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現200餘座春秋古墓 疑出土罕見「荒帷」織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陶寺北墓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該墓地從兩周之際延續到戰國時期,伴隨了晉國的興盛和衰亡。

近日,山西考古所發布陶寺北墓地最新發掘成果,考古工作者在遺址II區和III區兩個區域新發現200餘座春秋時期古墓,還發現疑似"荒帷」的罕見遺蹟。

荒帷在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現,即棺罩,是對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類的模仿。

《儀禮》、《禮記》中都有記載。

宋代學者聶崇義作《新定三禮圖》曾對荒帷進行過推測。

近代學者如錢玄同等也指出,荒帷的主體為絲織品,即罩於棺框上的素錦類織物,裝飾有圖文及其他金屬墜飾。

是兩周時期常見的喪葬儀具。

但因年代久遠,絕大部分荒帷在現代考古發掘活動中難以完整地被發現。

(圖中紅色部分就是疑似"荒帷」的遺蹟)

2017年是陶寺北墓地的第四次發掘,於2017年2月末進入工地,3月份開始正式發掘,分II區、III區兩個發掘區進行。

II區位於墓地西部,發掘面積4800平方米;III區位於墓地中部,發掘面積約1400平方米。

II區發掘面積大,考古工作者對該區域地面進行了平整處理,周圍拉起了防護網,安裝了監控,並建臨時彩鋼房。

2017年5月份開始探方發掘,6月底完成48座探方的發掘工作,共計發現春秋時期小型墓葬187座,中型墓葬7座,車馬坑2座,晚期溝23處,其中7座中型墓均被盜掘。

III區於2017年3月開始探方發掘,5月中旬完成,共計發現春秋時期中小型墓葬23座,車馬坑1座,灰坑若干。

6月份開始墓葬發掘,截止到7月初,清理完成小型墓葬兩座,均為一棺一槨,其中一座墓葬發現陶鬲、陶豆、骨簪各1件,時代為春秋晚期。

考古人員還發現對子墓,棺槨之間空間小,其間被淤土填塞。

重要的是在棺外發現有疑似「荒帷」遺蹟,可看到明顯的紅色布紋,在其上繪有黑、白幾何圖案,並發現有大面積席紋痕跡,這在東周墓葬中較罕見,現在這座墓葬暫停發掘,正在商討保護方案。

在其中一座墓葬的棺槨間發現有銅鼎1件、銅敦2件、銅盤1件、銅匜1件、陶鬲1件、陶壺2件。

陶寺北墓地群位於襄汾縣城東北約7公里處,占地總面積在24萬平方米左右,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400米,如今這裡是一片晉國公族墓地,近年來因為盜墓而被發現。

目前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500餘座、車馬坑5座,墓葬從早到晚由西北向東南排列,從兩周之際延續到戰國時期,綿延500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山西陶寺考古又有重大收穫

光明日報太原2月24日電記者李建斌、楊珏24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獲悉,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考古發掘又取得重大收穫,考古工作者發掘春秋晚期墓葬5座,其中兩座大型墓葬同為大夫一級的貴族夫人墓,出土青銅...

陶寺北墓地發現春秋晚期貴族夫人墓

(原標題:陶寺北墓地發現春秋晚期貴族夫人墓)本報2月24日訊(記者 孫軼瓊)經過多年的勘探發掘,陶寺北墓地2016年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共發掘春秋晚期墓葬5座。其中,兩座大型墓葬為大夫一級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