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磚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總關情---青原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紀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盧卿卿

天玉臨江窯、彭家窯古窯遺址;文天祥、胡銓等名人的古墓葬;古村落、寺廟、府第、塔橋等各類古建築群、古碑刻;青原山凈居寺、西華山、薌城山、天馬山道佛教遺址等宗教文物;陽明書院等書院文物……青原區已公布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4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個,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名村2個,中國傳統村落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名村2個,還有古民居1000餘棟、古祠堂100多座、古牌坊10餘座、古書院及古教堂10餘所。

青原區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文物工作方針,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在留住歷史記憶、呵護精神家園的生動實踐中,走出了一條修繕保護與適度開發利用相結合之路。

堅持保護優先,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青原區按照「分清主次、分期進行」的原則,對急需搶救的舊居舊址進行保護維修。

為全面摸清文物家底,青原區強化文物普查隊伍建設,加強業務培訓,發揮各鎮、村文物協管員和鎮、村幹部的作用,到各鄉鎮、各村莊全面普查;組建了一支專家諮詢隊伍,長期邀請市文廣新(文物)局和市博物館等單位專家擔任顧問,面向基層舉辦文物保護知識講座,聘請了文物義務保護員,對全區所有的文物進行了登記、造冊和建檔,最大限度保留文物歷史風貌;以「修舊如舊」為標尺,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究實效」等措施,負責任地修繕,傳承文化遺產,讓它們在科學修繕、群眾傳承中重現風采。

以實幹促發展,在保護中開發建設

青原區發揮文物保護,特別是革命舊居舊址修繕保護的拉動效應、龍頭效應、品牌效應,將單體文物維修保護與鎮村聯動、古村落保護、紅色旅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開發等有機融合,整合交通、水利、農業、扶貧等專項資金,全面規劃,整體推進,打包用於文物保護所在村莊的綜合改造,全面提升村莊的基礎設施水平。

以革命舊居舊址維修保護為龍頭,打造東固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紀念館、陽明書院、臨江古窯4個文博展覽場館及陂下古村、渼陂古村等古村落,使之融入東固景區、富田景區、渼陂古村景區、青原山景區四大景區。

主動融入「廬陵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結合自身的文化生態空間,重點打造了「一帶兩地四區」。

「一帶」即沿富水河流域自然形成的古村落、革命舊居舊址群和文化遺產,逐漸打造成一條集「紅色歷史傳承、廬陵文化展示、綠色生態觀光」於一體的吉泰走廊城鄉統籌示範帶;「兩地」即青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基地和東固傳統造像技藝生產性保護基地;「四區」即渼陂文化生態保護小區、陂下文化生態保護小區、東固文化旅遊景區、青原山文化旅遊景區。

發揮資源優勢,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該區經過修繕、復原、宣傳等措施,逐漸樹立起一批文化品牌,成為新的文化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如對「二·七」會議舊址、誠敬堂、崇孝堂、東固平民銀行、陽明書院等經過復原、修繕,面貌煥然一新,已成為各地重要景點之一,得到了遊客的好評。

每年村民舉行的渼陂妝輦、青原喊船、東固二月二廟會等民俗節慶時,都吸引近60萬遊客前來觀看,成為青原區廬陵文化旅遊節的核心節目。

渼陂古村、陂下古村和富田鎮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東固革命根據地舊居舊址群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東固革命根據地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30條精品線路之一和100個紅色精品景區之一。

東固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和「二·七」陂頭會議舊址等重點革命舊址已列入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現場教學點和紅色旅遊主要景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