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錫博寶藏:溥儀盜出宮的《韭花帖》、墓葬出土的山形筆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楊凝式韭花帖卷


從未「露真容″的「天下第五行書″

楊凝式(873一954年),字景度,號虛白,陝西華陰人。

唐末為秘書鄖,五代時官至太子少師,故稱「楊太師″。

楊凝式在書法史上被認為是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早年師法歐陽詢、顏真卿等,再上溯二王。

他的書法不僅大大豐富了唐楷的新境界,還開啟了宋代尚意書法的先河。

無錫博物院藏楊凝式《韭花貼》是國家一級文物,麻紙本。

本帖為行書,共7行63字。

帖子的內容為一封信札,敘述了楊凝式午睡被餓醒,恰巧友人贈送韭花,鮮香可口,肥嫩的羊羔肉配上它,簡直是人間美味,遂執筆書函以示謝意。

該帖引首為乾隆八字行楷:「楊少師韭花帖妙跡″,書法中間上方鈐「乾隆御筆″朱文方印,為清宮珍藏。

帖子後面有諸家題跋,且有多方鑑藏印章,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楊凝式有「楊瘋子″的雅號,他厭世惡俗,又不喜作尺牘,他的墨跡流傳很少,其名帖《韭花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尤其重要,有「天下第五行書″之譽,是件上承晉唐下啟宋元的經典之作,黃庭堅、董其昌都曾為此帖瘋狂打call!

據無錫博物院副院長盛詩瀾介紹,目前所知的《韭花帖》有三個版本:一為清內府藏本,即現藏於無錫博物院的本帖,一為裴伯謙藏本,即今在台灣的蘭千山館本;一為羅振玉藏本,今不知所蹤。

那麼錫博院的藏的珍品從何而來?據了解,此卷為上世紀20年代由溥儀偷盜出宮的。

為年清朝滅亡,溥儀退位後去了東北,臨走吋他帶走了大批的珍貴及物,楊凝式的《韭花帖》就在其中。

這件文物被在東北做生意的無錫人薛滿生購得收藏,後又帶回了無錫,1982年入藏尤錫市博物館(今無錫博物院)。

「這件文物從未展出過,9月底,博物院開放十周年特展上將正式亮相。

″盛詩瀾說。

出土於無錫的山形石筆架

筆架亦稱筆格、筆擱,質地有玉、瓷、木、石等,即架筆之物,很多人都見過或用過,供人在創作間隙構思或稍作休息時用於擱置毛筆,以免毛筆受磨損或污染他物。

筆架又分為筆山、筆床、筆枕和筆懸。

無錫博物院藏元山形石筆架,可稱為筆山,為國家二級文物。

它通體素黑,為楚石質地,看似樸拙,卻不失自然巧妙。

筆架正反面紋飾造型完美地融為一體,相互呼應,儼然足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卷。

它最寬處21厘米,厚3.6厘米,高8厘米,重450克。

這件文物究竟從何而來?它的主人是誰?

盛詩瀾透露,這筆架是1978年由當時的廣益公社上交的。

當年公社社員在整田平地時發現J一處墓葬,但由於當時的條件不是科技發掘,沒有發現山形石筆架的紀年,但同墓出土的一個硯台有元代特徵,出於保守考慮,專家將其定為元代。

但現在從筆架的紋飾來看,實際可能介於宋末元初之間。

至於它的主人是誰?則無從考證了。

這件筆架不僅有擱筆的實用功能還兼具有審美情趣。

從宋代開始,書畫作品空前發展也大大提升了筆架的審美品位。

如果你是文物愛好者的話,歡迎評論區留言,下次我還會介紹錫博院藏的「倪瓚和文徵明的畫和朱元璋的手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