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日話非遺——尋找文化之源守護非遺之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民族智慧的象徵,是民族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歷代民眾生產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

社會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特別是工業化的不斷推進,機器化大生產的蓬勃發展,這些都使得農耕文明時期民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改變,這些轉變使得各族人民世代傳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存土壤,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

2017年6月10日,我們即將迎來第12個文化遺產日。

今年遺產日的主題是「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口號為「保護非遺——在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振興」「保護傳承非遺,展現生活智慧」「活力社區,活態非遺」「振興中國傳統工藝」。

為更好地迎接遺產日的到來,踐行遺產日主題精神,石景山圖書館非遺系列講座2017年第三講特別邀請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苑利先生講授《最後的堅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苑利教授把當前中國面臨的非遺保護問題歸結為三個層面: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怎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將根據遍及國內外的非遺實例,系統地梳理我國非遺概況、非遺保護歷程,對當前非遺保護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非遺保護思路。

石景山圖書館自2016年以來共舉辦系列講座活動共八講,讓非遺講堂進圖書館、進軍營、進社區、進機關,有助於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將「保護」表述為「指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力的各種措施,包括這種遺產各個方面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傳承(特別是通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和振興。

」系列講座正是宣傳、弘揚、傳承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力舉措。

系列講座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從國際國內、文化產業、具體非遺項目入手,從不同角度向民眾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姜強)

嘉賓簡介:

苑利,民俗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主任。

代表作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幹部必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中國民俗學教程》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