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舊藏 傳世青瓷, 賞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瓷器鑑賞,可從器形和釉色兩個方向著眼。

青瓷燒成,始於東漢。

在此之前,因窯中自然落灰形成如同披覆著青釉般質感的作品,稱為「灰釉陶」或「原始青瓷」。

至八、九世紀,青瓷已成為重要的鑑賞品類,陸羽《茶經》的「類玉」,詩人陸龜蒙筆下的「千峰翠色」,均是歌詠青瓷的比喻。

在宋代的青瓷作品中,無論是北宋汝窯的天青釉,還是南宋官窯的冰裂紋、龍泉窯的梅子青和哥窯的開片紋理,因產地、燒制時間的不同,都表現出個別的差異。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傳世青瓷,多為清宮舊藏,乾隆御製詩中,屢有提及。

汝窯青瓷

汝窯的窯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

青瓷碟

北宋,汝窯。

高3.2厘米,口徑13.1厘米,足徑8.9厘米

青瓷橢圓洗

北宋,汝窯。

高2.8厘米,縱長9.7厘米,橫長14.2厘米

青瓷水仙盆

北宋,汝窯。

高6.1厘米,口15.8 x 23.1厘米,底13 x 19.5厘米。

南宋官窯

青瓷葵花式套盒

南宋,官窯。

高9.3厘米,口徑16×16.9厘米

青瓷貫耳壺

南宋,官窯。

高38.2厘米,口18.3×14.2厘米,足徑14.0×16.9厘米

青瓷長方盆

南宋,官窯。

高12.5厘米,口20.6×28.2厘米,底19.0×24.9厘米

開片:瓷器釉表因膨脹係數的關係而產生的裂紋,稱為開片,文獻中的所謂碎器,就是具有開片特徵的作品。

施罩青釉後的,就是青瓷碎器。

開片紋路自然天成,但透過染色,可以加深它的紋理。

明朝文獻記載章姓兄弟在處州燒陶,兄所陶者稱為哥窯,產品具有開片紋路。

開片後來也成為明清鑑賞家觀察的對象,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將開片紋理歸納成「冰裂鱔血」、「梅花片墨紋」和「細碎紋」三種。

青瓷蓮瓣洗

南宋,官窯。

高4.4厘米,口徑15.5厘米,底徑9厘米

青瓷龍紋盤

南宋,官窯。

高4.2厘米,口徑18.5x18.7厘米,底徑11.5厘米

青瓷花式洗

南宋,官窯。

高4.3厘米,口徑17.8厘米,足徑11.2厘米

米色青瓷三登方壺

南宋,官窯。

高14.4厘米,口9×12.5厘米,底徑9.3×12.4厘米

青瓷葵口碗

南宋,龍泉窯。

高7.3厘米,口徑17.4厘米,足徑5.3厘米

小編微信:Tw392452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