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從「情報」到「利潤」,盜墓團伙是怎麼做到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財經365訊,與中國3000多年的喪葬儀式歷史比起來,盜墓歷史或許同樣悠久。

日前,陝西警方破獲盜掘西漢「鉤弋夫人」古墓案,追回1100餘件文物,共91人落網,案情之大、犯罪行為之猖獗令人咋舌,是近年來破獲的
全國重大文物犯案之一。

漢雲陵在淳化縣鐵王鎮大圪塔村,距縣城約10公里,墓主是漢昭帝生母——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短短一生悲情又傳奇

據新華社報導,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淳化縣境內的漢雲陵,是漢昭帝劉弗陵之母「鉤弋夫人」的墓地。

在史書與民間傳說中,這位漢武帝寵妃短短的一生,悲情而又傳奇。

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漢武帝劉徹到了晚年,打算立寵妃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但憂其「子少母壯」,因此處死了鉤弋夫人,也避免外戚干政。

警埋伏一年逮8集團91人落網

「鉤弋夫人」已長眠2000年,卻在去年7月被一批盜墓者所驚擾。

有民眾向公安機關舉報,稱有人在漢雲陵盜掘。

警方立即展開調查,蹲守多日後,發現一可疑車輛晝伏夜出頻繁出現,警方循線追蹤,確定了第一個犯罪組織,之後發現案情重大,淳化縣公安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經過一年多偵查,最終查獲相互交織且組織嚴密的8個盜掘古墓犯罪集團、91名嫌犯落網。

警陸續追回1100餘件涉案文物

警方在記者會現場展示被追回的文物,包括製作考究的漢代鎏金連枝銅燈、工藝精美的螭龍紋銅飾件、栩栩如生的黑陶俑等,222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在內的1100餘件涉案文物也被陸續追回,全部「上繳國家」。

陝西警方在公安部的組織指揮下,破獲盜掘西漢「鉤弋夫人」古墓案,追回1100餘件文物,共91人落網

組織環環相扣每一環都有錢賺

這一系列案件中,背後其實有著專業化、組織化的盜墓集團,甚至加上具有專業知識的文物掮客,以及高價收購文物的「收藏家」涉案。

這些人彼此勾連,成為一條完整的「文物盜、販黑色產業鏈」,在這個利益鏈中,一件文物從最初的盜掘者手中經四、五個層級轉手,最終價格可翻至百倍,每一環節都有利可圖。

盜墓的專業性、敏銳度越來越高

古墓盜掘犯罪背後往往是家族式、集團式、職業式作案,由於利潤極大,此案中就有嫌犯曾因盜墓被判刑10年,出獄後居然又重操舊業。

此外,盜墓者的專業性、敏銳度也越來越高,有人專門研究全國重要古墓葬分布,密切關注考古界動態,時常出現「考古隊前腳勘探結束,盜墓者後腳就趕到」現象。

被追回的漢代黑陶俑

「反偵查」上下層互不知道姓名

同時,盜墓者的「反偵查」意識極強,上下層之間大多單線聯繫,互不知道彼此姓名,多以綽號相稱,且時常變換手機號碼,作案時,看到外地的車牌號都會很警覺。

另外,為避免留下犯罪證據,盜墓者買賣都使用現金交易。

從苦力到販賣 盜墓者分工縝密

由此可見,盜墓其實是專業而嚴密的行動,甚至還衍生出「行業結構圖」,位於最底層的被稱為「苦力」,就是親身下到墓中盜掘的直接行為人,而他們的獲利也最低;其次是「腿子」,屬文物盜掘的「項目經理」,由他來編組人員盜墓;再往上則是更高級別的盜墓組織者或文物商販「支鍋」,最後,這些盜出的文物流向高價收購文物者「掌眼」手中。

陝西省淳化縣公安局在發布會現場展示被追回的文物

皇陵太大警難守引無人機巡查

陝西是文物大省,盜墓發生頻率較高,淳化縣公安指出,以皇陵為例,開車巡視一圈就要數小時,盜墓者往往利用時間差下手,甚至破壞監控設備。

業內人士建議,可引進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同時,也要擴大打擊下游非法文物買賣,從交易端切斷源頭。

每10座墓穴就有8座遭過劫掠

2016年中國國家文物局通報了103起墓葬被盜和文物失竊案件。

專家認為,未被發現的案件更多,中國每10座墓穴就有8座遭過劫掠。

帝王文化遺產豐富的河南、陝西和山西尤其嚴重。

「河南幾乎被挖空了」寫過多本盜墓題材的暢銷書的倪方六說。

國家文物局和公安部委託全國文物犯罪信息中心成立「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布平台」

遏止文物被盜陸創平台搜資料

為遏止文物被盜,日前「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布平台」上線,海內外公眾如果獲悉涉及被盜、遺失文物去向的有關線索,都可在平台直接舉報,目前已在19省收集2230多件信息。

從網站上看到,主頁上展示著被盜文物的照片,明確顯示文物名稱、發布編號、文物類型、年代、尺寸、質量、工藝技法、被盜詳址、被盜日期、立案單位等多項信息。

這個平台上文物的信息會上傳到國際刑警組織被盜藝術品資料庫,加強國際執法合作和海外流失文物追查工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