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發現漢代獨特夫妻合葬墓 「兩室一廳」還有排水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寧鄉縣大屯營鎮獅北村,考古人員從墓葬中提取出一把鐵劍。

組圖/紅網記者湯紅輝

在另一處家族墓中,出土器物較多,其中的鐵劍也保存完好。

紅網長沙4月20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 實習生 王婷)長沙寧鄉縣大屯營鎮獅北村,坐落於湘江支流靳江河上游的一個山間盆地之中。

近期,由於寧鄉花明樓、大屯營聯合集鎮項目的建設,一處大型漢代古墓群在此被發現了,考古工作者將其命名為寧鄉獅北墓群。

墓群中的幾十座墓葬埋藏著哪些秘密?4月19日,記者走進獅北村,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寧鄉縣文物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試圖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省考古所文物調查勘探管理辦公室主任何贊介紹,目前在古墓群中發現的磚室墓已達48座,土坑墓也有10餘座。

2016年4月,省考古所正式組織隊伍進場發掘。

到目前共發掘西漢中期至東漢中晚期的墓葬13座,獲取了一批珍貴的考古資料和文物。

走進發掘現場,考古工作者正在一座頗為精緻的磚室墓中進行發掘,這座結構奇妙的墓室,吸引了周邊不少村民,在圍擋外觀看。

何贊介紹,這座磚室墓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年代在東漢中晚期。

目前整座墓室的結構已經呈現出來,讓人驚嘆的是,墓室模仿墓主生前的居住環境,從墓道進入,可見一個拱形的大門,大門內是客廳,客廳之後並列有兩間房間,分屬男主人與女主人。

除了「兩室一廳」,為了防潮排水,還特別設計有一條排水溝,長達8米。

「從發掘的情況來看,該墓封門沒有採用常見的磚砌,而應是木門,這種做法比較少見。

」何贊說。

為何使用木門?考古工作者推測,應當是男女主人去世時間不同,所以採用了方便打開的木門,便於在另一個人去世後打開,將兩人合葬。

整座墓葬造型頗有特色,規格相對較高,應該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的中小地主夫婦合葬墓。

夫妻二人生前的生活情景如何?或許可以從墓室中出土的文物中窺見一斑。

甬道處隨葬有5個仿青銅器陶鼎、2個大灰陶罐、4個小灰陶罐、1個大黑陶盆、2個陶倉、1個陶灶,灶上有一小罐,可自由取放;墓葬前室發現兩把鐵劍,腐朽嚴重,三枚銅錢,推測為「五銖」。

遺憾的是,墓室頂部在當地村民建房時遭到了部分破壞。

當地政府表示,將對墓室進行復原,並結合整個古墓群的發掘成果,打造成一處文化園,成為當地的景點。

東漢時當地或有居民點

在已經發掘的墓葬中,還有一些家族墓地,其中一處為三座土坑墓並排分布,大小及形制結構大體相同,據當地村民介紹,其上原來有一個大的封土堆,很有可能為一處家族墓地。

目前已出土了較多的器物,包括陶鼎、陶壺、陶灶、鐵劍、銅錢等,推測墓主為有一定級別的武士或軍人家庭。

此外,還發現了一批封土堆保存完好的墓葬。

何贊介紹,獅北墓群保存較為完好的圓形封土堆有7座,最大的直徑15米、高3米。

「這批圓形封土堆歷經千年依然保存較為完好,這是東漢時期墳丘形制從西漢時期流行的方墳逐漸過渡到圓墳的實證。

在整個古墓群中,雖然有部分墓葬於近現代被盜掘,但出土文物仍然眾多。

13座墓葬中仍出土器物150餘件,有鼎、罐、壺、鍅、盒、缽、盆、盞、燈、倉、井、豬圈、雞圈、灶、刀、劍、斧、鏡、帶鉤、璧等,質地可分為陶器、硬陶器、銅器、鐵器、滑石器等。

墓群距靳江河僅500米左右,何贊推測,西漢至東漢時期靳江河邊分布居住點。

「後期我們會做相關的文物調查勘探工作。

省考古所所長郭偉民介紹,從眾多的出土文物和整個墓群的發掘情況來看,南方已經比較富饒,普通民眾也逐漸富裕起來,當時長沙地區的經濟文化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

接下來獅北墓群的考古發掘工作仍將繼續,還有幾十座埋藏千年的漢代古墓葬等待發掘。

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陳遠平表示,獅北墓群的發掘具有重要的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