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了多少國寶級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多年以前河南農民耕地的時候,就能翻出來秦磚漢瓦。

」在一次海外媒體採風團前來參觀時,河南博物院的負責人一邊引導他們欣賞各個文物珍藏館的文物,一邊很形象地告訴他們:河南的地下到處是寶貝。

櫥窗里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國寶精品,加上外語解說員精闢的描述,把跟在後面的一幫大鼻子聽得目瞪口呆。

真的是這樣的嗎?

河南出土了多少國寶級文物?

河南地下到處是藏寶,這也是一個讓普通中國人都感到自豪的事實。

河南的地下文物被公認是全國第一位,已經發掘的文物也就是地上文物部分居全國第二位,館藏文物量占到全國的1/8還多。

文物界標榜的「中華第一笛」、「中華第一龍」、「中華第一劍」等都是在河南出土的。

「不同年代的國寶級文物在河南發現是正常的,」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一位專家說,「從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開始,一直到清王朝覆滅,前後4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河南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年代就長達3000年,河南的土地承載過夏、商、周、春秋、戰國、漢、唐至宋代20多個朝代的都城,文物藏量數不勝數。

有一年,河南博物院組織了一批文物去台灣展出,展品包括最早的夏王朝青銅器、陶器文物,商周的銅器和玉器,西漢梁王的「金縷玉衣」,還有盛唐武則天女皇帝的「除罪金簡」,宋代精美的汝州官窯瓷器,讓台灣同胞大呼過癮。

類似這樣的特色文物,在河南一些地方博物館也有收藏,不過堪稱國寶級的,通常會被更高一級的博物館調去珍藏。

比如三門峽虢國墓出土的「金縷玉衣」、「中華第一劍」等。

另外還有一些具有很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青銅器、玉器,比如鳳鳥紋銅盉、太子車斧、虢仲盨、獸叔盨、豐白簠等涵蓋食器、水器、酒器、樂器、武器種類的青銅器,以及禮玉、佩玉、葬玉等玉器,在地方博物館收藏得更為集中。

像禮玉中的龍紋白玉璧,是用上乘的和田白玉製成,晶瑩透潤,紋飾精緻,是先秦玉璧中的絕品。

還有罕見的大玉戈、項飾、耳飾、仿生玉佩等,動輒數百種,無論飛鳥游魚,無不栩栩如生。

在堪稱國寶級的文物中,也有一些從河南出土,被國內其他博物館輾轉收藏的精品。

新石器時代國寶

河南出土的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幾乎都是國寶,在按照編年進行篩選的時候,河南博物院的王景荃給我們推薦了部分國家一級文物。

被譽為音樂史上的奇蹟的賈湖骨笛,是用鶴類動物的尺骨鋸去兩端的關節鑽孔而成,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出土實物最多而且還能演奏的樂器實物,骨笛在八千年前已經能夠演奏七音。

賈湖遺址出土的刻符龜腹甲片,龜腹甲右側的人工契刻人眼形符號跟殷墟中發現的甲骨文文字驚人相似,對探索漢字來源提供了新資料。

另外還有在新鄭市裴李崗村出土的距今8500~7500年裴李崗文化的雙耳三足紅陶壺,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白衣彩陶缽,龍山文化遺址的磨光黑陶觚形器,以及發現於臨汝閻村遺址的仰韶文化遺址彩陶缸、瓮棺等,都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最精美的青銅器在河南

據王景荃先生介紹,因為夏商周各個朝代在河南建都的關係,目前出土的最精美的青銅器都在河南。

比如饕餮紋大方鼎、我國目前形體最大的玉璋、原始瓷尊、在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玉鉞以及綠松石嵌獸面紋銅牌飾和銅爵等,都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還有商代的「祖辛」卣,整個器物以雲雷紋為底,飾紋或鳥紋。

上腹部有豎瓦紋,提梁兩端飾獸頭,蓋內及器底均鑄 「祖辛」二字銘文。

莊重的造型配以華麗的紋飾,使整個器物充滿濃重奇詭之感。

在青銅器中知名度最高的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也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另外,還有在淅川丹江楚墓出土的雲紋路銅禁,新鄭鄭公大墓中出土的蓮鶴方壺,三門峽虢國墓出土的玉面罩和玉佩,也都是難得一見的國家一級文物。

兼容並蓄的兩漢珍藏

到了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的文物顯現出兼容並蓄的一面,比如大氣輝煌的梁王墓葬雲氣壁畫、玉舞人、石辟邪,還有東漢墓葬中發現的蹴鞠、鬥牛和嫦娥奔月壁畫等,它們為研究東漢時期中原地區民生風俗提供了線索,也讓今天的人們感受到,很多如今風行的東西其實在中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了。

還有在河南省滎陽北部鄉牛口峪出土的西漢時期雙鳥怪獸彩繪陶壺,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高45厘米,寬25厘米。

壺頭為蒜頭狀,壺體正面高浮雕一呈坐姿的怪獸。

怪獸面部肥胖,身呈人體狀,手腳均為鷹爪,雙手抱一魚。

壺兩側上下各塑二鳥,鳥首相背,長尾下垂與下部鳥首相接。

通體用紅、白、淺藍彩繪。

王景荃說,雙鳥怪獸彩繪陶壺帶有濃厚的宗教迷信色彩,這種形象可能與遠古神話傳說有關。

明代萬曆年間出土於河南省偃師縣的袁安碑,是東漢永元四年(公元92年)文物,目前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碑身殘高139厘米,寬73厘米,厚21厘米,碑中有穿孔,碑文為小篆體,計10行139字。

這塊碑文中所記錄的司徒公袁安其人其事,都跟《後漢書·袁安傳》中記載的基本相同。

隋唐榮華帝國的輝煌

在文物專家看來,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的河南,在隋唐時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也給今天的人們遺留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唐三彩、唐代佛教史跡和藝術。

比如在鄭州西郊出土的三彩孔雀形角杯,龍門奉先寺出土的如來立像,還有上世紀80年代在河南嵩山密林中發現的武則天女皇唯一的文物「除罪金簡」,都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大宋留給河南的驚艷

河南出土的鈞瓷,顯現了河南在宋代時期的製作工藝已達到頂峰。

在河南出土的文物中,常見的有白釉剔花和醬釉剔花兩種。

其中河南省湯陰縣出土的北宋白釉剔花梅瓶,整體看上去是橄欖形的,瓶子的腹部裝飾著剔花纏枝牡丹紋,肩部與腹下部刻著菊花瓣紋,在花紋處的釉是白色的,其他的部位都是露著褐色胎質。

文物專家告訴我們,在河南發掘的宋代磁州窯系中,以河南修武當陽峪窯的剔花工藝最為精湛。

另外,河南博物院還有很多各個歷史年代的館藏精品,是絕無僅有的。

比如大尊缶,是目前所知我國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稱「酒器之王」。

重600多斤的大銅缶需要十幾個人的配合才能放置到展台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就是華夏文明開源地——河南的底蘊

在《國家寶藏》2017-12-17期,大家期待已久的河南博物院終於向大家展示了其推薦的三件國之重器。身居天下之中的河南,珍藏十七萬餘件文物、見證華夏文明開源與繁盛的河南博物院推薦的三件國寶為:1...

九尾狐現身,山西博物館藏了多少國寶

山西是中原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重要政治中心,從女媧補天的太行山,到華夏文明的遺址,從唐代的木雕到北魏的石窟,從寶剎禪院到佛道聖地……五千年積澱下來的山西,是中華民族的魂。山西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