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千手觀音造像完成搶救性保護工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大足寶頂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13日正式竣工。
歷時近8年「閉關大修」的「千手觀音」以「全新」面容與世人見面。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竣工儀式上說,保護工程的竣工絕不是保護工作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文物部門將繼續加強遺產監測評估,持續觀測病因、病害情況,及時採取保護措施,避免遺產保護狀況惡化,把千手觀音的莊嚴和美麗傳遞給下一個800年。
記者在現場看到,800多歲的「千手觀音」主尊端坐蓮花台,全身金光熠熠,神態莊嚴雍容、容光煥發,一改往日的暗淡斑駁。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劉曙光表示,歷代修繕貼金在千手觀音主尊面部留下了多層粘貼不勻的金箔,使得千手觀音面部「浮腫」。
此次修復中揭除了「千手觀音」面部約0.3厘米厚的歷代舊金箔,所以「千手觀音」的「全新」形象其實是南宋建造之初時的本來面目。
千手觀音造像集石質、彩繪、漆層、金箔等多種材質於一身,加之受工藝疊加、環境潮濕等因素影響,形成34種複合病害。
從2008年開始,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開展了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前期勘察研究,並進行試驗性修復。
2011年4月,千手觀音造像本體修復工程正式啟動。
工程中採取了金箔層揭取回貼、風化石質加固、殘缺石質補型、彩繪清洗等多項修復保護手段。
共完成千手觀音造像830只手和227件法器的修復,修復面積達222.15平方米,使用金箔超過100萬張。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保護工程項目負責人詹長法表示,經過此次大修,千手觀音造像將至少可以延續50年的「容光」。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高7.7米、寬12.5米,開鑿於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年間,是中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
(記者周文沖、張琴、姜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