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卸嶺,發丘搬山,古代真實的盜墓賊是怎樣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代的盜墓者可分兩類,一類是官盜,一類是私盜。

私人盜墓不必說,官方盜墓大概起源於東漢末年。

陳琳在為袁紹寫的討曹操檄文中,指出曹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也就是設置專門機構負責盜墓。


盜墓小說鼻祖《鬼吹燈》裡面有四大盜墓流派,其中的「摸金」和「發丘」兩派,就是從這借用來的。

在檄文中,陳琳還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現場實景: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恭訴。

而操帥將吏士,親臨挖掘,破棺裸屍,略取金寶,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如果說這是敵對勢力的攻擊,可信度要打個折扣,那麼董卓發掘墳墓,則是明白地記錄在正史中的。

卓自屯留畢圭苑中,惜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寶。

(《後漢書·本傳》)

由以上記載,可見官盜的一大優勢在於有官方支持,可以大規模調動人力,而且「工作過程」也不必遮遮掩掩。

相較之下,私盜人手有限,不能採用「搬山卸嶺(借用一下小說語)」這種粗暴的手法。

而且盜墓歷代都是犯罪行為,對於他們而言,為了不吸引官府注意力,隱蔽性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各種花樣的盜墓手法多見於私盜之手。

官方盜墓活動就比較粗暴了。

比如金滅北宋時,金兵開展了肆無忌憚的盜掘活動。

對小墓採用揭頂的方法,從上開挖。

對大墓則從陵台側坡挖洞,撬開墓頂券石,縋繩而下。

總之可以概括為:暴力破拆。

在《鬼吹燈》中,「卸嶺」一脈被描述為在秦漢之際出現,人多勢眾,聚眾行事,並且尊項羽為祖師爺。

和我們說的「官盜」有兩分相似——當然他們不是官。

秦末楚漢爭霸,項羽發秦陵燒阿房,掠取其中寶貨不計其數,項羽劉邦皆為秦末義軍,故後世卸嶺之徒取其「義」字,作為聚義分贓的招牌,並尊西楚霸王為祖師爺,而且霸王力拔山兮,也是以外力掘墓的卸嶺力士所圖之彩頭。

(《鬼吹燈之南海歸墟》)

卸嶺力士雖然不是官,如果趕上天下大亂(比如《怒睛湘西》故事發生的年代),沒有官府約束,也完全可以憑藉人力來進行大規模發掘。

《怒睛湘西》里的陳瞎子,就是投靠了一個軍閥,才能肆無忌憚地挖墳掘墓。

這也不全是作者虛構。

兩漢之交的赤眉義軍就曾經盜過墓,可見這事在亂世並不罕見。

關於中國歷史上的盜墓活動,有兩本書,王子今的《中國盜墓史》和姚子明 、殷嘯虎的《盜墓史》。

但由於作者都是當代人,不方便直接全文引用,僅做一簡要介紹。

《中國盜墓史》第11章《盜墓技術的歷史記錄》記載了以下幾種方法:

1.在墳墓旁的房屋居住,在房中挖掘地道,通往墓中。

這一做法最早見於《呂氏春秋》記載,可見盜墓確然是一種極古老的行當。

同時這種方法因為隱蔽性強,一直為歷代盜墓賊沿用。

到了清朝,畢沅在《呂氏春秋校正》中說,關中人仍在採用這一方法盜墓。


2.如果沒有房屋,則在墳墓旁進行一種明面上的活動,作為掩護。

書中舉了兩個例子,一是種瓜田,一是建蓬廠。

3.從地面開掘盜洞,直達墳墓。

之前掘地道是自下而上,這個是自上而下。

盜墓者坐在竹筐中,由地面上同夥放下。


盜墓活動可分三部分:發現目標,獲取目標,賣掉目標。

其中第三步的銷贓與本題無關。

第一步,即如何發現墓穴所在,也是一種專門的技術。

方法有:

1.目視。

觀察草色,泥痕等。

墓室的結構會對地面產生一定影響。

2.聽聲。

「聽雨、聽風、聽雷」等。

《清俾類鈔》中曾記載一個實例,盜墓賊在大雷雨中,聽到雷聲之後,地下隱隱傳來回音,因而斷定此處必有墓葬。

3.求神。

這法子在我們今天看來當然是無稽之談,但古人的認知水平有限。

況且盜墓這種犯罪行當,本也需求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4.洛陽鏟。

這種大名鼎鼎的盜墓器具,是由早先洛陽盜墓者發明,因而得名。

洛陽鏟是一種將地下土質帶上地面的工具,查看地下土質,有經驗的盜墓賊就可確定許多信息。

《盜墓史》第三章第四節也介紹了一些盜墓賊的情況。

手法和上面提到的多有重複,不再贅述。

不過本節同時介紹了盜墓賊的組織情況,值得一說。

書中提到,盜墓者共有四種形式:

1.自發組成的臨時團伙,所得贓款平均分配;

2.由盜墓賊中的能者為首組成的班子;

3.有地方豪強組成的班子。

和第二種不同的是,地方豪強不會親自動手挖墳,整個班子只相當於他的僱工;

4.對於規模特別大的墳墓,可能會由有勢力者,組織一種臨時性的大班子。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劇照

最後一個小彩蛋。

據《宋人軼事彙編》記載:

那時河南(洛陽)有一夥盜墓賊,為首者姓朱。

他們在盜宋太祖永昌陵時,撬開棺木,盜走棺內寶物後,見太祖腰束一玉帶,想取下來。

因太祖屍體重,取玉帶很困難,朱某就用繩子綁住太祖的肩膀,然後與太祖面對面,再將繩子的另一端結環套在自己脖子上,用力抬頭將屍體撐起,解下玉帶。

不料這腐壞的屍體由於受到擠壓而從口中噴出黑水,結果噴了朱某一臉,洗也洗不掉了。

(倪方六《中國人盜墓史》))

有沒有覺得眼熟?

摸金校尉用捆屍索一端套在自己胸前,一端做成繩套拴住屍體的脖子,是為了使屍體立起來,而且自己可以騰下手來,去脫屍體身上的衣服,由於摸金校尉是騎在屍體身上,屍體立起來後,就比摸金校尉矮上一塊,所以捆屍索都纏在胸口,另一端套住屍體的脖頸,這樣才能保持水平。

後來此術流至民盜之中,但是未得其詳,用的繩子是普通的繩子,繩上沒有墨,而且民盜也沒搞清楚捆屍索的系法,自己這邊不是纏在胸前,而也是和屍體那端一樣,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有不少人就因為方法不當,糊裡糊塗的殆在這上邊。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

天下霸唱寫鬼吹燈的時候,應該是看了不少筆記小說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史上真正的官盜:大張旗鼓,毫無畏懼!

盜墓之風自古盛行,漢墓「十墓九空」就體現著盜墓賊的猖獗,眾多的盜墓賊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民盜、一是官盜,前面咱們說過了民盜的一方面內容,其一大特點就是偷偷摸摸;這次說官盜,這可與民盜大為不同,...

皇帝陵都被盜過幾百次,為何沒人盜關公的墓?

最近網上的一部《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非常受歡迎,小編也忍不住加入追劇陣營。主要內容就不多說了,場景還是比較逼真的,有些地方小編也被嚇得心裡咯噔了一下。胡八一是摸金校尉的後人,每次進墓總會在掘開墓時...

盜墓地行者,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摸金校尉盜墓主要依靠...

細數那些不被熟知的摸金校尉必備工具

自古職業盜墓者,按行事手段不同,分為四個派系,發丘、摸金、搬山、卸嶺。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要數摸金一派,原因有兩點,一是摸金一派是四派系中最注重技術環節的,比較受眾多盜墓粉的追捧,二是摸金校尉在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