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安徒生文學獎演講辭(全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面藍字 訂閱

安徒生文學獎評審委員會表示,村上春樹作品凸顯出「古典式故事與大眾性文化、日本的傳統、夢幻般的處理方式與哲學辯論的大膽融合」。

影子的意義

——村上春樹安徒生文學獎演講辭

文 | 村上春樹

譯 | 安米 An·an Bird 明天,嗯

拜讀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故事《影子》是近幾日的事。

我的丹麥語翻譯梅特霍爾姆女士向我推薦過來,並說她確信我將會發覺它的有趣之處。

若非讀了這個故事,安徒生竟然寫過這樣一個故事的事我便無從得知。

讀完《影子》的日文譯本,其中的情節令我感到激烈而驚駭。

在日本,安徒生是作為專為孩童寫作童話故事的作家而廣為人知。

因而,對於他所寫的如此陰暗、絕望的幻想作品,我無比震驚。

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即他為何會感到有寫下這樣一個故事的必要性呢?

故事是從一個年輕有為的學者開始的。

他離開自己北國的故鄉,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旅途。

在旅行中,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他的影子丟了。

遇到這樣的事,毫無疑問,他感到困惑又沮喪。

但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再創造一個影子,然後安全地回家。

後來,走失的影子回來並且找到了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影子有了他自己獨立的人格,它充滿了人性的智慧並熱衷於人類的權勢。

不僅如此,它的社交能力和經濟水平也遠遠超過了他。

這樣會產生一個很可怕的事實。

換言之,他們已經交換了彼此。

影子成了主人,而主人成了影子的附庸。

在那裡,影子與公主成就了愛情,並且順理成章地成了國王。

但是終究是個影子。

他要把知道這個秘密的人除掉。

於是,在一場精心的「意外」中,主人去世了。

這個秘密也終於成了歷史的塵埃。

影子活了下來,並且經歷了他作為國王的波瀾壯闊的一生。

我不知道安徒生先生的這篇童話是寫給誰的。

但我從中還是剖析出了他作為一名童話作家的格調。

他是如何放棄為之奉獻至今的兒童神話而轉為成人寓言,並且試圖作為一個自由人來暢所欲言。

至此,我想談談我自己。

我寫小說是一向不寫提綱的。

我更傾向於那種靈光一閃的激情創作,小說的出發點往往是一個偶然的想法或單一場景。

每當我提起筆,這想法和場景就不自覺地流淌出來,絲毫不經過大腦的思考。

或者說,我認為我的作品是通過指尖穿越來完成的處理加工,一直以來,我更看重這種靈感迸發的創作而不是自我意識的復甦。

所以,在寫小說時我並不知道故事後續將如何發展,也不知道它會怎麼結尾。

作為作家,我見證了故事的發展過程。

於我而言,創作小說的過程亦是發現之旅,如同聽故事時的孩童渴望知道故事的發展情節一般,我在寫作時也有完全相似的心情。

安徒生寫作是為了「發現」某種東西,這便是我閱讀《影子》時的第一印象了。

同樣的,我不認為他在開始時就知道故事將會怎麼結尾。

我感覺他是在有了影子會離開人自身這一想法之後,以此為起點來創作故事的。

與此同時,他也不清楚故事將如何結尾。

現如今,大多數的評論家和相當數量的讀者往往會分析式的來閱讀小說,在學校和社會所接受的教育使他們認為那是正確的閱讀方法。

在對文本進行分析和評論時,他們採用學術角度、社會學角度亦或是心理學分析的角度。

問題在於,如果作家以分析式的方法構造故事,那故事原有的活力便會蕩然無存,作家與讀者之間的情感共鳴也會被抹殺。

我們屢見不鮮的是,評論家們所大肆追捧的作品往往不會特別受到讀者的青睞,在許多情況下,這些評論家們認為頗具分析性的作品並不能取得讀者自然而然的共鳴之情。

在安徒生的《影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自我發現式寫作極力甩開單純分析式寫作的痕跡。

對安徒生而言,這不是輕鬆之旅,這意味著他要探索和考察他自己不為人知的那一面,這本該是他避免想要審視的。

然而,作為一個忠實而坦率的作家,即使身處混亂中,他也直面其影子,並且義無反顧的穩步向前。

當我自己創作小說時,當我需要穿越敘述的黑暗隧道時,我在視覺上遇到了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自己。

無疑,這是我的影子。

我所需要做的,就是盡我可能地去準確地、坦率地描述這個影子。

不是選擇視而不見;不是從邏輯上分析它;而是把它視為完整自己的一部分去接受它。

儘管這樣做不會讓影子失掉它的力量。

你必須吸收你的影子,在不失去你作為一個人的前提下,視它為你的一部分。

這個過程你將會和你的讀者一併體驗。

這也將會是你們產生共鳴的過程。

這是一個小說家身兼的重要角色之一。

不論是生活在19世紀的安徒生,還是生活在21世紀當代的我們,都需在必要的時候面對自己的影子,直面它們,有時甚至要和它們共處。

當然,這不是簡單的事。

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勇氣。

有時候危險在滋長。

但是如果人類完全屏蔽忽視影子,那麼人們無法獲得真正的成長和成熟。

最壞的情況,如「影子」故事裡所描述的,人們被自己的影子所摧毀。

這個故事的隱喻不只限於個人體驗,同樣對於社會和國家也需採取同樣的態度和行動。

正如所有的人都有影子,有明亮、閃亮的一面,就會相對地有一個平衡的黑暗面。

如果一件事有積極的一面,那麼肯定也對應著有那一負面的背面。

時常,我們的注意點常傾向於避免直視影子,屏蔽那些負面的部分。

或者,試圖強行消除那些負面。

因為人們總是想去儘可能地避免看到他們自身的黑暗的一面,他們負面的品質。

但,為了使雕像顯得更加真實和立體,你需要應用光影;除去了光影效果,剩下的只會是一個平面的幻影、錯覺。

不產生影子的光不會是真正的光。

不管我們為防止入侵者而建造的牆有多高,不管我們以何種方式排除異族,不管我們如何為符合自身利益而改寫歷史,我們最終換來的只會是損壞和傷害自己。

你必須耐心地學會和你的影子共存共處,並警惕地仔細觀察影子。

有時,在那些黑暗的隧道里,你必須直面你的陰暗面。

因為如果不這樣,不久,你的影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強,而它終究會在某一天來到你門前,叩擊著,低聲說:「我,回來了。

傑出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

而其中的內涵將超越時間和文化差異。

(本文版權屬於作者,根據村上英文講稿翻譯,僅供學習研究之用,禁止商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 藝 連 萌——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好物推薦

——————

《當泰戈爾遇見梵谷》主題筆記本

▼▼▼筆記本已在森林工坊上架,如需購買,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行選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