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書法欣賞水平,就是學會欣賞王羲之,不喜歡王獻之的過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認真寫了篇《不要看蘭亭序!唐太宗教學王羲之書法的秘訣,還有一定要學兵法》後,頭條大量推薦了,但竟然創下瀏覽量新低,好在其它平台的瀏覽量不錯……研究一下,發現我的粉絲年紀太輕了,還95%是男性……怪不得我發裸女的貼子頭條不推薦瀏覽量也瘋狂都漲。

既然年輕人這麼多,老哥就倚老賣老說幾句吧:古往今來,如果我願意拜倒在一人腳下,一定是唐太宗。

N年前,學了他的兵法,我變成了比較有錢的人,所以現在有時間在這胡說八道。

書法的核心是什麼?

唐太宗厲害的地方,就是什麼事情都能抓住核心,抓住核心,一切迎刃而解。

他不但能打江山,還能搞建設……主席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

」主席打仗,普天之下沒人能比了,都如此佩服。

當然,主席也同樣是雄才偉略的人物,所以也對王羲之書法愛不釋手。

拍賣3億的王羲之《平安帖》

釋文: □□平安,修載來十餘□□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由同增概。

我一直在想唐太宗說的話:「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

吾之所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以上唐太宗的話翻譯:—現在我臨摹古人的書法,從不去學它的表面形態,只是探求它的骨力,而表面形態自然而然就具備了。

凡是我要做的事,都在事先想好如何去做,所以取得成功。

讀貼,認識王羲之的骨力與王獻之的媚

唐太宗以後都沒有人見過王羲之的字了。

大家都在摹馮承素等人寫的《蘭亭序》,而真的《蘭亭序》根本就不可能是這樣子的。

本文收幾篇非常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唐人雙鉤填廓摹本)。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王羲之的字有骨力,人書俱老。

我理解骨力,如同在沙上寫字。

王獻之《新婦地黃湯帖》

我們總說二王。

事實上,王羲之與王獻之區別非常大啊:仔細看,王獻之的字花里胡俏的東西很多,八面出鋒什麼的……當然,很多人非常欣賞這些。

提高欣賞水平,就是學會欣賞王羲之,不喜歡王獻之的過程

王羲之《何如帖》是相對少見的去肉存骨型作品

釋文: 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唐太宗是收藏最多王羲之真跡的人。

研究王羲之非常深入,甚至寫出《王羲之傳論》。

他認為,王羲之的字最有骨力,曠觀古今,堪稱盡善盡美;而王獻之的字很媚!不入流。

都說王獻之「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不比不知道啊。

性格問題吧,王獻之寫不出王羲之的「骨力」,沒有「真力彌滿,萬象在旁」的充盈氣場。

《喪亂》為代表的骨肉停勻型作品

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

現代也好,古時也好,相人都以骨相清奇為貴,體肥肉豐為輕,評書也同樣,骨力驚絕者方為佳書。

梁武帝云:「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奉橘》帖屬於去肉存骨型作品

釋文:奉橘三百顆(帖作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奉橘帖》在唐代就很有名,詩人韋應物:「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

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用的就是這件書跡的典故。

異常突出骨力因素,仿佛是在用刀鋒將點畫從肉身中凌空剔出其最本質的存在,卻又一絲也不顯得枯乾僵硬。

王獻之《洛神賦》

《洛神賦》是曹植的作品,王獻之的小楷書法代表作。

比較曹操與曹植的詩,你就知道王羲之與王獻之的差距了。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植: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都說喝酒,不在一個級別啊!曹操詩有骨力,曹植「八面出鋒」,有不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之類的好句子,但少了曹操的蒼涼大氣。

王羲之《二謝帖》

釋文:二謝面未? 比面遲承良不靜。

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

前患者善。

所送議當試,尋省。

左邊劇。

王獻之《十二月割帖》

王獻之的「八面出鋒」同「一筆書」代表了筆法的兩個極端:「一筆書」是平緩的流水潺湲,「八面出鋒」是激烈的起伏波盪;「一筆書」的節奏一以貫之,「八面出鋒」的節奏迷離錯綜;「一筆書」簡之又簡,乃至於無鋒,「八面出鋒」繁之又繁,花枝招展,「亂花漸欲迷人眼」,鋒勢炫麗得過了頭。

王羲之《頻有哀禍》骨肉停勻型作品

慢慢欣賞,多看多對比。

我的觀點,提高書法欣賞水平,就是學會欣賞王羲之,不喜歡王獻之的過程

王獻之《中秋貼》

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王羲之《集王聖教序》

王羲之的帖很多,發了篇《趙孟頫柳公權董其昌啟功鄭板橋歐陽詢都摹蘭亭序,王羲之看著笑了》,還好多人收藏,都說了,傳世諸本《蘭亭》,尤其是最著名的神龍《蘭亭》,用筆圓熟姿媚,卻單單缺了王羲之書法標誌性的「骨法用筆」,正乃「遒麗居優,骨力將劣」,在筆意方面與王羲之書法原貌的距離較之《集王聖教序》可是遠得多了。

一定要學習《蘭亭》,學趙孟頫的吧

我想是給教師先生誤導了吧。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蘭亭》沒有真跡。

趙孟頫《蘭亭序》火燒版

趙孟頫有六種《蘭亭序》,他大王、小王都學了,書法里總有小王的影子。

提高書法欣賞水平,就是學會欣賞王羲之,不喜歡王獻之的過程……哈哈。

水竹堂的觀點:

本堂的觀點這刀有關,這是一幅9秒內畫出的刀,因為快,所以鋒芒畢露!

子洛詩:刀,快意江湖快意剽!鋒芒畢,侘寂醉魂銷。

觀點一:更喜歡草書,因為草書里有不羈的靈魂!草書一定要寫得快看得才痛快!不快寫怎麼叫草書呢?

觀點二:欣賞侘寂美學,並認為侘寂美是中國的文化(八大山人的畫是侘寂美的顛峰)。

極簡,就是為了快!

觀點三:好詩得有意境(情緒畫面);好畫要能讓人想起詩;但書法要遵守傳統,能表現自己性情,主張真跡與並書(作者寫自己的詩文),反對丑書。

喜歡我觀點的朋友加我同名公號「水竹堂」,我收集自己收藏率高的微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