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申遺成功當「政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52處。
對此,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不要把申遺成功作為「政績」。
(7月9日新華社,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28518)
從我國擁有首批世界遺產,到現在已經30年了。
30年來,憑藉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發展所形成的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特徵鮮明、分布寬廣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各地的努力,我國世界遺產數量在世界上已經居於領先地位。
如何看待申遺成功,劉玉珠局長的表態,傳遞出了一系列的明確信號。
不把申遺成功當「政績」,就是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到申遺成功後的管理、保護和傳承上。
申遺成功當然值得高興和慶祝,但理性的說,申遺結果並不能作為終極追求。
她只是表明,對這些文化遺產的價值及其管理、保護和傳承得到了世界認可的標準。
因此,不斷加強能力建設,積極吸收國際理念,學習各國成功經驗,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是這些遺產所在地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這個角度來看,申遺成功意味著這些地方的責任義務更重。
不把申遺成功當「政績」,就是要讓更多人感觸這些文化遺產。
不能否認,申遺成功是一塊金字招牌,對於提升地方的整體旅遊形象,拉動地方的旅遊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這也是一些地方熱衷申遺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這樣的想法並非就是過錯,他可以增強地方增強保護文化遺產的動力。
但是,只把申遺成功當成搖錢樹、聚寶盆,卻是錯誤的。
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給後人寶貴的財富,是地方珍貴記憶的保存,能夠提升所在地方及民族的認同感、凝聚力。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能夠增進世界人民對中華民族的了解和信任,推動各國各地區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
因此,在保護和傳承好的同時,讓更多今天的人以及後人能夠欣賞、感觸這些文化遺產,共享這筆財富,是世界文化遺產的責任和義務。
隨著申遺工作要求日益嚴苛,世界遺產委員對各國世界遺產申報數量的限制,申遺之路將會越來越艱難。
這對於還在準備申遺的地方來說,是個壞消息。
但仔細想來,申遺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保護文化遺產的標準,照著這個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切實把文化遺產工作做實做好,做出更高水平,那不也同樣是無冕之王嗎?
不把申遺成功當「政績」,也不把申遺當成惟一追求,切實把歷史留給我們的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才是惟一正確的方向。
申遺,只是一次考核而已,這是我們應有的正確態度。
關育兵
辛識平:勿忘申遺的「初心」與「遠方」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題:勿忘申遺的「初心」與「遠方」辛識平【學習進行時】日前,中國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嶼雙雙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2處,名列世界第二。今年正值我國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