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心築美古建中國」古建文物保護,在城市變遷中,留下記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一個文物古建築的存在,都是一個城市歷史記憶的符號,是城市文化發展的鏈條。

它們凝聚著人類文明的智慧,見證了這個城市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滄桑變化,也見證了社會歷史的進步。


古建築保護,始終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在如今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建築物經過不斷的改造與建設,確實出現了煥然一新的面貌,但也存在不少看似不起眼但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築被破壞甚至毀滅。

千篇一律的都市感,讓原有的文化消失了。

古建築與城鎮化並不是「魚和熊掌」,它不能也不應該成為推進城鎮化過程中一道即將消失的風景。


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應將古建築的保護與城市現代化的建設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讓整個城市形成了一種既有現代化的風氣,又不失文化底蘊的特色,從而保留城市的與眾不同。

為了能夠保留文物自身的歷史信息,同時最大程度上客觀地尊重歷史。

所有文物古建築的保護和修繕工作,都需要專業的組織機構和技術團隊

保護古建,傳承歷史!

古建中國就是這樣一群熱愛古建築,並且以傳承古建文化為己任的人,古建文物保護需要專業的隊伍,在保護中修繕、在修繕中傳承。

要說,中國古建築最少不了什麼,那一定非「」莫屬。

古人言「宅以門戶為冠帶」,門是一戶人家的吐納之所。

入必由之,出必由之」,門所象徵的是戶主的地位和資望,所記載的是歷史與文化。

民以食為天,以居為安。

居住的要素少不了門,世界再大、修身齊家,是永遠不變的起點。

門頭的精巧、門檻的高低、門楣的有無,都在無聲地陳述著這個家族的曾經。

門頭,作為主人對外的臉面,不管是源自道家的陰陽平衡,還是來自孺家的中庸之道,都把對稱之美演繹到了極致。

門楣,正門上方門框上部的橫樑。

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門之上標示門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門楣的。

哪怕你是大戶人家,富甲一方,沒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樣不能在宅門上標示門楣。

擁有門楣的家庭代表著達官顯貴,是一種地位的象徵。


想必大家都聽過「門當戶對」,雖然看似封建陳舊的觀念,但也體現出一種中國人的哲學與智慧。

所謂「門當」就是我們古代建築大門兩旁的門墩。

它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也就是你有什麼樣的身份才配用什麼樣的門當。

而"戶對"則是古代建築門楣上突出的柱形木雕,有此裝飾以表身份。

門外滄桑,門內過往。

這些歷史上留存下來的經典,以其自身之永恆性、疏世獨立性,儼然已經成為人們鬧市隱遁的精神家園。

青磚綠瓦給人以素雅,沉穩,古樸,寧靜的美感,而中國門給人莊重、威嚴、神秘、靜寂的感受。

記錄歷史,展示文化,載托靈魂,就是古建築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如今,飽含歷史韻味的中國門以及那些文化底蘊深厚的事物漸漸少了。

置身都市的人們,往往只顧一味向前奔忙,而顧不上回過頭看看身後這些逐漸遠去的歷史。

當文化記憶和文化標誌一起消失,當我們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無處尋找,我們在跨入現代化社會的同時,是否退回到了蠻荒的史前時代?

那麼,許多年後,我們該拿什麼讓後人重溫最真切的城市記憶,讓他們找到回家的路?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台。

融合建築、文化、文創三大行業,匯集「資訊、商務、文化、交流」四大服務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