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偽專家五大類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幾年,大量民眾參與收藏,文物藝術品鑑定需求巨大。

尤其一些高校根據社會需求,陸續開辦起古陶瓷鑑定專業課程。

說是「專業」,其實面臨著既無專業教師,又無專業教材的窘境。

它們只能臨時聘請一些文物單位的專家,來校講授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就專家而言,水平也參差不齊,能稱為真正鑑定家者更是少之又少。

其中有五類人都屬誤人子弟者。


第一類:行政官員型「專家」。

這種人在博物館和文物部門當過幾天行政領導,憑藉手中權力謀取一個「研究員」資質或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的外衣,離退休後在社會上胡亂鑑定。

這類人的行政管理經驗要遠多於他所了解的文物鑑定知識。


第二類:著書論文型專家。

這種人通常擅長理論研究,實踐方面非常欠缺。

有的利用他人著作和當代網絡技術,擅長對相關資料進行匯總編纂,有可能「著作等身」,但都是「爬格子」的成果。

若講理論知識,可以誇誇其談,若論鑑定實踐,僅為「紙上談兵」。

這些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他不懂的東西,什麼古陶瓷啦、古玉器啦、古字畫啦、青銅器啦統統拿下,簡直就是一個「萬斤油」。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麼都懂就等於什麼都不懂。


第三類:越俎代庖型專家。

這種人有的是考古學家,有的是博物館學家,甚至還有文物單位的保管、保衛、電工和勤雜人員。

他們多以文物工作者自居,大有「近朱者赤」的感覺,喜歡越俎代庖,四下活動。

在他們的專業領域或許是精英,但絕非專業鑑定家。

最可笑的是一些人外行,考察幾回外國博物館,上手一些館藏品,回到國內就是專家。


第四類:因循守舊型專家。

這種人是典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

他們中的元老級人物,在解放前的古玩界也曾叱吒風雲,但幾十年的「大鍋飯」把他們的銳智已經消磨殆盡,跟在其後的晚生,更是徒有虛名,不思進取。

他們老化了的知識無法跟上時代步伐,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顯得極不適應,或避而遠之,或屢屢失誤。


第五類:道德缺失型專家。

這種人有一定專業知識,但視錢如命,金錢至上。

他們為了錢可以滿嘴跑舌頭,總把假的忽悠成真的。

他們可稱得上是「證書專業戶」,滿世界都是他們發放的「鑑定證書」。

這種人雖然為數不多,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總結

文物鑑定專家要專而精,人們不僅要問,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鑑定家呢?筆者認為真正的鑑定家,應當在該領域既是專家又是行家。

就古陶瓷而言,既要對古陶瓷的人文歷史、產地窯口、工藝傳承、審美取向、裝飾藝術、製作工藝以及歷代仿品特徵有深入研究,還要關注市場、了解市場、參與市場,對古陶瓷作偽新動向了如指掌。

只專不行或者只行不專,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鑑定家。

目前,國家體制內的多數鑑定專家,毫不客氣的來講,屬於研究性質的專家。

既是研究專家,又是市場性質行家少之又少。

能真正勝任文物藝術品鑑定的專家,多來自於市場型人才。

俗話說,不是行家就當不了鑑定專家。

一個文物考古專家,可以是文物研究專家,但他不一定是合格的文物鑑定專家。

一個文物學院的研究學者,如果不注重市場研究和收藏實踐,更無法勝任鑑定工作。

文物鑑定是古玩市場中最重要的核心內容,首先是辨別真偽,真偽都辨別不了,文物價值無從談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