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孫權盜掘的南越王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趙佗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做征伐南越大軍副帥至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為嶺南的統一和發展操勞了82個春秋,其中任征伐南越大軍副帥5年,龍川縣令6年,海南郡尉4年,稱南越武帝4年,南越王63年。

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

由於他去世時己達百餘歲高齡,其兒子都已經死去,他的王位交由孫子趙眜(前? -- 前122年)繼承。

趙眜即位兩年後(公元前135年),閩越王郢藉機向南越國發動戰爭,攻打南越國的邊境城鎮。

趙眜剛繼承王位不久,國內民心還不穩,於是就向漢武帝上書,說明閩越侵犯南越的事實,請求漢武帝處理此事。

漢武帝對趙眜的做法大加讚揚,稱其忠於臣屬之職,不興兵互相攻擊,並派遣王恢、韓安國兩將軍前去討伐閩越。

漢朝的軍隊還沒有越過南嶺,閩越王的弟弟余善就發動叛變,殺死了閩越王郢,投降了漢朝,於是漢朝的軍隊停止了討伐的行動。

漢武帝隨後將余善立為新的閩越王,並派遣中大夫嚴助前往南越國將處理閩越的事告諭趙眜。

趙眜得知後,向嚴助表達了對漢武帝的深刻謝意,並告訴嚴助,南越國剛遭受過閩越的入侵,等處理完後事後,他就去漢朝的京城朝見漢武帝。

隨後,還派太子趙嬰齊跟隨嚴助回漢朝的朝廷當宿衛。

嚴助離開後,南越國的大臣們用趙佗的遺訓向趙眜進諫,勸趙眜不要去漢朝的京城,以免被漢武帝找藉口扣留,回不來南越,就成了亡國的之勢。

於是,趙眜在以後統治南越的十二年中,一直以生病為藉口沒有入朝見漢武帝。

趙眜,《史記》稱趙胡,中國西漢時期南越國的第二代王,公元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是南越國第一代王趙佗的孫子,號稱「南越文帝」。

實際上,趙眜是趙佗的次孫,這位在廣東土生土長的年輕國王,體弱多病,性弱內向,在位十多年,貪圖享樂,碌碌無為,沒什麼建樹。

公元前122年因病去世,年齡43歲左右。

如今,在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有一座著名的「南越王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就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

趙佗去世前,這位素以英武剛毅、老謀深算著稱的南越王趙佗,不知是出於對自己親手創立的這個王國前途未卜的憂慮,還是出於對盜墓者的恐懼,就在他處理著一件件政務的同時,也對身後之事作了周密的安排。

他讓自己的心腹重臣丞相呂嘉,挑選一批得力的人馬,在南越國都城番禺郊外的禺山、雞籠崗、天井等連崗接嶺的廣裹地帶,秘密開鑿疑冢數十處,作為自己百年之後的藏身之所,以讓後人難辨真偽而不遭盜掘。

趙佗魂歸西天。

根據祖父臨終前的密囑,趙眜與呂嘉以及幾位心腹臣僚作了周密嚴謹的布置。

國葬之日,派出重兵將整個城郊的連崗接嶺處包圍得密不透風。

稍後,無論是規制,還是規模都極為相似的靈樞,同時從都城番禺的四門運出,行進的送葬隊伍在靈蟠的導引下,忽左忽右,忽進忽退,左右盤旋,神秘莫測。

當運出的靈樞全部被安葬完畢後,除趙昧和身邊的幾個重要親近大臣外,世人無一知曉盛放趙佗遺體的靈樞以及陪葬的無數瑰寶珍玩到底秘藏於何處。

就在趙佗謝世26年後的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歷時93年的南越國,在漢武帝10萬水陸大軍的強攻下,宣告滅亡。

曾盛極一時、威震萬裡邊睡的南越國,在西漢一統的華夏版圖上消失了。

但是,關於南越在立國近一個世紀中發生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以及那些偷快或憂傷的故事,並未在世人的記憶中消失。

尤令後人格外關切和念念不忘的是,南越王趙佗以及他子孫的墓葬連同陪葬的無數奇珍異寶到底匿藏於何處?

隨著新的歷史格局的形成和變遷,一個探尋和盜掘南越王墓的新時機也隨之到來。

於是,一些一心想發鬼魂之財的各色人等,很快便墜人尋掘陵墓的征途之中,他們借著當年南越國遺老遺少留下的種種傳聞以及史書秘復顯露的蛛絲馬跡,踏遍了南越國故都番禺城外的白雲山、越秀山以及四周方圓數百里的無數山崗野嶺,企圖探查到南越王的真正葬所,遺憾的是,這些人無不枉費心機,空手而歸。

恍惚間,許多年過去了,儘管世人對探尋南越王墓、掘冢覓寶的慾望未減,痴心不改,但南越王趙佗及他後世子孫的亡魂,仍安然無恙地匿藏在山野草莽的隱秘之處,未露半點崢嶸。

星轉斗移,歲月如水,歷史在幾度翻雲頂雨的流變中敲響了大漢王朝的喪鐘,在這喪鐘敲響時那洪大淒涼的噪聲中,一個由魏、蜀、吳三國爭雄、狼煙四起的新時代隨之到來。

就在這新一輪大拼殺、大動盪、大折騰的格局中,一次看似意外的事件,引發了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最為兇悍的尋掘南越王墓的狂飆。

黃武四年(公元225年)春,稱帝不久的吳主孫權,為紀念先父含辛茹苦創下的江東基業和施給後世子孫的福祿恩澤,突發慈悲之心,詔令治下臣民廣修孫堅廟,以示永久的紀念與膜拜之情。

詔令既出,舉國響應,各地臣僚政客無不各顯神通,爭先恐後地開始行動起來。

隸屬於東吳版圖之內、統治長沙地區的臣僚同樣不敢怠慢,想盡招數,傾盡財力以應上諭。

由於此時的長沙尚處於偏鄉僻壤、地瘠民貧的窮困境地,致使臣僚們雖竭盡全力以圖主子的褒獎,但終因規模龐大的孫堅廟費工頗多,耗資巨大,加之時間緊迫而感到舉步維艱,難以應付。

就在這使他們頗感尷尬與狼狽的境況中,不知是哪個官僚頓起邪念,向長沙的最高統治者獻出了發冢掘墓,以鬼魂之財彌補修造孫堅廟之缺的主意。

出乎多數人意料的是,這個主意竟在長沙上層統治者反覆斟酌思量後,很快得到批准和實施。

於是,由部分官吏和流氓無產者組成的盜墓隊伍很快被組織起來,開始明火執仗地大肆盜掘。

只十幾天工夫,凡長沙城郊能搜尋到的大墓巨冢盡被挖掘一空,即使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由漢高祖劉邦親自冊封的第一代長沙王吳芮的墓葬也未能倖免,當群盜眾匪在發掘吳芮那「廣逾六十八丈」的巨冢時,意外發現這位死子公元前202年的長沙王,雖歷400多年的土埋水浸,仍衣帛完好,面色如生,猶如剛剛逝去一般,至於那隨葬的大批奇珍異寶、絲帛服飾,更是光彩奪目、艷麗如鮮,令人膛目結舌。

隨著長沙郊外無數巨冢大墓的被盜掘,孫堅廟得以順利建成。

與此同時,長沙上層的大小臣僚也大大地發了一筆鬼魂財。

而作為一代霸主的吳大帝孫權,在得知先父的功德碑已赫然矗立於長沙的廟堂,並得到長沙官僚進獻的奇珍異寶後,驚喜異常。

他除毫不猶豫地為長沙官僚們大加封賞外,也從他們的行動中受到啟示,感到發鬼魂之財實在是一項無本萬利的好買賣。

在這個邪念的驅使下,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詔令官兵在都城建業(今南京)郊外悄悄干起了刨冢掘墓的勾當。

當那些從墳堆里掘出的奇珍異寶源源不斷地運往宮廷時,孫權更是精神大振,驚喜萬分,並決定將這個買賣繼續做下去,其地點不只局限於建業一地,還要將業務範圍擴大到一切可能去的地方。

主意打定,他便找來一幫臣僚專門負責打探巨冢珍寶的處所,當他得知南越國的國王趙佗死後曾葬有大量奇珍異寶並一直未被後人盜掘時,立即命將軍呂瑜親率5000名精兵,翻越霧瘴瀰漫的五嶺,在南越國故地大張旗鼓地搜尋、盜掘南越王家族、特別是南越王趙佗的墓冢。

由於南越王趙佗及其後世子孫的墓冢極其隱秘,呂瑜和手下兵將於番禺城外的山崗接嶺處伐木毀林,鑿山破石,四方鑽探,在折騰了半年後,總算找到了趙佗曾孫、南越國的第三代王趙嬰齊的墓葬,並從這座墓穴深處盜掘出「珍襦玉匣三具,金印三十,一皇帝信璽,一皇帝行璽,三鈕銅鏡」等大批珍寶,令孫權大帝感到遺憾的是,直到呂瑜的精兵不得不撤出嶺南返回東吳腹地時,始終未能獲取有關趙佗和其次孫趙昧的墓葬秘所,哪怕是點滴的線索。

孫權兵發嶺南掘冢覓寶的行動,再度引發了當地掘冢刨墓的風潮,當呂瑜的大軍撤出後,整個嶺南大地盜賊蜂起,無數雙貪婪的眼睛盯上了番禺城外那連綿的山崗野嶺,並絞盡腦汁四處訪鑿,希圖搜尋到連孫權大軍都無從探訪到的趙佗以及趙佗家族的墓葬,但讓盜賊們惱恨和失望的是,任憑他們怎樣地踏破鐵鞋也無處尋覓,輝煌的夢想無不一個個變成泡沫化為烏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