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的石碑 有聲的歷史 侯曉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石碑之刻,由來已久。
它是中國古代文化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載體,沉著厚重,象山一樣雄渾,被後世人們譽為「金石之尊」。
特別是集中在西安碑林這一中華石碑中的寶庫,種類之多,數量之大,令人震撼,這其中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歷史和人文信息,也是極為寶貴的歷史文物和書法藝術珍品。
碑林藏碑雖然豐富繁多,然而有這樣兩通石碑卻令許多遊人不遠千里萬里慕名而來、聞聲而到、流連忘返、難解其謎,它就是位於陝西唐乾陵陵園的《述聖紀碑》和《無字碑》。
有句古話說得好:「江南才子北方將,陝西厚土埋皇上。
」陝西這片古老的黃土地有著母親一樣的偉岸,把周、秦、漢、唐的歷代皇帝悉數攬入懷中,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文明,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撲朔迷離的故事和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
當您驅車走過這裡,您會看到綿延不斷的古代陵墓呈現在您的面前,它就像一座座地下寶藏一樣吸引著無數人的探秘心裡。
因為人們難以理解,所以就顯得神秘;因為人們難以想像,所以就變得神奇;因為人們難以再現,所以就變得格外珍貴。
「依山為陵」是從唐太宗李世民在「封土為陵」的基礎上開創的喪葬形式,唐昭陵便是第一個成功範例。
然而緊隨其後的唐乾陵便造就了無可超越的唐代帝陵之冠,一對夫妻、兩朝帝王、樹碑立傳、雄獅守衛、天馬欲騰、蕃臣侍立、唐城格局、氣勢雄偉,加之一幅天幕的「睡美人」把乾陵神話的無可厚非,那是鬼斧神工的創意、那是自然與人文的組合、那是天人合一的展示。
古人的智慧不可想像,古人的創造不可逾越,面對歷經滄桑的歷史和遠離現代技術的社會,我們很難想像古人是如何將堅硬的石灰岩山體掏空,將偌大的寢宮修飾的金碧輝煌;如何將墓道口封閉的如此科學,歷經千餘年卻渾然不動,成為全國惟一未被盜掘的帝王陵墓;又是如何將重達百餘噸的石材完整的從山體中分離出來,精心打磨,細心雕鑿,完成了許許多多的大型石雕藝術珍品。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
」這些冰冷的石塊,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再次的打造、加工和藝術雕飾,便賦予了新的文化和生命,卓然而立,冰清玉潔,從一個無人問津的普通石頭變成了世人眼中的焦點。
這整個過程就像十月懷胎的孕婦分娩嬰兒一樣艱辛和喜悅,當孩子哇哇一聲落地時便有了生命的誕生、便有了愛的情感、便有了通天接地的靈魂。
走在長長的乾陵神道上,兩旁百餘件的石雕像一座露天石雕展覽館一樣令人目不暇及。
特別是矗立在乾陵朱雀門外那高大雄渾的雙碑赫然屹立,東邊為無字碑,西邊是述聖紀碑,兩碑遙相呼應,無出右者,這兩通石碑開創了帝王陵墓前不豎碑的先例。
述聖紀碑與無字碑形成東西相對之勢,述聖紀碑高7.53米,每邊寬1.86米,重達約90噸。
頂部為唐代典型的廡殿式建築造型,屋檐四角下各雕刻一位護法力士石像,形象微妙,動態十足。
檐雕斗拱,中間碑身為五節,下為碑座,由四塊方石拼接而成,各部分之間採用榫卯結構連接,碑座上刻有石榴紋飾和瑞獸《獬豸圖》線刻畫。
初建時建有高大的碑亭,如今已蕩然無存,只留下四角的石柱礎還能想像碑亭的規模。
這通碑與其它歷代碑不同,為方形,共七節,又稱「七節碑」。
有人說這七節是代表日、月、金、木、水、火、土這七曜的;也有人說這通碑其實是佛塔的象徵,寓意七級浮屠。
不管如何,述聖紀碑是一塊歌頌帝王的功德碑,它之所以是被稱為碑中瑰寶,是因為這通碑是由一代女皇武則天親自撰文,中宗李顯書丹,記載了大唐王朝自創建以來的一段輝煌的歷史,記錄了唐高宗的睿智聰明和文治武功。
原文46行,行約120字,共約5600字,皆楷書,且每個字筆畫間都「填以金屑」,閃閃發光,照耀陵園,彰顯了文字的精美、金石的濃郁,可以想像當年立碑時是多麼的壯觀。
歷史蒼變,歲月無痕,當唐王朝走向沒落時,盛世乾陵便遭受到歷史硝煙的不斷摧殘,後世的人們為什麼容不得前人的勞動創造,將開創世界歷史的王朝踩在沾滿糞土的腳下,正如那時的人們為了痛恨秦始皇而極力想推倒萬里長城一樣那麼富有正義感。
當高大的石碑轟然倒下之時,當巍峨的大殿剩下殘磚破瓦時,當普通老百姓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又能想些什麼?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呢?如今,金光耀眼的文字大多剝蝕,把放大鏡擺在睜大的眼睛前,還可從一些字里縫隙間看到點點用金的痕跡。
新中國建立後,政府投資整修乾陵,把倒塌了的述聖紀碑重新復位,人們驚嘆古人的智慧,他們是怎樣把如此沉重的石碑一塊一塊豎立起來。
雖然這通飽經滄桑的石碑不能展現原有的風采,但依然令觀賞者嘆服不已、拍手稱絕,我慶幸這塊石碑沒有被砸碎燒成石灰抹在我房間的牆壁上,否則那是上天的悲哀。
武則天與丈夫李治有著同生共難的情感,這種情感被人們譽為:「聖愛」。
當高宗李治離開人世時,還不忘記留下「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
」的遺詔,表現了李治對武則天治國才能的信任和愛的囑託。
同樣武則天對丈夫也是有深厚的感情,感業寺中一首《如意娘》成為最美的情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情真意切,因為思念,常把紅色看成綠色;因為思念,心神憔悴,神情恍惚;因為思念,常常以淚洗面,專情期盼。
這是武則天在表述自己對初戀情人的一往情深和切切思念,也是對自己未來命運的一種渴求、一種嚮往、一種期盼。
高宗駕崩後,武則天悲痛心碎,思緒萬千,一篇長達約5600字的美文把自己對丈夫的情感傾注的無以比擬,又命中宗李顯御筆書丹來完成了這個不朽之作,我們能不為之感動嗎?
所以,武則天還政於李家不止是為了這份情感,還有著對天下人的負責,當武則天彌留之際,遺詔曰:「遺制袝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這個決策應該是一種「天智」,我們的智慧是達不到猜想武則天的能力。
當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心慮憔悴地走完了她不可一世的坎坷人生後,依然決然地與丈夫同寢一室,共歸天堂,達到了人生的升華,創造了愛情的經典。
唐乾陵也從此成為聞名於世的一對夫妻,兩朝帝王的合葬陵。
位列述聖紀碑之東,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這通讓世人費盡所思的無字碑,它如同相伴的夫妻一樣,並立在這塊風水寶地上。
無字碑,通高8.03米,寬2.1米,厚1.49米,重約98噸。
碑頂兩側各雕刻有四條相互纏繞的螭龍垂掛,碑的兩側各刻了一幅長達4米有餘的「升龍圖」,是現存最大的線刻龍紋圖。
碑底正面線刻有「獅馬圖」等紋飾圖案,馬屈蹄悠閒,獅昂首怒目。
整碑雕刻精美、氣勢雄渾,堪稱巨製。
正是這座碑面空無一字的石碑,引發了許多人的無限遐想。
對於無字碑為什麼不刻一字,我已經無暇考慮了,因為歷代有太多的猜想,如:非碑說、遺言說、德大說、稱謂說、動盪說等等。
不管如何那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來評論,重要的是這塊有爭議的石碑已歷經風雨1300餘年。
或許站在傳統文化觀念的立場上,對武則天就是全盤的否定;或許如站在女人的立場上,她便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第一、偉大之至、書不能言的一位女神。
我沒有任何資格評價這個改朝換代的女人,不管她如何做,其結果就是一個成功者。
她把上千年的倫理敲得粉碎,她把封建男人的尊嚴剝的體無完膚;她把歷史的車輪推進的更快。
很簡單,因為武則天太優秀,在政治上,她抑制了門閥豪族的利益,獎勵農耕,廣開科舉,不拘一格選用人才,使中、小地主和黎民百姓對她感恩戴德、山呼萬歲。
她還敢給上天下詔書,在《臘月宣詔幸上苑》這首詩中寫道:「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充滿了駕馭江山的王者霸氣;在軍事上,她敢笑鬚眉,久經歷戰的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都無功而返,而她卻可以使高麗國臣服;在文學上,武則天又是一個一生都在創新、敢於標新立異的人,科舉制度的實施大大的提高選拔人才的通道。
又在她執政的十五年間,將她親自改的新字在全國範圍內都在使用,許多碑石銘文上都留有武則天新字使用的範例。
武則天的詩詞也是別具風格,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詩文著作,據統計,武則天有詩57首,有獨立成篇的文章80餘篇,絕大部分收入唐代文集中。
在藝術上,武則天的書法造詣特別高,她研習名帖,已達博採眾長,書有逸少風範。
75歲高齡的她,將一篇長達2178字的《升仙太子碑》巨幅行草作品一揮而就。
可以看出,她不是在寫字,而是在寫精神、寫思想、寫人生。
使神采與形質兼得,人格與藝術共存,成為中國婦女書碑的第一人。
宋代《宣和書譜》將其錄入卷一《歷代諸帝》排列第九位……武則天一生創造的第一太多,豈能用短短文字描述,這其中包含著多少辛酸和淚水。
碑文無慮,盡可一字不鐫;毀譽不聞,任由後人評說!
無字碑,這塊無言的答卷,至宋以後便有文人墨客不知天高地厚在上面撰刻詩文,真、草、隸、篆、行五體皆備。
其中在正中間還篆刻有一段《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的契丹文字,其內容是大金第二位皇帝金世宗完顏晟之從弟撒離喝來乾陵打獵,看到乾陵荒涼無睹,如此頹廢,便命人對乾陵進行修繕的記錄。
這篇契丹文如同一塊「表功碑」一樣深深嵌在大唐女皇的無字碑上,把這位一生都視鬚眉為無物的女人狠狠的贏了一回,這塊占有中心位置的契丹碑文也成為了大唐歷史上的一塊蒙羞布。
歷史就是這樣的捉弄人,這些契丹文幾乎已經失傳,是我國目前發現惟一的一塊契丹文字的國書,保存至今非常珍貴,文中主要記錄了金代重修乾陵陵園的情況,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無字變有字,無視便無知,自宋金後你刻、他刻,爭先恐後,這通巨製石碑也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讓人哭笑不得。
每當遊人參觀時,總會問道,這塊碑明明有字為什麼叫無字碑,講解員便會百問不厭其煩地告訴這其中的道理。
唐朝的立國治本在「貞觀」,唐朝的鼎盛繁華在「開元」,然而上乘貞觀,下啟開元的女皇時代休養生息,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側重治理,使得國家欣欣向榮,繁花似錦。
對於唐高宗的秉承父業,兢兢業業我們是無庸置疑他的孝道和治國,只是武曌太出色,他們有著志同道合的舉措,使得唐朝在這個時期國力強盛,蒸蒸日上,大大的促進了國際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武周朝代的出現,是整個唐王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
所以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政變」不能抹殺他的治世之功,武則天的「改唐為周」也不能泯滅她的治國之舉,唐玄宗雖能使大唐盛極一時,但長達八年的平叛使唐王朝從此走向了衰敗,誰得誰失,我們無從劃定。
唐朝就像歷史中的一個夢,有太多的不可想,有太多的不可思,那個夢在風雨中搖搖欲墜,最終,一代擎天的巨人覆滅了,唐朝的繁華如黃鶴杳去,化作了一絲飄渺的青煙,這股青煙的氣味還未散盡,就有大膽的官吏溫韜若無旁人的從東到西開始了瘋狂的盜掘,陵墓損毀,房屋焚燒、石雕崩裂……唐朝好像黃粱一夢,不再復返。
幸好武則天在天有靈,揮天指地,呼風喚雨,嚇走了溫韜,迷亂了黃巢,在乾陵的西北處空留下一個積滿碎石的黃巢溝,幾十萬人空手而歸。
雖然,唐朝的繁華不復存在,但唐朝的大地上遍灑了歷史文化的印記,這個印記飄過了山、飄過了水、飄到了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時常在提醒著自己,不要把最後的青煙吹盡,讓他化作一把紅紅的烙鐵,將文化的烙印深深的烙在心中。
我這時想,中華民族有著炫耀亮麗的歷史,是因為有了稱霸世界的大唐帝國;大唐有著豐富奪目的一頁,是因為上天造化了神奇的武則天。
這裡留有許多令人百思不解、神秘而又神奇的可探之謎。
當紫紅的晚霞把餘輝灑向那千年的睡美人時,回頭看一眼唐朝的天空,聽一曲唐韻胡音,把絲路花雨灑向通往天國的路,你不會不為之盡情的陶醉吧……
歷史揭秘:武則天陵墓有什麼驚人秘密?
武則天一生執政時期為長達數十年,為武周帝掌管著一代王朝,將唐朝改為大周王朝。逢武則天病逝前得以將王朝復還李氏,使唐朝復辟,最後武則天也為唐高宗的皇后身份與唐高宗同葬一墓。武則天的陵墓名字為乾陵,...
武則天陵墓暗藏玄機,動用40萬大軍盜掘陵墓,連墓道口都沒找到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混亂狀態。一個叫溫濤的軍閥,手裡握著唐代名墓的圖紙,於是包括唐太宗,昭陵在內的幾十墓群遭受空前浩劫。溫濤帶著手上幾百人對唐代古墓進行大規模挖取。獲取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