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考古發現周代封國 出土各類珍貴文物300餘件(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發掘現場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自今年2月以來,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市、縣相關單位聯合組成考古隊,對位於我省澄城縣境內的劉家窪墓地進行了全面勘探與搶救性發掘,同時對墓地所在的魯家河流域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古調查,發現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夯土牆、壕溝、陶窯與灰坑等豐富遺蹟,以及鑄銅陶范、大量板瓦建材與青銅器、金器、玉器、鐵器等數百件珍貴而重要的文物,一個淹沒千年的周代封國由之重見天日。

發現高等級貴族大墓 墓主人應為諸侯國國君與夫人級別

劉家窪墓地位於我省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西的魯家河東岸塬邊,鄰溝而居,北距黃龍山約10公里。

該墓地是去年底因被盜而發現的,根據追繳文物判斷,是一處等級較高的春秋時期的墓地。

經鑽探,確認墓地範圍南北長約110米,東西寬約70米,總面積約7700平方米。

共發現墓葬56座、車馬坑2座、馬坑1座。

墓室

出土文物

「其中最為引人矚目是,發現了2座帶兩條墓道的『中』字型大墓(編號M1與M2),南北向,東西並排分布。

發掘顯示M1南北總長64米,長方形墓室南北口長11米、東西寬10米、深度約12米。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孫占偉說,M2與M1平面形制相同,南北總長相當,墓室深度相等;但墓室規模略小,墓道寬僅僅是M1墓道的一半,約4米左右。

兩座大墓特別是M1,規模宏大,頗有王者之勢。

僅就墓室大小而言,僅次於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M2與M3,也比洛陽發現被認為可能是周平王墓的「亞」字型大墓墓室大。

據此推斷,劉家窪大墓墓主人身份應為諸侯國國君與夫人級別。

其餘墓葬皆為南北向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與大墓墓向一致。

墓口面積10平方米以上的墓有21座,其中5座墓口面積超過了20平方米。

根據以往考古發現可知,這些墓墓主人的身份相當於卿大夫或士一級的貴族。

出土各類珍貴文物300餘件(組)

「從今年4月份開始考古隊採取『探方式』的發掘方法對墓地進行全面發掘。

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19座中小型墓的清理。

從整體上看,4座遭到盜擾,15座保存完好。

共出土銅、金、鐵、石、玉、陶、料珠、漆木等各類材質的文物300餘件(組)。

」據考古專家介紹,這些出土文物中,大部分為青銅器,主要包括青銅禮器、車馬器、兵器三大類。

禮器有食器的鼎、簋、甗,水器的盤、匜,及酒器的方壺。

器物風格無論是形制,還是紋飾,都具有典型周系特點,而與秦式銅器有別。

車馬器數量最多,共50與件(組),包括常見的馬銜、鑣、鑾鈴、車衡飾、車轄、軎等;兵器有戈、矛、甲冑、鏃、鍚等。

除此之外,規模較大的墓葬還普遍出土有喪葬用器的銅翣(由銅魚、銅鈴、陶珠(石貝)組成的棺飾件),尤其是用翣,是該墓地隨葬用器的一個顯著特點。

就文化屬性而言,墓地出土的銅器文化風格以周文化為主。

出土金器

青銅器

石磬

車馬器

漆盒

「其它類文物數量與器類,不及銅器那麼豐富,但卻不乏精美或價值重要者。

」據考古專家介紹,玉石器以圭和玦最常見,而在編號為M10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漆盒,圓角方形,器形基本完整,黑色髹漆上繪以紅色雲雷紋,在北方地區墓葬能發現如此好的漆器,是非常難得的。

尤其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金器與鐵器的發現,金器共7件,包括出自大墓盜洞的1件虎形牌飾與2件牛首銜環飾,及其它素麵環與螺旋形金耳環。

尤其是小墓出土螺旋形金耳環,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它的發現對於探討春秋時期關中與北方之間文化交流、族群互動、交融無疑提供了新的證據。

另外,在編號為M49的墓葬中出土了一銅柄鐵劍,這是中原地區出土的又一件年代最早的鐵器,對於探討中國冶鐵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資料。

除了發掘所獲之外,目前該墓地已追繳的被盜文物多達402件(組)。

這些追繳的文物也以銅器為最多,其中的兩件龍紋大壺,器呈橢方形,通高達60餘厘米,是目前陝西地區同時期體量最大者,可謂這一時期青銅器的精彩代表。

另外一套10件石罄,其中的9件形似動物,形制特殊,為以往所不見,豐富了石罄形制的資料。

調查發現面積達10餘萬平方米的「居住區」

在墓地北側700米處,魯家河兩條支溝間的溝梁兩側及上部台塬相接部分,勘查發現長達500多米的斷續相連的夯土牆,在此溝梁的下端,發現一段寬12米南北向壕溝,夯土牆與壕溝大致將整個溝梁合圍構成一個相對封閉區域,總面積10餘萬平方米,應為當時人們生活的「居住區」。

其內採集到陶鬲、盆、罐、豆、三足瓮和板瓦等殘片,勘探發現有大量灰坑和板瓦建材堆。

據採集標本特徵判斷,年代為春秋早期前後。

特別重要的是,還採集到一塊陶范殘塊。

夯土牆

考古現場

「墓地與居址空間上相鄰或靠近分布,年代上接近,功能上互補,等級上匹配,當為同一聚落的不同構成部分。

以大、中型墓為主的墓地,應是包括最高統治者在內聚落統治階層的一處公共墓地。

」考古專家據此分析,由居址與墓地共同構成的這一聚落,跨魯家河兩岸分布,居於東西橫亘的黃龍山前,總面積約近3平方公里。

雖然目前尚未出土直接文字證據,加上沒有文獻記載,還無法對墓地及其代表魯家河春秋聚落的性質做出準確判斷,但初步認定,這裡是春秋時期某一周系貴族的封國或采邑(賜給親信、貴族、臣屬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農民)。

劉家窪墓地的發現與發掘,不僅增添了考古工作者對關中東部周代遺存的了解,也有助於周代采邑封國的城邑形態、居葬模式、生業方式、社會組織等問題的深入探討。

也正是這一發現,加上以往的考古線索,使考古工作者初步認識到:在關中東部特別是渭北台塬區,沿洛河與黃河的支流上可能分布著多個周代小封國或貴族采邑。

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持續開展,有關關中東部周代文化、聚落與社會認識將會更加深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陝西發現春秋時期周系墓葬

出土珍貴文物300餘件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唐芊爾12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陝西澄城發現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在考古勘探中,工作人員發掘了夯土牆、壕溝...

澄城劉家窪村發現周代封國采邑

12月12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澄城縣劉家窪村發現周代封國采邑。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劉家窪墓地為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劉家窪墓地位於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西的魯家河東...

陝西發現約2700年前春秋時期周代封國遺蹟

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澄城縣發現較完整的墓葬、夯土牆、壕溝、陶窯與灰坑等遺蹟,已確定是距今約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周代封國遺址。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孫占偉介紹...

陝西境內規模最大春秋時期周系墓葬重見天日

據悉12月12日,考古隊對位於陝西省澄城縣境內的劉家窪墓地進行了全面勘探與搶救性發掘,同時對墓地所在的魯家河流域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古調查,發現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出土了大量青銅器、...

陝西澄城劉家窪墓發掘出春秋稀世珍寶!

陝西省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地處黃龍山南約10公里,是溝通關中乃至中原與北方的洛河通道,是宗周與晉地交通來往的要道,也是秦晉春秋爭鋒之地。劉家窪墓地去因2016年年底被盜而被發掘,在其西北魯家河...

整片遺存是一處 周代封國 或高級貴族的封地

本報訊 此次考古調查,專家們還發現了夯土牆、陶范、陶窯、板瓦建材等與墓地相匹配的居址遺存。在劉家窪墓地北側700米處,魯家河兩條支溝間的溝梁兩側及上部台塬相接部分,勘查發現長達500多米的斷續相...

神奇的「考古摩斯密碼」 發掘千年周代封國

去年年底,陝西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西的魯家河東岸塬邊,當地的村民發現,在田野地頭,不時有深洞出現,村民把這一情況反映給公安機關。聯想到最近接連發生轄區的文物案件,公安機關會同考古部門一起對這片...

陝西發現約2700年前周代封國遺蹟

新華社西安12月19日電(記者 楊一苗)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澄城縣發現較完整的墓葬、夯土牆、壕溝、陶窯與灰坑等遺蹟,已確定是距今約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周代封國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