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發現大型唐陵建築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科學報西安2月5日電(記者陸航)2月5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持續勘探發掘,考古人員在唐代宗李豫元陵發現了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唐代陵園下宮建築基址,對研究、復原唐代的宮殿建築具有重要意義。

位於陝西富平縣莊裡鎮的唐代宗元陵,依山為陵,陵園呈長方形,周長達20公里。

主持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田有前告訴記者,近年來陝西加強了唐代帝陵考古工作,包括陵牆、下宮、司馬道、石刻、窯址等文物信息日趨豐富,唐代宗元陵發現的神道石刻和下宮建築基址,是唐代帝陵保護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此次發現的下宮建築基址,位於元陵所在的元陵堡村東北約650米。

發掘前遺址地面堆積的瓦礫厚1—2.5米,足見建築體量之大。

目前發掘的1號建築基址呈長方形,儘管西部被現代水渠破壞,但東西殘存長度仍有28米,南北進深約25米,現場清理出了大量的瓦當、筒瓦、柱礎石等建築材料。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博介紹,經復原發現,這座建築由南北3排柱礎、東西8列柱礎構成,進深2間,面闊7間。

「雖然建築四周的散水損毀殆盡,但散水外的擋磚基本保留,這些殘存的散水和包磚遺蹟為我們框定大殿建築的完整範圍提供了依據。

」張博說。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在2006年正式啟動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的考古調查工作,調查對象包括唐十八座帝陵以及永康陵、興寧陵兩座祖陵,橫跨6縣,綿延150公里。

此次考古調查除了四門遺址、司馬道(或稱神道)遺址屢有石翁仲等重要發現之外,還發現許多唐代帝陵都有陵牆,一些遺蹟在山樑上殘存仍長達百米,部分保存較好。

201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唐代帝陵中的唐憲宗景陵進行考古發掘,首次了解了唐陵下宮遺址內大殿建築的平面布局和基礎結構,為唐代帝陵下宮遺址的考古勘探提供了重要參考。

唐代帝陵的總體布局基本可分為三部分:陵園、下宮遺址和陪葬墓區。

唐代帝陵營建時皆布局有「寢宮」,自昭陵始皆在陵園東南方,因其建在山下遂稱下宮。

曾主持唐陵考古調查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建林說,下宮是唐代帝陵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一般是守陵的嬪妃宮女居住生活之所,也是皇帝謁陵的臨時處所。

作為帝陵的重要管理機構之一,下宮一般仿唐長安城的宮城而建,其內最重要的建築為寢殿,殿內樹有帝王牌位,是供日常祭祀的主要地方。

大型下宮建築基址的發現,不僅提供了研究唐代帝陵制度的最新考古資料,也為研究帝陵制度史、保護唐陵文化遺產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陝西發現唐代陵園建築基址

據新華社西安2月4日電(記者秦漢元)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持續勘探發掘,唐代宗元陵取得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的重要階段性成果。考古工作者在唐代宗元陵發現的下宮1號建築基址,是目前考...

桑園唐代磚瓦窯窯爐二次使用 或為後來修繕唐陵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台《新聞聯播》)經過近三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富平縣桑園唐代磚瓦窯遺址考古近日又有了重要收穫。考古人員發現整個窯址中有二次使用窯爐的痕跡。桑園唐代磚瓦窯遺址位於渭南市富平縣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