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古墓出土文物,有價無市,堪稱無價之寶,考古人員全樂翻了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個隸屬於南京林業大學的小山包,名字叫南大山。

由於學校宿舍不夠用,南京林業大學打算在這個小山包上蓋博士後的公寓。

動工第一天,挖掘機司機還沒挖掘上兩個來回,就發覺不對勁,下面好象挖到了什麼硬東西。

下車一看,是一塊大石碑。

不過,挖掘機的質量還是槓槓的,把那塊石碑的左上角狠狠地「咬」碎了。

挖掘機司機也是個有文化之人,他用腳抹了一下石碑,感覺上面有字,估計挖到古墓了,於是趕緊將這一情況通知了校方以及公安部門,隨即,又通知了文物部門。

很快,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就趕到現場,動用各種鍬鏟,果然發現了青色大方磚,斷定這就是一座古墓。

由是,現場迅速被用黃色帶子圍了起來,全面封鎖,不許尋常人等進入。

經過考古工作人員的進一步發掘,發現這是一座夫妻合葬雙室磚砌墓。

墓前清理出的墓誌志蓋上用篆體字刻著: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徐君敘妻恭人周氏之墓。

錦衣衛,那是明朝皇家制度下的產物,毫無疑問,這是一座明墓。

錦衣衛的「衛」,是明朝的一種軍隊編制體系,下轄約5600人,一把手稱「指揮使」,僉事相屬二把手或者三把手。

「恭人」,為明清兩代四品官員的妻子。

即這座古墓的男主人徐君敘為錦衣衛的四品高官。

錦衣衛和其他的「衛」不同,成員身份特殊,大多是皇帝直系親屬、世家子弟或是親信。

巧的是,這個徐君敘及周氏墓所在之處非常靠近明代開國大將徐達的家族墓,極有可能是徐達後人。

考古人員對墓志銘上面的文字進行了逐字逐字清理辨認,再結合《明史》上的記載,最終確認徐君敘就是中山王徐達的第六代孫,他的高祖父是徐達第三子、曾任中軍都督僉事的徐膺緒,他的「錦衣衛指揮僉事」屬世襲官職。

和他合葬的妻子周氏也很有來頭,周氏的祖父周瑄曾出任南京刑部尚書,是朝廷重臣,死後被朝廷追封為「太子太保」。

徐君敘與周氏聯姻,可謂「門當戶對,級別對等」。

徐君敘與周氏都是身出名門,按理說,殉葬品應該不會少。

可是,此墓飽經盜掘,已是千瘡百孔,除了兩方墓誌,幾無它物。

考古人員不死心,又來來回回、反反覆復地進行清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發掘工作進行的第三天,終於在周氏墓室里掘出了一件藍釉梅瓶。

在場的人看到這個梅瓶,眼全亮了。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有一本小說,名叫《金瓶梅》。

按照魯迅先生的解釋,是因為書中主要寫了潘金蓮、李瓶兒、春梅三人,所以起了這個書名。

胡適先生卻認為,書名有「金色的梅瓶中插著梅花」的寓意。

也就是說,所謂梅瓶,很多人聽說過,卻沒有見過。

梅瓶屬青花瓷器,瓶體修長,造型挺秀、俏麗,口徑人,人們以梅之瘦骨喻其,故稱梅瓶,其主要用途是盛酒,最早出現在唐代,流行於宋、元、明之際。

元明交替年間的燒製品為最佳。

朱元璋於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占領南京後,為獎賞將士、激勵士氣,專門授意屬下在景德鎮製作了一系列青花梅瓶,遍獎功臣。

1949年,生於南京江寧區東善橋盜墓世家的康永海曾鑽入江寧觀音山的沐英墓,砸開沐英的棺材,偷走了朱元璋賞賜給沐英的大梅瓶。

該梅瓶瓶身繪製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典故,故稱「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為一級國寶,價值以億計數,在世上輾轉流傳,後被收藏入南京市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稱中國瓷器三絕之一。

康永海則被公安機關押到其家鄉東善橋進行公審,並當場執行槍決。

周氏墓室里這件藍釉梅瓶會不會是與沐英並列開國功臣的徐達傳給子孫的呢?如果是,價值當不在「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之下。

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抱著這件藍釉梅瓶,護送回南京市博物館。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器高45厘米、口徑5.5厘米、腹徑28.5厘米、底徑16.5厘米;周氏墓室釉藍梅瓶器高26.7厘米,口徑4.4厘米,腹徑15.6厘米,底徑10厘米,二者並非同一量級。

但是,專家斷言,周氏墓室釉藍梅瓶仍是稀世珍寶,根據現在的市場行情來看,估值仍在億以上。

不過,對這類文物珍品來說,永遠是有價無市,或者,稱之為無價之寶才更為合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