場之後,重新搬出了一個傀儡——另立楊行密四子楊溥為吳王。

安排妥當之後,徐溫返回金陵繼續當自己的活曹操,仍令義子李昪坐鎮廣陵執掌國事。

李昪在廣陵的幾年之間,工作幹得非常出色,政績非常突出,備受士大夫的推崇,很得老百姓的稱道,正如史書所載:「溫雖遙秉大政,而吳人頗已歸昪。

這種情況,自然引起了徐溫的臣屬對於未來立儲的擔憂。

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嚴可求和行軍副使徐階都是徐溫的心腹重臣,這二位不分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時輪班倒地勸說徐溫,要徐溫把大位傳於親生兒子徐知詢。

徐溫並非不知其中的利害,可是扳著指頭一比,自己的幾個親生兒子和義子李昪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別的,再加上李昪恭順孝敬,徐溫對這個義子的感情也很深,因此,猶豫來猶豫去,徐溫始終拿不定主意。

事情一直拖到順義七年(927年),徐溫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架不住嚴可求和徐階的反覆勸說,徐溫終於準備讓親生兒子徐知詢接班,第一步就是準備將徐知詢調往廣陵,代替李昪執掌軍國大事。

李昪得知此事,看出苗頭不好,不等徐溫下令,立刻上表主動請求交出大權,出鎮外地。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老天爺再次出來幫忙。

嚴可求、徐階等人擬定的徐知詢接班計劃尚未正式實施,徐溫就恰到好處地暴病而亡,沒有了羈束且大權在握的李昪自然不會放過這天賜良機,他立刻調兵遣將,乾淨利索地將國內局勢牢牢控制,順便再把義父徐溫那串嚇死人的名頭移到了自己頭上。

從此,吳國的軍政大權就落入了李昪手中。

南唐 疆域圖

05

【南唐開國】

緊接著,李昪逼迫吳王楊溥稱帝,自己則以佐命之功拜太尉兼中書令,知內外左右事,總攬大權。

其實從李昪給自己加的這個所謂「知內外左右事」的官職名稱我們就可以看出,李昪對權力的要求很高,知內外左右事的意思,通俗一點理解,就是不管是什麼事,哪怕屁大點的事,他都要知,於是,吳國的軍國大事就被李昪完全掌握了。

李昪也就此成為了義父徐溫的事業接班人,也成為了繼徐溫之後的吳國又一個活曹操。

【從孤兒到皇帝】

然而,李昪畢竟與義父還是有區別的,徐溫是真心想當曹操,有生之年絕不登台,但是李昪卻不僅限於此,作為從最底層奮鬥出來的有志青年,李昪同志還是很要求進步的,雖然自己已經是無冕之王,雖然說皇帝只是一個名號,但是戴與不戴,那感覺畢竟還是不同的。

此後數年,李昪硬拉著那位傀儡皇帝楊溥,一步一步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公元932年,李昪讓楊溥加封自己為東海郡王;

公元935年,李昪又命令(請注意這個詞)楊溥加封自己為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加九錫,進封齊王,同時單獨劃出十個州為「齊國」封地,公然設立行政自治區,大張旗鼓地擺開了篡位的架勢。

公元936年,楊溥下詔允許李昪在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建「齊都」,稱為西都,和東都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並為吳國二都,從此,李昪同志就在自己選好的首都金陵之中,興建宮殿,預備儀冊,然後眼巴巴地等著廣陵的那位主動讓位。

然而,當慣了木偶的楊溥同志,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機械式的反應,所以腦子反應非常遲鈍,根本沒看出來李昪這一套是什麼意思,反正李昪同志要什麼東東,楊溥同志就給什麼東東,從沒有半點違拗,可就是不提主動讓位的事兒。

而在金陵的李昪也不好意思直接把楊溥趕下台,否則,給自己扣下一個逆君篡位的大帽子,再要翻身可就難了,於是,這二位就這麼耗起來了。

一晃又是一年,公元937年,李昪已經49歲「高齡」,眼見鬧也鬧得差不多了,為了實現有生之年做皇帝的夙願,李昪終於決定派人赴廣陵暗示楊溥讓位。

這次,榆木疙瘩楊溥同志終於開竅了,立刻下旨讓位,在幾次三番地痛不欲生地反覆推辭之後,李昪終於「勉強」接受,登上了皇位。

公元937年10月5日,李昪在金陵正式登基,改元升元,立國號為「齊」,兩年後改國號為「唐」,這就是後人所熟知的南唐。

李昪稱帝後恢複本姓李,尊義父徐溫為義祖,實現了義父曾經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業,李昪由此成為了南唐開國皇帝,完成了由孤兒到皇帝的華麗蛻變。

楊行密、徐溫等老一輩淮南「造反派」的勝利果實,最終被李昪獨享。

楊行密老先生若是地下有知,恐怕腸子也是要悔青的。

由於李昪長於民間,深知貧苦,因此他稱帝之後,對內休養生息,對外遣使通好,南唐在他的治理下,生產逐步發展,經濟實力逐漸上升,老百姓也過了幾年踏實的安樂日子。

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李昪病死,享年56歲,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李昪長子李璟(李煜的父親)繼位,是為南唐中主。

接下來,好戲開始上演。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歡迎關注,給你真實而有趣的歷史。

在這裡遇見最樸素的情懷

在這裡遇見最有趣的歷史

月潤江南

純歷史|新解讀|很有趣

快,關注這個號,一起漲姿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