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芒碭山,體驗漢文化的神奇博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芒碭山漢文化景區位於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的永城市芒碭山,是國家「AAAA」級漢文化旅遊旅遊景區。

在蒼茫的豫東平原上,這惟一的山群,猶如凌空落地的「仙女」,清麗脫俗、風姿綽約,美麗動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芒碭山雖不大,但它和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名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猶如一幅歷史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又似矗立於千里平疇上的一座豐牌,處處鑲嵌著美麗動人的故事。

眾多的歷史名人給芒碭山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旅遊資源,這裡有孔子演禮的文聖園,有堪稱天下奇觀的漢高祖斬蛇碑,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

尤其是規模宏大的西漢梁國地下宮殿,被專家學者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其中出土的金縷玉衣曾作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展出,出土的四神壁畫,歷經二千多年仍色彩艷麗。

這裡有天下第一奇觀—漢高祖劉邦斬蛇碑靈光幻影、中國最早的座便廁所與冰櫃、亞洲最高帝王銅像—劉邦像等。

梁孝王陵

梁孝王劉武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漢文帝劉恆之子,景帝劉啟的同母弟。

梁孝王陵位於芒碭山之保安山南峰,北峰為劉武夫人李王后地宮,屬於夫妻「同墳異穴」合葬地下宮殿。

梁孝王陵全長96米,最寬處32米,面積約700平方米。

在陵墓下方原建有巍峨壯觀的寢園一座,毀於西漢末年,寢園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南北長110米,東西寬60米,面積6600平方米,主要建築基址有前庭、照壁牆、寢殿、便殿、庖廚、迴廊等組成。

於1992年9月——1994年7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對基址進行發掘清理,1994年被評為「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梁孝王王后陵——中國最大的石室地下宮殿

這裡有中國最早的坐便廁所、千年冰櫃、千古愛情見證相思道、地宮內落差9.9米一線天奇觀。

梁孝王王后陵位於芒碭山之保安山北峰,坐西面東,南距梁孝王陵約200米。

該地宮規模宏大,結構複雜,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大崖洞墓,大於北京十三陵兩倍之多,被專家讚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

王后陵有東西兩個墓門,地宮穿透整個山體,地宮內共有三段甬道、兩個主室、前庭、車馬室、甬道、東宮、西宮、棺床室、迴廊、貯冰室、浴室、廁所、排水系統組成,共有三十四個貯藏室,全長210米,最寬處72.6米,室內最高處4.4米,最高落差17米,總面積1600多平方米,容積6500立方米。

地宮中遺存有我國最早的冰櫃、坐便廁所、壁櫃以及「一線天」奇觀。

特別是地宮墓道和甬道全部用每塊重約1噸左右的塞石封堵,在近3000塊塞石上均刻有文字,有編制嚴格的石塊編號、有確定該石所在位置的排序、有干支記時、工匠姓氏、塞石尺寸、施工次序、宮室方位等詳細內容,是一部非常珍貴的漢代石刻方字書庫。

梁共王陵——中華壁畫奇葩「敦煌前之敦煌」

梁共王陵於被評為「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屬於大型崖洞墓,座東面西,系人工在堅硬的岩石中開鑿而成,全地宮由墓道、甬道、主室、武庫、倉屋、衣物存放室、皰廚、沐浴室、廁間、貨幣貯藏室、巷道及排水系統組成,長約70餘米,總面積383平方米,經專家考證,該地宮主人為梁孝王劉武的長子梁共王劉買,距今已2100多年。

發掘過程中在墓道和地宮中出土了大量的車馬器、陶俑、兵器以及重約5.5噸,225萬枚銅錢、座便廁所、「東方維納斯」之稱的侍女俑等一大批珍貴文物。

另外在地宮前廳遺存了一幅讓中國文物、考古、歷史、美術學界的專家學者為之震驚的國寶級文物——《四神雲氣圖》:這幅近30平方米的西漢彩繪壁畫,主要內容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靈芝及雲氣紋等組成的圖案。

整副壁畫簡約抽象,充滿流動之勢,以強烈的動感和明快的節奏形成了起伏波動的韻律美,唱響了美妙歡快的天國暢想曲。

四神雲氣圖,是一個繁盛朝代的象徵,一種社會時尚的張揚,一股泱泱漢風的揮灑。

芒山寺位於保安山南峰山頂,坐北朝南,山門內有大殿廂房。

大殿五間,重梁起架,黃綠琉璃瓦復面,單檐硬山式,系清代建築。

寺院下方為漢梁孝王陵,在漢代該寺院應為梁孝王祠廟,後稱為碧霞元君祠、泰山禪院、泰山奶奶廟。

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為碧霞元君,左為佩霞元君,右為紫霞元君,俗稱「三仙奶奶」。

山門裡,大殿前兩側各有對稱的三間廂房,有十殿閻君塑像。

另有南屋三間為勤雜僧侶住處。

自從唐代開始每年農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廟會,豫、皖、蘇、魯四省商賈雲集,好戲連台,善男信女們日夜蜂擁登山進香,最多時客流量達十萬人次。

解放後泰山奶奶廟被拆除,1992年台灣中道學苑主持真華法師捐資為家鄉重建該寺院,更名為「芒山寺」,現主持為寂明法師。

漢興園是為紀念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開創400餘年大漢王朝功績,再現明代斬蛇園勝景。

2005年復修斬蛇園,易名漢興園,意為漢朝興起的源頭、劉姓發跡之地。

景區內以繪畫、雕塑、石刻、聲光電等藝術手法集中展示劉邦反秦起義、建立大漢王朝的歷史功績。

系統展示大漢400餘年的輝煌歷史以及漢朝歷代帝王在各自歷史舞台上的是非功過。

反映大漢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農耕等對推動歷史進步的輝煌成果。

漢興園的建築風格為仿明清建築,由廣場牌坊、門廳殿、斬蛇宮、碑亭及東西廂房、線刻碑廊、主殿等部分組成。

其中最為神奇的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的漢高祖斬蛇碑。

每當夜幕降臨,燈光直射碑體,兩米多高的石碑倏忽不見,只見一尊金燦燦的帝王形象,分明欲向你走來,他頭戴皇冠,身穿龍袍,腰束玉帶,足登高靴,一手捋黑色鬍鬚,一手按貼身寶劍,極富立體感,恰似畫中人,如同當年戎馬征戰的劉邦再現。

夫子山——全國唯一以孔夫子命名的山體。

夫子山景區,位於芒碭山西北夫子山,因孔子周遊列國在此避雨而得名。

此山是全國唯一用「夫子」命名的山體。

山因人名,自古以來,到夫子山訪古探秘的人絡繹不絕,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和傳奇的故事。

夫子山景區的主要景點有文廟、觀音閣、夫子避雨處、郭塔及兩座漢墓等。

據史籍記載文廟始建於宋代,明朝曾被兵燹,清代多次維修。

文廟由大成門、啟聖殿、東西廂房組成,文廟在豫東是一處比較有名的孔子紀念地。

文廟院內有兩棵古柏和三通石碑分立兩邊,其中一棵柏樹斜依在乾隆十五年孔子第七十一代孫孔昭煥撰文的《勒石碑記》上,形成「柏抱碑」的奇觀。

文廟西側為觀音閣和夫子避雨處,據《清光緒永城縣誌》記載:夫子避雨處,為一天然半覆鍋狀石室,深6.5米,寬20米。

春秋末年即公元前495年,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去曹適宋」時途經芒碭山,天降大雨,孔子及弟子在此避雨而得名。

夫子避雨處自古為永城八大勝景之一,名曰:「石岩積翠」。

陳勝園——全國唯一留存的大澤鄉起義領袖「陳勝王陵」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歷史長河中,每一次改朝換代,總是源於農民起義。

陳勝園作為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基地,以陳勝王陵為基礎,選取了中國兩千多年來20次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農民起義事件,以史實資料為基礎,以線刻石碑為載體,為大家展現了眾多扼腕而嘆的故事。

陳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長眠芒碭山在正史多有記載,據《水經注》載:「山有陳勝墓,秦亂,首兵伐秦,費終厥謀,死葬於碭。

」 另外《史記》記載:「二世元年臘月,陳王之汝陽,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陳勝葬碭,諡日隱王,高祖時,為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到了東漢時,陳勝墓不再受到保護,北宋年間,淮南人陳綱遊歷芒碭山時已經是「狐鳴陳涉孤墳壞,金盡梁王石室空」的景象。

陳勝墓歷經2000餘年滄桑後,於1975年國家文物局撥專款修復陳勝墓,同年五月一日,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親筆為之題寫了「碑文」,2005年擴建為陳勝園景區。

其建築風格為仿秦漢建築,由門闕、山門、前殿、主殿、石碑、墓冢及東西廂房組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