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張家崗78座秦漢古墓出土上千件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家崗考古工地出土的文物 全媒體記者張亞婷攝

漢江網訊【全媒體記者張亞婷】昨日,高新區團山鎮李沖村張家崗秦漢古墓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已進入尾聲,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將已出土的陶器、銅器、鐵器等上千件文物運回庫房。

張家崗考古工地負責人王偉介紹,經過近4個多月的搶救性發掘,共發掘了69座秦漢時期的墓葬,其中磚室墓2座,還有上十座是夫妻異穴合葬墓。

出土的器物包括銅、鐵、陶、木、玉石器五大器類,其中陶器常見器型主要有鼎、盒、壺、罐;銅器主要有鼎、壺、鍅、熏爐、缽、鏡、帶鉤、印章等。

還有銅錢300餘枚,包括半兩、五銖以及新莽時期布幣、刀幣等。

根據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判定這批墓葬中土坑墓的年代約為秦漢時期。

一塊銅鏡在歷經約2000年後出土,只經過簡單的清洗,其「久不相見,長毋相忘」銘文和草葉紋清晰呈現,猶如新鑄。

而一枚只比大拇指蓋大一點兒的銅印章上,「周廣之印」的文字完整無缺,顯示墓主人起碼是個低級貴族。

「從一些外來器物上可以看到對外經濟交流情況。

如瑪瑙串珠可能產自南亞或西亞,通過貿易來到了本地。

」張家崗考古工作人員推測。

在張家崗附近的祖師殿考古工地上,鄭州大學考古隊也發掘了29座從秦漢至明清的墓葬,其中9座秦漢墓也發現大量的陶器、銅器、鐵器。

「其中蒜頭青銅壺為典型的秦式器物,可能是秦統一六國時,秦人所攜帶流入本地的。

」鄭州大學教師張繼華說,扁壺為遊牧民族廣泛使用,秦國人的祖先曾遊牧於渭水流域。

從蒜頭青銅扁壺上可以推測,是秦人將遊牧民族的遺風帶到了襄陽。

「這些考古地點離鄧城遺址約5公里,此次發掘證明鄧城附近一直是人群聚集地,這為研究鄧城外圍的人口變遷、經濟交流與文化面貌提供了依據。

」王偉表示,隨後他們將進行器物修復、資料整理及研究工作。

據悉,在建的蒙華鐵路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運煤專線,考古人員在蒙華鐵路途經的湖北段——襄陽市、荊門市、荊州市勘探出地下文物點46處,張家崗墓地、祖師殿墓地均在其中。

為配合蒙華鐵路建設,除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省考古管理部門組織了考古發掘大會戰,請來中國人民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考古隊前來襄陽進行考古發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襄陽發掘出69座秦漢古墓,出土大量青銅器文物

昨從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市高新區團山鎮李沖村張家崗69座秦漢古墓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基本結束,已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等文物上千件。團山鎮是三國時期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的主戰場。因在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