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崖城站文化長廊成為環島高鐵 亮麗人文風景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新網海南10月20日電(瓊芬)在西環鐵三亞崖城動車站,新豎起的「崖州歷史文化長廊」頗為醒目,許多旅客在長廊前駐目觀看。

記者獲悉,這是截止目前環鐵車站唯一一處展示地方歷史文化的項目,成為海南環島高鐵一道亮麗的歷史文化風景線。

據了解,這是三亞崖州區委、區政府主導,旅遊文體局主辦的項目。

文化長廊總撰稿是海南知名歷史文化學者、海南大學研究員張朔人博士。

他介紹說,該長廊共28個版塊,以正史、方誌及文人文集為依託,重點圍繞著古崖州留下歷史印跡的人物和事件。

策劃、撰稿歷時數月,文案充分體現了古崖州歷史座標。

2015年元月正式掛牌成立的崖州區,是三亞市四個市轄區之一,位於三亞市西部。

因地處古崖州州治——崖城所在地,故名。

宋開寶五年(972),振州(今三亞一帶)改為崖州,隸瓊州。

宋熙寧六年(1073),改崖州為珠崖軍。

宋政和七年(1117),改珠崖軍為吉陽軍。

明洪武二年(1369),改為崖州,清代因之。

1950年海南解放,1954年,縣治從崖城遷往三亞鎮。

歷經建置沿革變遷,至1954年止,崖城古鎮一直是歷代州治所在地。

崖州區作為歷代轄區的行政所在地,也是該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留下了厚重的歷史文化遺蹟。

該區擁有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及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有23處之多,包括崖城學宮(孔廟)、崖州故城、迎旺塔、官溝及廣濟橋、八人轎坡墓群、盛德堂、既濟亭熱水池、林纘統故居、慈禧「壽」字碑、民國騎樓建築、梅山老區革命烈士陵園等。

崖州區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兩處五A級風景名勝南山文化旅遊區和大小洞天風景區。

每年接待大量的海內外遊客。

崖州區旅遊文體局副局長張懷良表示,近年來,三亞市委、市政府,崖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花費巨資修繕、修復一批歷史文化遺蹟。

崖州作為承載海南國際旅遊島歷史文化較為集中的地區,將為海內外旅客全面展示海南獨特的歷史文化。

記者近日在崖州區看到,三亞市級保護單位盛德堂採取了舊址遺蹟保留,在鄰近新址重新原貌復建的方法,讓參觀者對盛德堂的歷史文化信息有了較為全面和完整的了解。

在即將完工的既濟亭熱水池文保點,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洗地清潔,園區新栽種了雞蛋花等多種海南特色花木。

在景區附近特地配套新建了一座公廁。

頗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崖州故城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緊張地施工中,城牆基本修復完工。

城牆底層專門開設了文物展示廳,民眾將比較全面、深入地了解崖州故城的歷史變遷。

海南西環鐵路設有崖州站,是途徑三亞的三個站點之一。

崖州區旅遊文體局副局長張懷良表示,隨著西線高鐵的開通,崖州站進出中外遊客不斷激增,崖州站成為一個與中外遊客緊密連接的經濟文化交通樞紐。

為了保護崖州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崖州人文精神,提高崖州的文化品味;同時,為了提高崖州人民對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崖州文化的凝聚力,挖掘和提升崖州旅遊文化的精髓,讓廣大居民和遊客在休閒娛樂的同時,受到崖州地方歷史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在崖州站設立的人文歷史文化長廊將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傳遞正能量的文化惠民工程。

張朔人教授表示,該文化長廊從「歷史」「人物」「旅遊」等多層面展開。

崖州故城是集儒學學宮、州公署、千戶所等機構為一體的總體建築,清隨明制。

期間,明嘉靖十九年(1540),在崖州設立「瓊崖參將」,全島軍事指揮權力南移崖城,直至明代結束。

清乾隆四年(1739),規定瓊州府同知從瓊北府城移駐崖州,至嘉慶二十年(1815)結束。

政治軍事的南移,表明崖州在海南的歷史地位。

海南八景詩寫作,與元明宗天曆二年(1329)王仕熙被貶此地有著極大的關聯。

王氏以「鰲山白雲」「鯨海西風」「邊域斜照」「水南暮雨」「稻隴眠鷗」「竹籬啼鳥」「南山秋蟾」「牧原芳草」為內容,開啟了海南八景詩之先河。

康熙十一年(1672),知州張擢士修,祀唐李德裕,宋趙鼎、胡銓,元王仕熙,明王倬的「五賢祠」,比光緒十五年(1889)雷瓊道台朱採在府城主持修建祭祀李德裕、李光、趙鼎、胡銓、李綱「五公祠」早近200年。

此外,文化長廊圍繞著「李德裕後裔化黎」「黃道婆南藝北傳」等長期以來的歷史爭論展開學術梳理,還原歷史真相。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