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社長紀念講座感人 追思會28日將在香港舉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02-25 07:1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

饒宗頤與杭州結緣已久。

除了與西泠印社的交往外,他跟杭州不少文化界人士都有過接觸和交往。

尤其是古文字學家、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西泠印社社員的曹錦炎。

2月6日凌晨,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饒宗頤先生於香港逝世,享年102歲。

為深切緬懷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饒宗頤的學行藝事,2月24日,由曹錦炎主講的「饒宗頤社長紀念講座」在孤山社址還朴精廬舉行。

西泠印社社員、藝文與學術界及社會公眾共同參與。

下午時分,當遒勁有力的「播芳六合」四個大字緩緩在西泠印社還朴精廬展開時,人們的思緒仿佛回到了六年前——95歲的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在西泠印社最具歷史感的標誌性建築柏堂中,現場展筆鋪毫,氣勢驚人。

講座現場,曹錦炎介紹,1997年至1998年,他受到饒宗頤的邀請,擔任訪問研究員,協助饒宗頤教授,從事「甲骨文出土文獻電子資料庫」的甲骨文研究、整理建庫工作。

「在此期間,饒宗頤先生的學問、人品等方方面面為我們的學術研究起了很大作用。

」講座現場,通過圖文展示、視頻播放的方式對饒宗頤先生的人生歷程作出全面反映,以這樣特殊的方式深切緬懷、紀念饒宗頤先生。

曹錦炎是敬佩饒公的,應該說,在學術界,饒公的地位毋庸置疑。

他的偉大之處,正如曹錦炎所言,「不僅是在於將中國傳統文學做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更是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了世界。

「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這是我們大眾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饒宗頤先生在國際漢學界的影響打通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這是在國際上得到公認的。

」曹錦炎說,饒宗頤先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曹錦炎看來,饒老很愛學習,即使上了年歲,仍然耕讀不倦,而且記憶力驚人,很讓我們佩服。

他對每個地方的文化歷史有自己的見解、超前的意識和想法。

上世紀80年代,他提出了「三重證據法」,除了出土文獻外,可以利用沒有圖片記錄的文物遺蹟,例如陶片、瓷器等來考證歷史。

1997年和1998年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建立了出土文獻資料庫。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除了再次展現饒公的書法、畫作以外,還有上世紀80、90年代為饒公拍攝的一個珍貴視頻。

當饒公出現在大熒幕上,訴說著對下一代的殷殷期望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靜默,跟隨著他的話語追念這位曠世奇才:「我想把我的學術放下來了,交給年輕人,我也相信,他們一定會比我做得更好。

饒宗頤先生是蜚聲中外的學界泰斗和藝術大家,畢生致力於學術研究與教育事業,學域廣博,創辟多方,才情豐茂,著述宏富,為當代國際漢學界導夫先路的一代宗師。

饒宗頤先生的逝世,是一代大師的隕落,也是當代文化領域無可彌補的重大損失。

據悉,饒公的追思會將於28日在香港舉行。

3月15日左右,西泠印社還將在杭州舉辦饒公追思會。

同時,西泠印社的社刊中關於饒公的專輯也正在製作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