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項羽以後,為何無人敢盜秦始皇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傳說有一年春天,要在渭水河祭祀,眾位臣子在祭祀地點發現河水流動聲音異常,水面卻絲毫沒有波紋。


等祭祀開始後,渭水河突然濃霧大起,久不散去,正當臣子們詫異的時候,平靜的河面突然巨浪翻滾,突然一條金龍從河中盤旋而上,捲起滿天水花。

唯獨秦始皇面不改色,巨龍盤旋之後,飛到秦王連點了三次頭而後又潛入水中,從此以後,秦始皇就自稱為「真龍天子」!

不過,這只是傳說而已,但是,秦始皇的陵墓卻實實在在與龍有關!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里是這樣記載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滿之。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也就是說,秦始皇陵地宮建築就像真正咸陽的宮殿一樣,裡面有文武百官的位置,地宮頂層砌築了眾多的寶石,代表了天上的日月星辰;地面上挖出河道灌上水銀,代表秦始皇統治的百川江河。

而且,在這珍藏了眾多見到罕見的動物青銅像及舉世少有的珍奇異寶在地宮當中,還有用傳說的人魚煉製的魚油做成的蠟燭,這種蠟燭永遠不會熄滅,使地宮常年亮如白晝。

深怕被盜的秦始皇,還在地宮內安裝了眾多的機關暗弩,將來盜墓的人射殺在墓外。

秦始皇還是秦王的時候,就讓自己的近臣聯合諸多懂得風水學的能人異士,在自己的統治的秦國大地上,尋找自己的身後之地,近臣找了很久才發現咸陽外面的驪山十分適合作這位偉大的千古帝王的墓穴。


按照《葬經》記載——陵墓必須有山有水,才能吸引真龍久住,保佑皇家龍脈代代相傳!而驪山地下有五處水源,秦始皇又在地上壘砌了五座山峰,於是成為一條五爪金龍!後來,秦始皇果然一統天下。

項羽盜掘秦始皇陵最直接的動機可能是報祖父項燕被秦人所殺之家仇,消秦滅楚之恨,藉機為天下老百姓出口惡氣。

他是不是也有貪圖墓內天價寶物的想法呢?恐怕自然會有。

關於這次行動,史書上的記載非常簡單。

除了太史公的《史記》還有《漢書·楚元王傳》(卷三十六):「項羽焚其宮室,往者咸見發掘」;《水經注·渭水》(卷十九):「項羽入關發之。

以三十萬人三十日動物不見窮。

從這些信息中可以分析出來,項羽盜秦陵時動用了自己的部隊,至少有30萬士兵參與了盜掘。

項羽進入關中地區後,派手下的「五大將」之一,九江王英布前去盜秦陵。

英布率幾十萬士兵前去掘陵。

挖了老半天,終於挖開了墓道。

但當要打開墓門時,裡面的防盜機弩萬箭齊發,好多士兵因為沒有防備,遭亂箭射殺。

隨之墓道內飛出了無數怪鳥,見人就啄,不少士兵被啄傷啄瞎。

接著又跑出好多怪獸,追吃士兵。

英布本人根本不敢進入墓道,只好向項羽作了報告。

項羽不信邪,親率士兵進入,但到了墓內他也驚呆了,原來墓內出現了關中軍事要塞圖——「函谷關」。

項羽繼續往內走,裡面冷不丁又射出一通亂箭,嚇得項羽也不敢再輕舉妄動,便退出了墓道,一把火燒了秦陵地宮。

現代的考古探測證實,秦陵確實被火焚燒過。

在秦陵目前已發掘的俑坑中,至少有三個俑坑中有大面積的焚燒痕跡,而且年代與項羽入關時間接近。

在焚燒之前,不少陶俑都被人為地砸壞了。

還有一種說法:當時項羽先派精兵挖掘秦陵,從西南和西北兩個方向挖,但挖了半個月,也沒有找到墓道。

後來出現一位老人,勸項羽不要挖了,秦始皇就是因為動用眾多人力來修墓,勞民傷財才致滅亡的,你應該吸取教訓。

項羽覺得有道理,深思後收兵。

於是秦陵的地面上留下了兩條「霸王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