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以外,還有這批竹簡,你甚至用它懟過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熱播的《國家寶藏》給我們介紹了一批秦簡,這批竹簡的出土讓我們知道了秦朝法律的真實面貌。


事實上,中國是個另類的國家,大多數文明都是一筆糊塗帳,對文化沒那麼重視。

而中國奇葩之處在於極為推崇文明,尤其重視書文,因此出土的竹簡帛書極多。

今天我們要分析的是兩千年前出土的一批竹簡。

西晉咸寧五年,汲郡有一個盜墓賊叫不准,挖了戰國魏襄王的墓,得到了一大批竹簡。

經過整理被稱為《竹書紀年》。

某些方面,竹書紀年和史書不同。

最廣為人知的,是中國古代幾位明君賢臣,變成了篡位謀逆者


《竹書紀年》記載,舜帝囚禁、流放了堯帝,成為中華之主,大禹又是如此,也得了王位

正史記載,舊時部落世襲制未成熟,因此保存有原始社會的禪讓制度。

《竹書紀年》又記載,商朝著名的開國賢臣伊尹,流放了太甲又自立,後來太甲復仇,殺了伊尹,重登王位

正史則說,太甲失德,伊尹流放太甲,最終太甲改過自新,伊尹又把他迎回來。

如今網絡發達,更多人知道了這本書,雖然大部分沒讀過,但很熟悉其中異於正史的地方。

於是每遇到討論三代之治,總會援引《竹書紀年》,並且認為這本書才是真相。


事實上,《竹書紀年》一書出自魏國。

魏國得國不正,是瓜分了晉國,才得到的王位。

極有可能把歷史黑化,來給自己的行為遮羞。

爭鬥是歷史書的主要內容,僅有的幾個光明磊落時期,又全部被抹黑,本就不可思議。

這種事情人類歷史上很多,比如田氏代姜齊。

姜太公是農皇和炎帝後代,於是齊國大力鼓吹炎黃之爭,來說明自己搶了姜氏的國家是合理的。


其次,《竹書紀年》里記載太甲復仇伊尹,但是殷墟考古發現,商朝一直保持對伊尹的祭祀,和書中矛盾

這就使書中的記載可信度大打折扣。

再者,司馬遷父子是漢朝的史官,可以接觸大量的史料。

而他們父子二人又走遍天下,實地考察,必然對史料和採訪都細緻分析,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而《竹書紀年》出土後非常凌亂,多年不能識別。

後來剛開始整理,爆發了永嘉之亂,整理結果是否還原,是有疑問的。

隨後的千年,此書多次失傳,現在的版本是宋朝從其他書籍里拼湊的,可靠程度也是大打折扣了。

大多數人用這本書質疑歷史,其實是因為人類有反權威的傾向。

一本出土的古書,本身就讓人覺得這才是真相。

內容顛覆了千年以來的歷史,又有著陰謀論,自然會吸引人的眼球。

大多數人不是專業的歷史研究者,缺少經驗,對歷史資料的辨析能力是非常匱乏的。

《竹書紀年》並非真相,但也有著很大的價值。

秦朝禁止私人藏書,民間書籍付之一炬,只在秦宮保存。

項羽火燒咸陽,把古中國留下的孤本付之一炬。

《竹書紀年》作為先秦史書,意義很大。

其中關於商朝帝王的記載比《史記》更準確,證明了它的價值。

我們讀歷史,需要學會多看資料,理性思考。

做到邏輯縝密,才能更接近真相。

否則會被人牽著鼻子走,甚至替人搖旗吶喊還不自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