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月18日,位於三棟屋博物館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正式啟用。

中心舉辦多元化的教育和展覽活動,向市民介紹傳統文化的特色與傳承。

(2016年06月21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

香港非遺中心啟用 「口傳心授」傳承本地文化。

「非遺樂在三棟屋」同樂日於同場舉行。

攤位活動「粵劇『妝』飾」介紹粵劇戲服、妝容和道具,引得參與市民爭相試穿戲服拍照。

另有紥作師傅示範傳統手工技藝,運用竹篾和紗紙進行客家麒麟紥作,為觀眾講解麒麟造型及特徵蘊含的文化意義。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底蘊豐厚。

世界上許多價值無法估量的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的文化環境在華夏大地。

各種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

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與之相關的文化空間,如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術知識和技能,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和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正日漸萎縮和消失。

有專家形容說:「我們丟掉的是那些有祖母愛意的東西,照此下去,我們將面臨對一個完全沒有自己民族味道的世界。

」特別是許多民族民間工藝門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斷檔,民間手工藝術失傳、資源流失嚴重的問題,應引起各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步伐,並採取各種有力措施,依法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切實留住民族傳統文化的根,進一步促進傳統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並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尊和個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全民的事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必須有政府的引導和政策的支持。

希望全社會更多的人來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特別是廣大幹部和群眾要自覺地投身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來,注意警惕隱性破壞,大力弘揚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切實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

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得到有效保護,有關部門應儘快出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切實加大投入,提高非物質文化的法律保護地位,確保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重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要建立和完善保護機制,依法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

各級文化部門要積極組織協調,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完善工作措施,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方式,進一步加大依法保護力度,積極引導廣大幹部群眾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支持和鼓勵民間文化藝人傳授和發展民族民間工藝。

要提高認識,廣泛動員和宣傳,要在廣大幹部和群眾中深入開展「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的學習、宣傳和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群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努力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生存環境。

同時,還要搭建平台,鼓勵自主創新,保護民間藝人。

同時,還要組織和吸引更多的人關心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切實留住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根,讓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綻放異彩,不斷豐富廣大幹部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切實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周均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