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南鹿邑,尋道老子故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人民日報》第七版刊登了該社記者采寫的文章《河南鹿邑:尋道老子故里》,對鹿邑縣域內部分文物古蹟進行了詳實報導,再一次有力佐證了鹿邑就是老子的出生地,鹿邑就是老子的故里!


人民日報社記者 任勝利 汪俊傑

豫東鹿邑,是「老子故里,道教祖庭」。

在這裡,人們至今稱老子為「老君爺」。

為紀念這位聖人而建的太清宮、明道宮,閱盡千年滄桑,更顯魅力無窮。

進得宮門,區內三清殿、道源碑林、老子故居、望月井、李母墓等,多個景點都有看不完的文化,說不完的故事。

鹿邑,古時稱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相傳公元前571年,老子就出生於此。

公元165年這裡就建起了老子廟,漢桓帝劉志前來「親祠」。

從魏至宋,又有7位皇帝來此朝謁。

唐玄宗是有名的崇道皇帝,他精心研究《道德經》,並作注。

立於唐天寶元年的「唐道德經注碑」,正反兩面刻的就是玄宗對《道德經》的釋文。

這塊石碑是太清宮景區現存最早的帝王御碑,雖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嚴重,但全碑風韻不減,且此碑是唐朝皇帝所立,文物價值、藝術價值極高。

唐末,太清宮毀於兵事,宋真宗年間重建,恢復了唐時規模。

史書記載:「廟貌比唐時有加」。

「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就記載了這一史實。

建於公元1014年的此碑,雖碑文已模糊,但見碑首盤龍,雕刻精細,彰顯著宋朝對老子的尊崇。

真宗皇帝還有一件作品矗立在這裡,難得一見——先天太后之贊碑。

此碑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謁太清宮時,由其親自撰文、親自書丹、親自題寫碑名,故叫三御碑。

碑文是歌頌老子母親功德的,雖歷經千年,僅蝕數字。

隨著這幾塊碑的發現,太清宮「宮摞宮」之謎被揭開。

最上層是宋真宗重修後的太清宮,再往下,是唐代基址,最下面,是漢代老子祠遺址。

雪中,太清宮愈發顯得清凈。

大殿門前的望月井至今依然清水長流。

史載,望月井每逢甲子年的農曆八月十五,風清月圓之時,天上的明月正好投影在水井中央,正應「天上月是水中月」之意境。

佇立千年古井之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老子名言,深邃博大,不可言矣。

明道宮與太清宮東西相望。

在這裡最早有座升仙台(亦稱「老君台」),傳說當年老子就是在這座老君台羽化成仙,騎青牛列入仙班。

其實,這是後人為紀念老子晚年在這裡聚徒講學而修,老子傳播天下大道,其「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貴德」等深邃思想,就是從這裡傳揚天下的。

老君台始建於兩漢時期,唐朝時以老君台為中心,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後來的建築群毀於兵火戰亂,唯老君台屹立千年。

據說,孔子最後一次拜見老子「問禮」的故事,就發生於此。

老君台正殿建在33層高台之上,正中供奉著老子塑像,象徵著老子修道悟德達到了最高層。

置身台上,仰觀老子,抱朴寧靜、清虛自然感油然生起。

來源:人民日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