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挖到這座「黑墓」都愣住了,最後一首古詩破解了神秘墓主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盜墓賊可恨的地方實在太多,隨便就可以說三點:1、踐踏人類的道德底線;2、為個人私利盜竊屬於國家和民族的陵墓中的財物;3:讓考古學家的科考工作進行不下去。

有讀者不僅會問,盜墓賊是絕對可恨,但他們真的能阻礙考古學家的工作麼?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三國魏蜀吳,小編今天單獨說一下東吳,因為今天的這座「黑」墓,就與三國東吳的一位皇帝有關。

東吳是三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52年),共有四位皇帝,第一位皇帝就是孫權,孫權在229年(黃龍元年)建國,脫離了曹魏集團,建都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都到了建業(今南京)。

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名叫會稽王孫亮,吳國的第三位皇帝是吳景帝孫休,第四位皇帝就是歸命侯孫皓。

在歷史的典籍中,孫權葬蔣山(鐘山為蔣陵),孫亮葬在賴鄉(江蘇江寧縣)孫皓葬河南縣界,唯獨沒有孫休定陵的葬地。

那麼孫休究竟葬在了什麼地方?

1987年,一夥盜墓賊在(南京)馬鞍山西南方的宋山方向盜墓,被當地的居民舉報後,公安局趕到時,這伙盜墓賊聽到警笛聲,早就逃得沒有影子了。

專家們經過發掘,這座結構複雜的大墓終於摘下了他神秘的面紗。

這座大墓盜洞累累,很顯然早就被歷代的盜墓賊光顧多次,專家們經過仔細發掘,一共出土了30餘件青瓷器,其中一件虎首罐,兩件雞首罐,都是精美的越窯瓷器。

這三件瓷器,不僅造型優美,而且形狀碩大,非王公貴族不能使用。

再看這座陵墓,由一條甬道.一個前室、耳室兩個、橫室和一個單後室組成,長有18米,其結構複雜,規模龐大,特別是墓內的牆壁,竟全部用煙燻成了黑色——這就是傳說中的黑墓。

黑墓不僅看著更加莊嚴和肅穆,而且在傳說中,還有辟邪、納福等等的作用。

墓中還出土了不少塊龍紋大方磚,更證明了墓主人的不平凡。

三國時代,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龍是帝王的圖騰,龍紋磚的出現,說明該墓應該是帝王的陵墓。

可是拿出墓主人的一塊不會說話骨頭,恐怕誰也認不出白骨主人的名字叫什麼?想要斷定黑墓內的埋葬的主人是誰,必須要找到兩樣東西,一個是墓志銘,另外一個就是亡人的印綬或者是帶有文字記錄的器具。

因為盜墓賊的掠奪和破壞,那些能證明棺木中白骨身份的器物,已經一件沒有一件了,考古專家面對古墓中的一丁點文物,束手無策,可是文學家和詩人們卻用「曲線救國」的辦法,破解了這座古墓的秘密!

南宋史學家、考據學家胡三省曾經這樣說過:陵口「在牛渚東北邊戍守處,今考吳景帝陵,在當塗縣西北採石山,此雲亡陵口,當以此為名也。

根據胡三省的記載,可以判定這座結構複雜的地下宮殿,應該就是孫休的景陵。

接下來,明代詩人楊傑登小黃山時,他寫下了一首詩:「六龍一去杳無跡,山花野烏空相憶;翠羽嘯鞭來不來,景陵芳草年年碧」

不管是誰,只要他站在小黃山上,用詩人的眼光往下一望,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景陵」指的是景皇帝孫休的定陵。

景陵雖然疑似找到,可是基本和空墓也差不多,為了斬斷盜墓賊的黑手,只有加強對古墓的保護,不給盜墓賊以任何可乘之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位皇帝的陵墓連盜墓賊都不敢下手!

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於皇陵的挖掘一直爭議不斷。古墓是考古學家了解古代歷史最好的地方。並且能有效的保護文物不被盜墓者所偷,當時有一座古墓是周總理決定開發,由吳晗、郭沫等一堆考古學家主挖,但是卻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