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自辯稱「很多藏品不是搶來的」,那大部分都是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自辯,說白了就是在給自己找「遮羞布」。

作者:小華妹



很長時間以來,大英博物館屢次被詬病其豐富的文物藏只不過是殖民時代的戰利。

但就在昨天,英國《衛報》報導,大英博物館發起題為「收集歷史」的月度講座,講述一些藏品流入該館的具體歷史語境,試圖為博物館藏品的來源的爭議進行自辯。



講座的組織者、大英博物館亞洲區負責人蘇什瑪強調說:「有各種歷史故事只強調殖民主義的一面,而導致一些人極為憤怒沮喪,我們正試圖平衡一下。

我們的很多藏品並非殖民所獲;歐洲人獲得的這些東西,不是每件都是搶來的。

還有大英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詭辯」到:很多人以為大英博物館不關心藏品的來源,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很多人在從事研究,「收藏過程是有各自的複雜情況的。

為了使她的言論成立,她還舉了例子:有件藏品是一位東印度公司的將軍的,肯定有人會說「那肯定是搶來的」,但實際上那個人皈依了印度教,反對歐洲對印度實行基督教化。

看似有理有據的辯解,其實是對歷史進行的強行解釋。

對此,大部分中國網友並不買帳:

網友1:大英博物館自辯,不是沒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偷來的。

網友2:殖民者以為掠奪了別人的文物,就是自己的了。

網友3:嗯,不是你們大英博物館的人去搶的。

但是這些文物是怎麼進入歐洲進入英國的呢,呵呵。

網友4:兩個強盜去搶了別人的東西,然後兩個人把東西互換,搶來的東西就神奇的變成換來的東西了。

網友5:言下之意「大部分都是」咯。

網友6:頗有「竊書不算偷」的感覺。

01

其實,早在這一次的自辯之前,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就和其他的18家西方著名博物館針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公約,發表宣言:反對把包括戰爭中用掠奪等非正常手段獲得的文物和藝術品歸還給原屬國。

大英博物館的口氣相當堅定,大致的意思是說:既然進了我家的博物館,就是我的了,豈有歸還之理。

而這一次「此地無銀三百兩」式解釋只是迫於輿論的壓力。

原來就在今年,藝術史學者艾莉斯·普羅克特舉辦了名為」不舒服的藝術(Uncomfortable Art)巡迴展覽,力圖揭露英國收藏的許多世界文化珍寶的殖民主義淵源,其中,就包括大英博物館。

這件事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礙於輿論的壓力,大英博物館不得不舉辦此次講座活動來回應普羅克特的批評。

但大英博物館這番自導自演的辯解真的很難服人,說白了就是在給自己找「遮羞布」。

02

說到這,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稱不列顛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它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和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同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共有100多個陳列室,藏品1300多萬件。

就連我們國家的故宮藏品也只有大英博物館的三分之一不到。

但這裡很多藏寶都是從殖民地掠奪來的。

據《光明日報》2009年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表明,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

而大英博物館是目前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一家博物館,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藏品多達2萬3千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後,十二生肖獸銅像、乾隆皇帝案頭愛物《女史箴圖》以及東周的青銅器虎鎣等等被洗劫攜出海外。

▲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女史箴圖》(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Bronze Zodiac Animal Heads(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

十二獸首在英法聯軍的劫掠過後流散於海外。

至今,十二獸首之中,八尊已經回家。

蛇首、羊首、雞首、狗首仍然下落不明。

▲西周青銅器虎鎣(英國海軍上校哈利·劉易斯·埃文斯在洗劫圓明園的過程中發現並掠走了虎鎣)

大英博物館光中國陳列室就占了好幾個大廳,展品從西周的青銅器,到唐朝的瓷器,明清時期的金玉製品,以及各朝各代的繪畫、刺繡、各個時期出土的文物、書畫等等,可以說不勝枚舉。

而這些都是當年英國在中國內憂外患之際,趁火打劫走的。

據統計,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裡,來自中國、印度、日本以及東南亞的國家的文物有十多萬件。

除了這些東方國家,另一個四大文明古國埃及也未能倖免。

埃及的藝術品是大英博物館最負盛名的收藏,其數量僅次於埃及博物館。

從祭司、法老到眾神,從雕像、木乃伊到鎮館之寶的石碑,大英博物館為這次文創設計祭出的文物陣容絕對稱得上豪華。

但是,這只不過是它館藏的九牛一毛。

大英博物館館藏古埃及文物7萬多件,木乃伊以及殯葬文物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英國人自己都常說:「如果是為了看木乃伊而去埃及旅遊,那就放棄吧,我們這裡比埃及陳列的文物多得多」。

著名的羅塞塔石碑、亞尼的死亡之書、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像,這些舉世聞名的精品也被英國用各種手段掠奪之去。

▲埃及羅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崙在埃及潰敗後英國獲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貴的一個,搶來的。

在大英博物館,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來自於希臘羅馬部的收藏,其中包括來自雅典的帕特農神廟的命運三女神雕像、帕特農神廟建築遺蹟,這些珍品無不令人神往。

▲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通過割地賠款獲得,希臘人目前要求歸還,但英國人不還)

這些文物本該屬於造就他們的地方,可現如今一個個文物背井離鄉,矗立在大英博物館裡,這是幾句簡單的聲明就能搪塞的嗎?

03

當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除了搶劫,也有一些藏品是當時英國人通過正當的途徑買走的——

據香港知名古董商和收藏家張宗憲出版的新書中記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維德幾乎每隔兩三年都會前往上海進貨,專挑精品官窯瓷器,出手闊綽,眼光獨到。

大維德全名珀西瓦爾·大維德(Percival David 1892年——1964年),為猶太裔英國富商,出生在印度孟買,後移居倫敦。

一生酷愛中國陶瓷藝術,也是全球知名的中國瓷器收藏家之一。



大維德一生共收藏了1700多件中國瓷器,為此,他在倫敦成立了一家小型博物館——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專門陳列自己的藏品,並對公眾開放;隨後,又將博物館無償捐贈給倫敦大學。

2007年,由於財務方面的原因,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關閉。

2009年,他的所有中國陶瓷藏品被大英博物館接管,全部永久陳列在大英博物館95號展廳。

我們尊重正當的貿易往來,只是遺恨的英國用不正當的手段掠走的那些文物。

如果說「不是所有的藏品都是搶來的」,那就把那些搶來的歸還可好?

04

2018年,英國一位歷史學家、BBC《文明》欄目主持人大衛·奧魯索佳(David Olusoga)曾提議,應當在大英博物館舉行一次兩分鐘的「超市大掃蕩」,讓各國領回自家的國寶。

如果這個提議真能實現的話,那大英博物館會出現多少閒置的展廳呢?

還有網友認真的為大英博物館提建議:

其實我是有個建議的,英國可以將各國被掠奪的文物歸還給各個國家,而其它國家可以製作一件一模一樣的物品「贈與」英國,其後可以每隔幾年可以讓其它國家的文物相互交流展示,讓各國的藝術精髓得以在人們面前展現,既豐富了各國的交流也讓人民了解對方更多的文化底蘊。

華妹覺得這個建議還不錯,你們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末代皇帝溥儀用30萬件國寶換饅頭

2000年冬天,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副館長向斯和同事一起到故宮英華殿整理宮中的舊書。在清點藏文《甘珠爾經》時,他們吃驚地發現,有幾夾藏文《甘珠爾經》,捆綁護經板的五彩織錦護帶竟被整齊地剪成一段一段,...

遺失海外的中國文物 你們何時才能「回家」

《天下鑒寶》訊:150多年來,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流失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