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發現一不腐少婦古屍,身有女性隱私用品,八項意外改寫考古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江西德安周氏墓的考古發明
這是一次非凡很是不測的發明,由於該墓處江南,暖和潮濕、雨水富裕,加上酸性紅壤的浸染,一樣尋常隨葬品、骸骨餬口生活生存皆不會很好。
可是,當是考昔職員將棺材蓋挪開時,悉數人都驚疑了,內中躺著一女子,隨葬品都齊備如新。
這座墓便是受到多個學科存眷的江西德安周氏墓,其不測發明改寫了多項記載。
據考古陳訴,1988年9月下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義豐羽絨廠在浮圖鄉楊橋村旭日山建水塔。
就在挖地基施工中,發瞭然一座古墓,有齊備墓誌。
原本這是南宋墓,墓主為寧國府通判國史溪園師長教師周應合之女,今武寧縣人;丈夫為新承平州通判吳疇,今德安縣車橋吳村人。
(剖面圖)
這一座磚石布局墓葬,券頂,單室石槨。
榮幸的是,因為製作水塔的四支柱正巧打在墓的四角,墓室處在中心位置,石槨得以餬口生活生存齊備。
墓室為長方形平頂磚壙石槨布局,墓壙以磚砌成,長3.34米,寬1.50米,深1.80米,墓磚規格為30×15×8厘米。
磚壙內以整塊青石板搭成石槨,前後兩頭用l米見方的石板,別的石板長210-2.80米,寬0.80-0.90米,均勻厚度為0.04米。
石槨內置有朱漆木棺一具,棺上置放青石墓誌一台。
墓誌蓋銘「有宋安人周氏之墓」。
棺槨之間填有石灰,厚約0.3米。
除了墓室布局做得鬥勁外,對靈櫬的密封掩護也相稱到位。
收殮後,靈櫬粘夏布加油漆密封,以是出土時,棺村的油漆外貌紅漆也是奇麗如新。
(未開棺前拍攝)
棺材為長方形朱漆木棺,頭擋高,足擋低,呈前高后低狀。
上部較大,下部較小,底座周圍出邊。
棺長228厘米,前寬69厘米,後寬62厘米,前高95厘米,後高85厘米,棺板厚10厘米擺布。
從這組數據來看,這口棺材也是相稱邃密柔美的,棺的側板、擋板、底、蓋均由單塊整板製成,轉角接合處用棹卯聯絡,生漆勾縫。
棺內四壁塗抹松噴香,棺口與棺蓋以子母槽跟尾.外以束腰形木榫吻合。
在棺材打好後,內部又作「裝潢」,用苧夏布緊貼木壁,塗以生漆、油灰密封,然後經多次髹塗成層,再施以朱漆。
云云一口上好棺材,不是一樣尋常平易近婦可以行使起的。
為確保文物安適和穩重起見,其時將墓室收拾整理完畢後,考昔職員將靈櫬團體運回本地博物館內,並請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引導、幫忙開棺和進一步收拾整理。
可以說,在其時的開棺現場,沒有人不驚疑和不測的。
一不測發明有數星宿圖。
棺內外貌圍困一幅彩繪星宿圖,星宿圖下為褐色絲羅,揭去絲羅才看到屍身。
二不測發明屍身餬口生活生存齊備。
揭去絲羅後,看到一具非凡很是齊備的屍身,抬頭直肢,肌肉呈灰黑色,局部肌肉有彈性,毛髮、指甲、牙齒一切,毛孔清楚可見,關鍵環節稍可勾當。
經丈量,周氏生前身段小巧,身高152厘米。
為何周氏屍身不腐?在啟棺時,發明屍身浸泡於棺液中,這是一具顯屍,與1970年月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墓發明的不腐女屍身為統一範例。
為了便於餬口生活生存,周氏屍身後被建築成了乾屍,即木乃伊。
德安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天色特點為暖和潮濕,雨水富裕,春陰夏熱,秋早冬冷,四序理解,這種天色並不相宜屍身的餬口生活生存。
專家闡發,周氏女屍之以是餬口生活生存至今,是由於其靈櫬高度密封,棺內放有燈炷草、石灰等吸水防腐性物質。
人身後,興許又向周氏嘴內灌了水銀,這對屍身不腐極為緊張。
據墓誌,周氏是咸淳甲戌四月病作古在江州(今九江)廨院(官廳),玄月移送德安下葬,中央有梅雨天、有酷熱夏日,在收殮時已思考了屍身腐臭身分,加重了防腐手腕。
尚有一點,周氏墓的選址也很有邃密柔美,在已往是本地人眼裡的塊風火寶地,建在山的緩坡處,地下水不易積貯,雨水易滲入。
三不測發明最早小腳。
素羅弓鞋
纏腳纏足的習俗.相傳發源於南唐李後主的宮廷之中,傳布至今已有千年的汗青。
中國出土的西漢馬王堆女屍,南北朝和唐朝的多具女屍,皆為足形原大,並無纏腳纏足;出土的明清女屍則無一破例的都是纏足。
南宋周氏是中國迄今出土年月早早的纏足女屍,這一發明,為考據古代中國婦女纏腳纏足的發源,供應了緊張的什物根據。
不單云云,其纏足辦法也較著區別於明清期間,腳拇指既不是朝下,也不敷往前,而是酬報地向上翹而獨具一格,頗具美感。
四不測發明成人穿開襠褲。
進一步不雅察看,作古者穿著劃一,上身著黃褐色羅袍,下身著黃褐色羅褲,胸前置金褐色素羅佩綬l件,佩綬兩頭各系鎏金銀噴香熏2件。
褲子發明6條,此中單褲3件,以黃褐色羅開襠單褲為代表;絲綿褲3件,以黃褐色綾面羅里開襠絲綿褲為代表。
單褲質地均為羅,絲綿褲綾面羅里,中央絮有絲綿縫製。
褲長86-97厘米,腰寬33-33厘米,腰高9-12厘術;襠深55厘米,腿寬28-32厘米。
褲筒每邊各用長方形單幅縱式摺合,兩褲筒內側加一塊三角形小襠,檔以下至褲管縫合,於背後正中開腰,兩頭系帶。
過去老說古代女性穿開襠褲,周氏墓發瞭然什物。
五不測發明衛生帶。
剝到下體內身時,發瞭然系有素羅衛生帶3條。
以兩層褐色素羅製成,長50厘米,寬16厘米,周圍有帶,帶長30厘米,寬2厘米,出土上面的血跡固結。
這然則相稱少見的發明,為揭開古代中國女人月經時期衛生處理賞罰手腕供應了物證。
在江蘇江寧花山南宋墓中也曾發明過衛生帶,呈長方形,長65厘米,寬25厘米,雙層面料縫合,橫向10厘米處有一接縫,一端有系帶,一根完備並與一根斷帶打有一結,帶長42厘米,另一根渣滓7厘米,繫結的那斷帶應與此根為統一根帶子。
面料及襯裡的織物構造均為1/1平紋絹,另一端應也有系帶,現已缺。
此外,在福建福州黃升墓也為出土同類形的帶子,尺寸巨細基事實符,定名為「衛生帶」。
這一發明聲名,在南宋時,成年女人在來月經時風行行使衛生帶,與刻期行使衛生巾有很大差異。
六不測發明難產而作古。
據墓誌,周氏作古時惟獨34歲,這恰是女人的生養春秋,有月經是正常徵象。
為何一次行使3條衛生帶?其時,考昔職員將屍身從棺內抬出時,除了三條帶有血痕的3個衛生,尚有帶廁紙,此外屍身邊上還安排著小捆的廁紙,屍身下墊著14床絲綿被,臀部部位有血跡。
更較著的是,子宮已袒露在體外,經由過程這些徵象可以預測出,周氏是作古於難產。
而這可所以中國考古史上第一次發明難產作古女屍實例。
(頭部)
七不測發明最早紮腳。
周墓腳裹淺黃色羅腳帶,穿素羅襪,外穿黃褐色索羅弓鞋。
纏相傳發源於南唐李後主的宮廷之中,但周氏是中國迄今出土女屍中最早的一位纏足婦女,這一發明,亦為考據中國婦女纏腳纏足的發源供應了緊張的什物根據。
更出格是,周氏的纏足辦法與明清女屍中發明的紛比方樣,其腳拇指既不是朝下,也不敷往前,而是向上翹,具有特另外美感,這應該是紮腳時,特地做的形象。
(長筒襪子,專為小腳穿,襪頭翹起,詳細見上圖屍腳部)
八不測發明最早粽子。
周氏右手持一桃枝,上系棕子2個,這迄今考古中發明的最早的兩辦粽子,距今700多年。
而手持桃枝風尚,也第一次在江西宋墓中發明。
德安周氏墓的考古發明尚有許多不測,如頭飾風尚,周氏梳高髻盤結於頭頂,髮飾劃一,上插金釵4支,鎏金銀釵3支,兩鬢和腦後各戴2把木梳,頭戴金絲彩冠,額中部飾有半圓形銅飾;隨葬的錢包里發明最早的紙質冥幣,這種冥幣極輕易腐臭,很不大略發明的,在周氏墓中發瞭然……這些在本文就不久不多了,往後再聊。
(墓誌與蓋拓片)
揭秘千年不腐之身:馬王堆女屍
千年古屍凌惠平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從古至今人們都渴望長生不老,特別是位高權重的帝王即便不能長生不老,死後也要厚葬享受前生的榮華富貴。這種現象導致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有著一座座古墓,也有著數...
厲害了!這是最早的粽子實物,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端午節來臨,粽子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甚至有網友為吃甜粽還是咸粽爭得面紅耳赤。我不在乎粽子什麼口味,就問你們個問題:你見過最古老的粽子——實打實的真品,是什麼時候的?出廠半年的?去年端午公司發...
西安首次發現漢代「石槨墓」 墓主或為西漢軍吏
考古工作者近日在西安市北二環一個基建工地發掘了10座漢墓,其中在漢長安城遺址東4800米處發現兩座用石塊壘築的「石槨墓」,這是西安地區的首次考古發現。從積石為槨的墓葬形制看,相當罕見,凸顯了墓...
古墓中出土不腐少婦,她的陪葬品,考古專家看了都臉紅
歷史雜貨鋪解讀歷史第二百八十九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導語:歷史上有不少的古墓都保存至今,當然有不少被盜墓賊給盜了,還有一部分依然被保護著,也有還沒發現的,還有許多古墓在各種因素的影...
太原晉源挖出的神秘的石棺 墓主竟是高鼻深目的外國人,他是誰?
去過山西省博物院的人都知道。裡面最神秘的一件展品就是一座石棺槨。上面雕刻著充滿異域風情的圖像。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那麼它是從哪裡挖掘出來的呢?1999年7月9日,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的村民,在自家...
尷尬了,男專家在女屍墓中發現此物,竟當場臉紅不敢再動!
說起盜墓,其原因無非就兩個,其一是為了從墓中的陪葬品身上研究那個朝代的歷史;另一種目的就十分單純,只是為了靠從古墓中挖到的陪葬品賣錢。前者指的是考古專家(也有許多考古專家名義上打著考古的旗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